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九章内查局!


        而柳白成之所以被罢官回家,那是因为他是财政部部长,茶税案无论如何他也是脱不了干系的。 紧接着,刘易又将目光看向了郭亮。 军情处是做什么? 那就是大汉的锦衣卫,用于监察百官,收集情报的。 但是,这次的茶税案这么大的事情,军情处竟然一点风声都没收到! 军情处失职,刘易还要他们有何用? 郭亮好像是读懂了刘易眼中的深意,主动开口请罪道。 “启奏陛下,臣失察,请辞军情处处长之职!” 刘易摇摇头说道。 “准许你戴罪立功!” “这次茶税案,若是军情处上下再有何纰漏,你郭亮就给朕滚原平种红薯去吧!” “诺!臣谢陛下隆恩!” 郭亮叩首说道。 刘易没准备将郭亮罢官,军情处成立这么长时间了,郭亮做的一直都很不错。 当然,更重要的是,郭亮是刘易的亲信,短时间内,他也找不到另一个绝对的亲信来接手军情处。 再说了,刘易不是不能接受底下人犯错,人非圣贤,谁又能没个犯错的时候? 所以,刘易便只是让郭亮戴罪立功。 事情结束之后,天都已经亮了,大汉的文武百官是在早上的晨曦中走出皇城的。 他们相互告别,怀着心思回到了自己家! 今日朝堂上所发生的一切实在是太过骇人,他们得好好消化消化。 茶税案爆发,财政部部长被罢官回家,税务部成立,皇帝要求清查偷税漏税…… 皇帝这板子打下来,不知道有多少人要倒霉。 别的不敢说,最起码财政部大小官员估计都被牵连进去一大半。 …… 寝宫内,刘易坐在榻上,贴身大太监苏洪跪在他面前。 刘易开口说道。 “朕准备成立大内秘密调查局,简称内查局,部分职能于军情处重合。” “苏洪,这内查局第一任局长,由你来担任。” “你尽快从各处抽调人手,将内查局的框架给朕搭起来!” “需要什么,可以直接同朕说!” 刘易话音落下,苏洪当下便明白了刘易的意思。 这事情很好理解! 大汉现在只有一个军情处,有些时候,军情处感受不到竞争的压力,做起事来,自然显得不是很用心。 刘易这是准备给军情处创造一个竞争对手,来激发军情处的办事积极性。 嗯,也就是大汉版的东厂和锦衣卫。 苏洪有些激动,他知道,皇帝这是要让他做“厂公”了啊! 他要从一个单纯伺候主子的奴才,变成一个掌握一定权力的奴才了! “诺!” “奴婢保证不负陛下重望!” 苏洪用力的磕头道。 刘易微微颔首,示意苏洪可以下去办事了。 望了一眼外边升起来的太阳,刘易揉了揉眉心,倦意袭来。 昨夜一夜未睡,刘易感受到了发困,躺在榻上,不多时便睡着了。 …… 辽东,盛京城内! 朝鲜的变化被盛京城看在眼中,他们自然也知道了,辽东军正在接受汉军的整编。 汉军于山海关,和朝鲜两处囤扎大量的兵马,对着关外的大清虎视眈眈。 盛京城的满清权贵们,自然也感受到了威胁。 别看现在大清占据着整个辽东,拥兵十多万,看似强大。 可现在大清所面临的局面,甚至是还不如野猪皮刚起兵时。 野猪皮刚起兵时,虽然也困难,面临明军的围剿。 但那时候建奴兵强,明军的围剿更像是运输大队长在给他们送东西。 所以虽然危险,但局势还在控制中。 但现在就不一样了! 清军虽然占据了整个辽东,但很明显的是,清军是打不过汉军的。 就算是清军中最精锐善战的满洲八旗,对上汉军之后,胜率也是三七开。 汉军七,清军三。 以往对上明军时,清军是占据着武备优势的,但现在风水轮流转,占据优势的却变成了清军的敌人。 朝鲜方向的汉军还在整编,整体呈现守势。 但山海关方向的汉军却是不甘寂寞,频频出关主动挑衅清军。 双方每每交战,清军都是败多胜少! 最近一些时日,盛京城内到处都是悲观的气氛。 所有人都在担心,等汉军打完了关内战事,就会出兵征讨辽东,到时候大清该如何是好? 豪格和布木布泰刚刚做完那事,两人都是大汗淋漓。 因为天气很热,所以便没有盖被子,而是赤身裸/体的躺在一起,白花花的肉体十分显眼。 豪格回味着刚刚余韵,开口说道。 “朕欲再次西征蒙古,扩大我大清的实力,爱妃觉得如何?” 辽东局势紧张,豪格再次动了要西征蒙古的念头。 现在的清军尚有战兵十余万,虽然打不过汉军,但要西征蒙古人,还是很轻松的。 布木布泰扭了扭身体,丰腴的身体使得豪格对其欲罢不能。 布木布泰开口说道。 “现在大清面临的危局,是西征蒙古就能够解决的吗?” “就算是大清能够短时间彻底收服整个蒙古,又能够和汉人抗衡吗?” “汉人若是进攻辽东,辽东八成是保不住的。” 布木布泰的态度很悲观,但是豪格不得不承认,布木布泰说的都是实话。 不管大清再如何折腾,若是汉人对辽东发起进攻,大清肯定是守不住辽东的。 而汉人会对辽东发起进攻吗? 答案是肯定的! 大清和汉人的仇恨不用多说,再加上汉人刚建国,军事实力正在巅峰,北伐收复辽东,那是一定的。 豪格开口说道。 “爱妃,那朕该如何是好?” “我大清如何才有出路啊!!” 穷则思变,豪格不想坐以待毙,如此问布木布泰道。 布木布泰盈盈一笑开口说道。 “大清西迁!” “大清若想要生存,辽东肯定是待不下去的。” “辽东就在汉人嘴边,汉人皇帝无路如何都会拿下辽东的。” “但大清若是西迁的话,未尝不可成就一番霸业!” “妾臣研读汉人的史书,历史上的游牧民族一但战败,在草原上待不下去,西迁便是唯一的出路。” “不管是匈奴,突厥,抑或是契丹,都是如此!” “西边并不是一片蛮荒,什么都没有,虽然比不上中原繁华,但让我满洲族人繁衍生存还是没问题的。” “历史上匈奴和突厥西迁之后如何了,不得而知,但契丹亡于大金之手后,西辽太祖耶律大石率部西迁,可是建立了西辽一番霸业的。” “而当年大元最强盛时,在南下中原的同时,不也是大兵西征了吗?”     喜欢明末草头王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明末草头王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