第120章 安置之法

    “诸位,我说诸位,我等可不能忘恩啊!”     “今日若非世才先生,只凭我等发怨搅闹,哪得这般香火祭祀?”     “等先生来到,都别失了礼,不成人的娃娃要磕头,当家的带着行礼。”     “喏,是,知道了学究。”     谷内,西村鬼学究叫他们知恩懂礼,众鬼各都听从老书生的话,一双双鬼目盯着谷口。     见刘彦与杨陆二人交谈着迈步进谷,守在门口的鬼众瞧见,喜悦见礼,通风报信。     “先生来了。”     “世才先生来哩!”     众鬼闻知,眼望一处寻,心向一人敬,齐声呼喊:“先生——”     三千鬼声相叠,民心可见,真情可见!     面对乡民,刘彦此刻感受不到阴冷,更无惧怕之念,四顾还礼。     “乡亲们脱了灾相,解了疫气,可喜可贺。”     “皆仗先生!”     西村学究激动再礼。     众鬼跟礼,齐声喝道:“皆丈先生——”     刘彦顾看左右杨陆笑说:“今日你等脱灾,非我一人之功,乃临安上下官民同心协力之成果!”     “我来引荐,此乃临安知县陆大人。”     “见过大人。”     老学究领众鬼拜官。     陆侯还礼,脸热说:“乡民遭灾,一半归于天灾瘟疫,一半错在我治疫不善。”     “天幸世才兄还乡,点拨下官,与我出谋划策,方有今日之功。”     “依我之见,今日之功,世才当领九成。”     众乡鬼笑逐颜开,纷赞陆大人是一位好官。     杨万山分看内兄、世才,道:“我看今日皆大欢喜,官家为民,仁兄亦为民,同为了百姓何必分来分去?”     刘彦附和,阔步上前说:“今晚诸位大喜,小生与官家有一碗敬酒,望请乡亲们保佑我乡百姓福寿安康。”     说话间身后十三娘端着托盘走来,上面三碗酒乃他事先余留的,此时当敬。     刘彦、陆侯、杨万山各取一碗,两手捧着洒下一半,张口一饮而敬。&#24378&#29306&#32&#32&#35835&#29306     众鬼闻礼大为感动,一些鬼魂呜呜哭出声,连带着周围连片鬼哭。     于翁出来主持说:“官家甚是明理,又得世才先生相助,你等虽不得入地府转世,但也解了灾难,落个安泰。”     “等得了上神安置,没成婚的相互说亲,都把日子过起来。”     “自在做鬼,岂不好过吃苦做人啊?”     “是哩!”     “阿翁讲的对。”     众鬼被他一番话说通,哭脸转笑脸。     老学究四顾呼喊:“诸位诸位,先生官家礼敬到了,我等不得失礼,当敬酒。”     说罢叫他们都端起酒杯,一同共敬三人。     刘彦含笑看着,转眸见到西边七品官服的县城隍。     等众鬼礼敬结束,相邀出谷叙谈。     城隍蒙朗留二鬼在谷内吃酒,随请见礼道:“下官蒙朗,见过三位先生。”     “君为神人,何故与我三人行礼?”刘彦知道其中必有因。     蒙朗说:“我乃先皇年间秀才,也算儒门出身,见同门真学先生,岂能无礼?”     “那上神也不该礼敬我和内兄。”     万山含笑指兄长说:“我俩修学未满,只得半吊子。倒是世才兄才气纵横,当得先生之称。”     刘彦抬手揭过话题,入主题问本县城隍:“君既领旨,不知如何安置谷内乡鬼?”     城隍道:“先生文章合文道,消除三千疫气,安置他们已然不难。”     “我欲寻一处地方建造鬼城安置,但恐搅扰到阳间生人。”     “不知先生有何良策?”     刘彦思索少许,说:“三千乡民尸骨在此,不如让他们以谷为乡,可落得个心安。”这候 章汜     “这东山谷已是远近闻名的乱葬谷,想来生人不会误入此地。”     万山先附和道:“我觉得可以,回头再造一块界碑放在谷口,即是划地定城,亦能警戒生人。”     陆侯点头,但有些许疑虑,说:“万山、世才所言办法甚好,只是山谷离城不过数里地。他们若是思念亲人,万一私自入城……”     “这个好办。”     刘彦笑颜接话,分顾城隍道:“不知君家府邸在何处?”     蒙朗感应城隍庙所在,答说:“我庙在西村野坡,没有庙祝也无道人,只有一判官和两个皂吏。”     “先生之意,是让我遣庙,把庙搬到东山来,以镇那三千鬼众?”     “我正是此意。”     刘彦环顾山谷说道:“此山虽无名,却好过西村野坡,倒不如把庙搬来。”     “请陆兄调拨银两修个二进小庙,再招庙祝火工道人三名。”     “新庙建成之后,官家张榜公告,可给君家引些香火。”     “如此一来,有阴司庙宇镇守鬼城,众鬼可安。百姓祭祀亲人也不走远路,以后香火不会差。”     “两位以为如何?”     蒙朗、陆侯这两位阴阳父母官一眼相视,都觉得此法很好,齐声称:“善!”     杨万山抚掌道:“此法乃一箭双雕之计。今夜众鬼得治得安,明日起内心只要专心行‘治人之策’,临安便能脱灾了!”     陆侯爽利点头,与城隍细说‘遣庙建庙’事宜。     承诺下个月初一给他修新庙,一月之内建成,届时昭告百姓,官府率众上祭。     蒙朗拱手礼谢,向三人保证安置谷内乡民,治理好三千鬼众,不让他等为非作歹,搅闹城中生人。     聊了约有小柱香,这新任县城隍便告辞领二鬼回庙。     刘彦等人也不再此久留,入谷辞别一众乡鬼后返城,把‘分钱之事’托付给于氏狐。     于翁领下差事,携子女送官家、先生、狐亲。     东山崖头,三狐举目远送,谷内嬉笑呼喝此起彼伏,热闹不断。     于太公道:“刘世才身上,有大运势,如天剑行空,似潜龙出渊!我儿不可错过机缘啊。”     于成业怀抱敬慕,望说:“孩儿自当极力求取,若得先生垂青,愿为守门之犬。”     匡娘笑道:“我家狐狸,虽是犬亲,哪能冒名顶替。”     “我觉得小弟应尽力求得先生抬举,入室当门生弟子,效仿‘牝马之贞’……”     “兴许我家这代能出一位真学狐生,不辱祖宗之名。”     成业心意如此,却不敢有太大的奢望。     于太公说:“我女言之有理。明日先生与你论学,你去时将《于氏春秋》全带去,表明求学之心。”     “他乃非常之人,又与我狐类结亲,我想世才先生看书面、看我面,会抬举你的。”     姐弟闻父言相视一眼。     于成业感动涕泪,面向老狐叩头。     太公扶起儿郎叮嘱说:“我辈夙愿归于你身了。家里无物助你,只有一部先祖遗书。”     “与其将绝学蒙尘,不如献于有识之士,将来发扬光大,祖先亦感欣慰。”     “走,随我去分钱。”     “官家封赏下来,我等便搬去东村。”制大  制枭     匡娘神色喜悦,拉起小弟追随父亲下谷。     ……     ...(记住本站网址:www.663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