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数典忘祖汉奸碑


        听到皇上询问松山军情,陈新甲急忙上前道, “陛下,巡抚辽东范志完报禀,松山被建奴团团围困,没有任何消息传来,只能确定一样,松山依旧在我大明手中,” 崇祯表情晦暗。 他是无能为力啊,他已经下令从蓟镇调集四千余军卒赶赴宁远,也严令山海关出兵数千赶赴宁远。 但是不足一万的援军怎么够,十多万的九边精锐都大败了,这点兵力固守宁远都困难。 可是真的没有余力增援了。 殿内又是一片寂静。 “诸卿还有何事,” 无事退朝的架势。 “陛下,臣还有建言,” 朱慈烺前出。 众人都斜眼看着他。 众臣如今看这个太子发怵。 今天多少事都是他弄出来的。 今天因为他提出的厘金税,朝堂差点崩了,君臣差点翻脸大打出手,外边还有个姜埰被庭杖呢。 结果这个小太子还要建言,又有什么幺蛾子,众人头疼啊。 崇祯点头。 “陛下,自老奴叛逆以来,我大明有很多文臣武将贪生怕死投靠建奴,这些数典忘祖的败类正在辽东安享富贵,我朝不能不做惩处,” 朱慈烺这话说完有些人就在撇嘴,不以为然。 “太子殿下,但凡有逆臣出现,我朝已经抄家惩处,家眷或是流放或是被充教坊司,” 蒋拱宸出列提醒道,他以为太子大约见识浅薄,不知道这些事。 “蒋御史你说的本宫都晓得,但本宫以为远远不够,既然贪生怕死投靠异族,那就我大汉苗裔的叛徒,当将其叛逆恶行昭告天下,成为我大明上下人人唾弃的汉奸,让其后世子孙永远不得翻身,如同当年秦桧和他的子孙一般,” 朱慈烺可没打算轻易放过如李永芳以及什么汉军的几个所谓伪王,也包括可能就要投敌的洪承畴等一大批汉奸,这些汉奸为建奴鼎定中原立下了头功,没有他们,建奴窃据中原绝不可能。 至于蒋拱宸说的惩处简直不值一提,小手段而已,隔靴搔痒,能有什么大用, “陛下,但凡有重臣叛离,当在其家族所在建立数典忘祖汉奸碑文,让其恶行昭彰,让礼部将其恶行编成歌谣,传唱我大明各地,让我大明百姓明事理辩是非,举国声讨叛逆,再者,就是凡叛逆后代有明一朝永世不得录用,不得科举,” 下面无数大臣吸口凉气,太狠了。 “殿下,数典忘祖汉奸碑文也就罢了,为何还编练歌谣呢,” 谢升有些不以为然,多此一举嘛。 “谢阁老,须知我大明九成以上都是目不识丁的百姓,树碑立文他们看不懂的,因此必须编练歌谣,这才能让百姓铭记,” 朱慈烺淡淡道,肉食者鄙啊,果然诚不欺我。 众人恍然,看着这个十四岁的太子有些惊惧,没想到这娃这么狠。 这手段可是毒辣,这些叛逆的所为会在中原流传千百年,不止自己蒙羞,家族也会千百年无法做人。 这个太子的手段青出于蓝胜于蓝,崇祯爷可比不上。 “好,就照此办理,” 崇祯畅快的乾纲独断,他以往就觉得对那些叛逆惩处不足,心里相当不甘,朱慈烺所言,让他大感痛快。 所有的大臣没有一个再出言反对的,反对,呵呵,是不是想帮衬汉奸呢,谁都不想沾染这个破事,反正都是汉奸了,谁肯为他们出头。 “陛下,李贼提出所谓均田免粮,他们几十万人马吃什么喝什么,朝廷当然晓得这是最无耻的谎言,但流贼狡猾的将其编成歌谣到处传唱诱惑我大明目不识丁不明真相的百姓投入其中,让其成为可驱使的炮灰,平白坏了性命,而我朝廷呢却只是发布告示而已,百姓根本不晓得官府爱民之心,诚为可惜,” 朱慈烺环视众人,看众人都是屏息听着,嗯,满意,朱慈烺不同这时代的人,他深知宣传战的重要,特别是文盲遍地的时代,这种大忽悠影响力太大了,等同核弹,他要尽量消减这颗核弹的破坏力, “陛下,从此后我朝廷但有惠民举措比如这次减少辽饷和练饷,或是揭露流贼屠城害命罪行,必要编成歌谣传唱,须知这是争取民心的另一个战场,我大明万万不可放弃,这个战场我朝廷不取,那就尽归流贼了,” “太子所言极是,臣下赞同,” 蒋德璟第一个赞同。 这些德化百姓之举是东林最喜欢的事情了。 又有几个大臣纷纷赞同。 “如太子所言,着礼部即刻办理,” 崇祯应允。 礼部担子不轻啊,礼部尚书林欲楫急忙领命。 “陛下,臣还有建言,” 朱慈烺再次道。 众人都麻木了,这位小爷点子层出不穷啊。 “陛下,征收厘金,还有些时日,税赋也没到时候,但我大明现在财政枯竭,无论赈灾、剿匪都要钱粮,因此臣以为我大明危机时候,我大明官员、勋贵要有忧国忧民之感,当踊跃为大明捐款,助我大明渡过最危险的几个月,待得秋赋、厘金征收的第一笔收益入库我大明就平稳很多了,” 朱慈烺这话一说,朝廷再次喧嚣。 朱慈烺要所有官员助捐,涉及所有人的利益,这些人当然心里很不满了。 因此有些噪音实属正常。 其中有些官员看这个小太子哪哪都碍眼,馊主意一个接一个,偏偏他们还拿这个太子没什么办法。 大殿内诡异的寂静,所有人都是等待崇祯的答案。 他们心里痛恨太子,他们也知道大约哪个官员也不敢提出助捐的建言,那会在群臣和勋贵中成为孤家寡人。 但是太子啊,群臣真是拿他无可奈何,痛恨却没有办法,郁闷。 ‘太子所言极是,朕也深知众卿都是饱读诗书的忠君为国之士,有劳诸卿了,’ 崇祯有些小欣喜啊。 他早有这个想法,实在是困顿闹的,但是他也要脸面,这个法子简直是向群臣以及勋贵乞讨。 因此他作为帝王,无论如何是不能主动提出的,而那些大臣当然也不会提及,但是现在尚幼的太子说出来,那就顺水推舟吧。 群臣的心情很恶劣,此事没法反对,高帽在那里呢,忠君为国,你反对是神马意思,不想忠君吗。 很多人都腹诽着可恶的小太子。 这个心惊肉跳的早朝终于结束了。 坐了N多过山车的群臣走出大殿。 相熟的群臣议论纷纷。     喜欢明血1641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明血1641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