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太后安静的替他整理整理发冠,温声和气的回道:“如果你是个小兵,不起眼的小兵,除了休息之外只知道整日打仗的小兵,将军指挥你们。 有一天,将军跟你们说陛下驾崩了,要带着你们进京勤王,护佑太子登基,防止宵小之辈出来造反,于是你们便出发了。 你发现路上有许多人跟你们打架,他说你是逆贼你说他是逆贼,你们走一路打一路,你们成功打到了京都,你们成功的保护了太子。 第二天,太子宣布让位给这个将军……” 太后娘娘只是点到为止,而小小的昭和帝却陷入了沉思。 姜家 姜海想了许久,还是觉得有些话该说的还是要说,他认真的给她娘建议道:“娘,我想了想,要不咱们还是避到乡下吧! 如今这世道,太乱,咱们县里又是附近为数不多富裕的县之一,若是叛军打过来,鹤溪县必在榜上,咱们避上两年,等世道安定了再出来也不迟。” 他家虽然大面儿上是他爹做主,可姜海知道家里大事上还是他娘做主的。 原本想着,这么大的事也不是一时就能决定的,还提前准备好了一堆的说辞要说与她娘听,不料想,她娘一口便答应下来。 “这样吧!老大,你叫人去把咱家值钱的东西都收一收,家具什么的,都不要,平日里穿的用的衣物细软都带足了。” 姜海想到最重要的问题她娘还没说到,便问:“娘,粮食呢?粮食咋办?去年本就是冷冬,今年冬天比去年还要冷上许多,恐怕明年庄稼地的收成也不会很好……” “粮食我来想办法,你按我说的去办就行” 姜海固有疑惑,但想着他娘不会害他便没再多话。 回了自己房里,姜大太太连忙凑上来:“相公,娘怎么说?” “娘同意了” “同意了?这么快,你才去多久?” 姜大爷:“对,我先去收拾收拾,顺道通知爹和二弟他们,你也把咱屋里值钱的东西收好,还有几个孩子,叫他们带好东西,别到时候忘了什么。” “行” 最后被通知的姜老爷和姜二爷一房人“……” 只有执行权,没有知情权,老太爷和姜二爷觉得他们在这个家里真的是……毫无任何地位。 尤其是姜老太爷,好歹他也是明面儿上的一家之主,被老婆孩子这么无视他真的觉得太没面子,但是他还做不了主,因为他知道,他媳妇儿是对的。 初六,一家子可算收拾好家用行李和钱财,到了晚上,老太太召集了一家十口人才公布了这个决定。 只见她清了清嗓子,才开口道:“咳,城里现在的情况相信你们也都清楚了,这两日让你们准备好行李,目的在于什么相信你们也能猜到些,我准备带着全家避到乡下去,明天便出发。” 姜二爷早就憋着火了,消息一出,便开口埋怨:“这么大的事儿娘你怎么也不提前跟我们商量一下就决定了。” 猜到归猜到,他也没什么意见,但他觉得他娘至少应该跟他们商量一下。 老太爷紧接着也跟着开口:“对啊!老二你不告诉就算了,连我这个一家之主你也不放在眼里了吗?” 姜二爷“???” 什么叫“不告诉老二也就算了”,他怎么了,他不是姜家人?他不姓姜? 老太太一脸淡定,还喝了口茶,不紧不慢的回道:“我商量了啊!” “你跟谁商量了” 老太太不以为然,喝了口茶润润嗓子,才又接着讲:“我跟老大商量了,反正跟你们说了你们得去,不说你们还得去,那我跟你们说啥?有那个时间你们不如多收拾两件行李。” 姜老太爷“……” 姜二爷“……” 咋滴,他俩不是人啊! “不是,娘你这……”姜河话还没说完,就被他娘给打断了。 老太太侧头看他,眼里都是威胁,那意思你再多说一句试试。 “怎么,你不去?” 姜河被他娘刺儿的满脸通红,总不好不去吧!只能无奈地吐出一句:“去” 眼看着他二弟被他娘几句话镇压了,他爹也不敢再多言,姜海才觉得,不怪他娘执掌姜家数十年,手段当真高明,他从心底里佩服。 “娘,关于这粮食……” “这也正是我今日要跟你们说的,你们记得不要外传。” 老太太正色道:“姜家每年都有笔银子不明去向,这个你们几人可知晓?” 几个孩子只听着,没一个开口的。二房两个大人也摇摇头。 姜海看了看大太太,对了个眼色,才又不确定的开口。 “娘说的可是那一年二十两银子?” 老太太朝他笑笑,很是欣慰:“不错,你夫妇两个观察的倒细致” “我一直以为是娘挪用了……“ 所以就算知道也一直没提过,总归二十多两银钱,又不多,他不至于让他娘没脸。 “也算是挪用了,这笔银子花到哪去相信你们谁也猜不着。”老太太抬着头,似在想着该怎么开口。 “说起来又是很久一段往事了,似咱们这个地方没隔个几年十几年最多也是几十年必是要发生一次灾祸。 战乱也好,大旱也好,亦或是洪涝,天灾人祸总要占一个的。似国库不是一直存着粮食吗?就是为了应急。” “也许你们不知道,我祖上是逃荒过的,一辈子大字不识几个,就想着,依着那些读书人的法子,若是能建个秘密的粮仓就好了。 放上够吃几年的粮食,今年放进去新米,明年取出旧米卖了,再换成新米,以后万一真有个什么需求,就躲起来,躲个两三年,等外头平定了再出来。若是天下太平,当然更好,白花不了几个钱。” “这二十两银子便是用在此处,来回路程的人工费,再加上新米变旧米的损耗……” 听闻此言,姜海心服口服,其余几个大人,包括姜老太爷也不曾听过,连同几个孩子,惊的茶水点心都忘了吃。 老太爷想,未雨绸缪做到这个份儿上,难怪他这些年被压的死死的。 原来他爹娘当初不遵循他的意愿娶个漂亮媳妇而执意要给他娶这个大他三岁长相一般的媳妇真的是有原因的。 娶妻娶德不娶色,嫁人嫁心不嫁财。 “咱们都走了,这家里可怎么办?”姜大爷此时开口 “留几个年龄大的在家里看着,把他们家人带走,若是有人来,便说不见客,留下一应吃食,院子里有个隐蔽的地窖,里头有粮,走的时候告诉他们位置,能不能活,看运气……” 她不是个善人,她觉得自己做到这个程度也算够了。 “娘,下人都带着吗?要不要放出些”,姜二爷接着开口,别人家都是留一半放一半,省口粮。 老太太想了想,接着决定道:“唉!都带着吧!咱家也不缺那两口吃的,至于能不能活下来……” “看命” 她只关心姜家人能保下来,其余的人……抱歉。 昭和元年元月初七 姜家一行人天未亮便出了门,赶在城门开启之前在城门口等待,主人家坐在马车上,下人们大多都推着板车。 为了不引人注目,也有些乔装改扮成商人或是小厮的模样分开走,装作互不认识,等出了城门再聚集。 为了防止有下人携主人财物逃跑,都是把亲眷分开来,平日里手脚不干净的,都提前撵出去了。 路上若是遇着熟人,只说是走亲戚或是送货,别的话都不多说。 路难走得很! 姜老太太建立的避难所是在她手底下一个庄地里,附近有个小山包,有林子,有水,只没什么人,为数不多的几个人是她安排在此处替她看守粮仓的。 这些粮仓都被建成住所的模样,平日里可以伪装成看守田地的农民住户,只是这里没什么人来。 离城里远,也没有人,只有地,却又不是耕地,附近也没有路,当然是最理想的避难所。 其实山上也是个不错的避难所,可惜有毒物,有虫子,还有猛兽,对于他们这些不会野外生存的人来说更危险。 再说了,粮食要搬上去那得有路吧!有路就必定有来人,山顶还容易缺水。所以,综合比较之下,她还是选了这个地方,就是沿途并不好走罢了。 一路上走走停停,板车还走坏了两架,光靠人力是不够的,无奈之下,他们只能让出马车下来自己走。 初九的晌午,一行人终于挨到了地儿。 看守粮仓的有四人,老太太想着这儿基本上也不会有人来就没安排太多人。四人早就接了信儿说主人家这两天要过来,早就打扫好了几处房舍。 那是几栋木头搭成的小屋,姜老太爷皱了皱门头,一脸发愁:“你别告诉我咱们就住这儿?” 老太太笑着看向他,答道:“不错” “就这?也能住人?“这回开口的是姜河。 老二出马,一个顶俩,他一句话便引来他娘的斥骂 老太太痛叱道:“你还想住哪?难不成给你盖个大院子?更引人注目……别忘了你是干什么来的。” 姜河还想说什么,被姜海拦住了。 他这个傻弟弟,连他娘杀鸡儆猴都看不出来?怪不得老被骂。 ※※※※※※※※※※※※※※※※※※※※ 提前祝各位端午节安康!     喜欢我在古代科举种田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我在古代科举种田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