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谨视鸩鸟

“而攀傅假托之端,亦由斯而起。”————————【序】 王端一个人烤火着,没一会的功夫,刘邈便从外头走了进来。 两人之中,虽然刘邈的资历、声名、官爵都远胜于王端,但在这个场合中,刘邈却鲜见的对王端这个温和宽厚的年轻人保持着一丝恭敬:“华佗已经寻到了。” “他现在何处?”正在假寐的王端睁开了眼,眼神中的带着探询,似乎是想要证明什么。 刘邈似乎有些不可置信,轻声说道:“就在陶使君的幕府中。” “这就是人心呐。”王端感慨莫名的说道:“早在临行前,君上就曾嘱咐过我,偏我还要以诚待人。如今为人欺瞒,皆为我不察之故,我这算是违诏了吧?” “国家宽宏仁厚。”刘邈说着拿眼觑着王端,见他脸色依然和缓从容,全然没有一丝得知遭人欺瞒而该有的气恼,心里不由得佩服起这个年轻人的气度来。又壮起胆子说道:“大鸿胪几次与陶使君叙谈论旧,不可能不知道华佗就在府中。” “你这也只是猜测,华佗一介无名之辈,就算与大鸿胪相见,周公也未必能认出来。”王端眼神里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阴沉,他随口说道:“而陶使君却不然,他知道华佗是君上钦点要征辟的人物,偏就做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无论他知不知道华佗对于君上的用处,他这份心思就不可取。” “陶谦老矣,早不复当年智略,如何能从细微之间,窥得大事?”刘邈回答得坚决,仍坚持先前的观点:“我看,还是与大鸿胪脱不得干系。” 王端这时已阖上半边眼睑,明确表示不愿再谈下去:“临去之时再行文州牧府,看陶公有什么措辞吧。” “诺。”刘邈点头答应了下来。 这次皇帝不仅是征辟了华佗,还派人往荆州准备寻访张机,以及其他地方的有名医者。虽然说辞是为了预防关中可能因旱蝗而引起的疫病,其实其内里的用意,很多人都不明白,就连周奂也只是半信半疑。 刘邈身为宗室,做什么都要谨言慎行,在这个敏感的问题上,他最好的应对方式是做个木头人,而不是当着王端的面说着说那。只是他心有所托,非得探询出来不可,只是见王端这副谨慎的模样,刘邈也反应了过来,不再继续这个话题,转而说道:“近日从阳都来了一行故交,说是担忧在桑梓受到兵灾,故而想与我等结伴同行,前往长安。” “阳都的故人?”王端好奇的问道。 刘邈笑着说道:“是琅邪诸葛氏,其先祖诸葛丰,在孝元皇帝时曾为司隶校尉。” 孝元皇帝都是前朝的事了,一般来说,若是要溯源祖辈荣光,都会先说第一个最有声名的祖辈,然后再说最近一代的祖辈,很少有只说远祖的。这么说的人只能说是家名不显、底蕴不足,不然,何故只说了两三百年前出了个诸葛丰,其后对家中出了什么人物却只字不提? 王端显然是知道这其中的弯弯绕绕,他没有点破,只拿起放在铜炉边温着的酒碗,一边喝着,一边仔细思索着诸葛丰的事迹,淡淡说道:“长安民谚‘间何阔,逢诸葛’,原来是刚直有节的诸葛后人。” 刘邈知道这是客套话,点了点头,说起了他与诸葛氏的一段渊源。 原来刘邈在初平元年奉兄长之命前往长安朝贡,由于他是朝廷迁都后的第一批前来朝贡的臣子宗藩,故而特受朝廷信重,被拜为九江太守、封阳都侯。刘邈在九江没待多久,就回了封地阳都,由此在阳都结识了诸葛一族。那时诸葛氏的当家人、泰山郡丞诸葛珪亡故不久,刘邈作为封侯,与诸葛氏多有往来。 这次曹操进犯陶谦,所过多加杀戮,琅邪又靠近贼匪肆虐的青州等郡,稍有不慎便有兵燹之灾。诸葛氏为了自保,正打算在诸葛玄的主持下南投荆州,正好在这时得知刘邈回琅邪的消息,诸葛玄考虑之后,毅然做出了跟随使团回返长安的决定。毕竟跟荆州比起来,关中更有发展的前途,何况还有一个身为太原太守、汉室宗亲的故友? “原来是这个缘故。”王端点了点头,反正皇帝给他交代的是征辟青徐士人,此时也不在乎多一个微不足道的诸葛氏,于是他浑不在意的说道:“既然君侯有意,与我等偕行也不为不可。” 随后几日的天气并没有如那个识天时的人所说的那样雨雪纷纷,而是在吹了两天大风之后,突然云破日出,呈现出了晴朗朗的一片天来。虽然在寒冬之际乍暖开阳有些妖异,但周奂等人还是由衷的欣喜雀跃,在琅邪迁延数日之后,立即返程。 几日之后,队伍行至小沛城下,曹操约束部众,勒兵退军十里,以让天使车驾,刘备等人策马而出,在城外恭候天使途径。 诸葛玄身着简单的深衣宽袍,坐于轺车之中,一名年仅弱冠的年轻人持辔驾车,在诸葛玄的身边则坐着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那少年样貌俊俏,目如晨星,与驾车的年轻人有几分相似。 他们在队伍之中,打城下经过,这一路走来,途径琅邪、东海、彭城等郡国。他们看尽了饿殍载道,野无人迹的景况,直到来沛国这才稍稍好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喜欢兴汉室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兴汉室六六闪读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