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俞大猷的判断


        第一百一十七章 俞大猷的判断 长江是大明最重要的水道。在长江上船更是密集之极。 甚至有些江段,船只还出现堵塞的情况。而此刻浩浩荡荡的船队,从镇江各个码头出现,延绵十几里长。顺流而下,速度极快。两岸的所有船只都纷纷避让。 一时间,惊骇莫名。互相询问,这是哪里的船队? 毕竟,自从海禁,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名存实亡。但是在船只要求之上,却没有人敢犯禁。每一艘船都只能三桅,原因很简单。 那就是走私这行为,如果不被抓个正着,是可以失口否认的。但是船如果超过了三桅。只要眼睛不瞎都能看的出来。这船只本身就是政局。 而周梦臣督造的大沙船,长在十几丈,最宽处有五丈宽。当然了,以现代船只的长宽比,这船只就是一个大胖子,不符合流体力学。但是作为大明最成熟的几个船型之一,世世代代的都是这样造的,无非扩大缩小,多加一两根桅杆而已。 所以,这载重在一千吨以上的木船,船上自然有五根桅杆。这是大部分走江面的人,一辈子都没有见过的船只。 自然啧啧称奇。 于是同时,很多人不知道的地方,一场行动也在进行之中,又徐渭暗中布置,请何心隐协助,甚至让陆揖出面,给各大家族都打了照顾。 一夜之间,逮捕了倭寇沿江不知道多少眼线。 这其中很多眼线,都是从徐海口中得到的。但是周梦臣那个时代,刚刚到江南,手中情报力量,几乎等于空白。但经过了数个月的经营,最少有了一批可用的人手。 如果按周梦臣的遗愿,他其实还想将这个行动拖延一段时间。 并不是他不知道海盗情报网的危害。而是周梦臣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钱帛动人心,汪直手中只要有钱,就会有眼线。清空了,只会让汪直的情报网更加隐秘。 而是周梦臣想留着这个情报网,不管是反渗透,还是关键时刻遮蔽汪直的耳目,还是传递假消息都用得着。 只是这一战太过重要了,周梦臣衡量来去,终于承认一件事情,那就是这个时代,不要想什么乱七八糟情报战,大部分是做不成的。而这一战万万不能有失。所以在临阵之计,疯狂清扫汪直的情报网。 因为很简单,这年头很多消息是很难保密的。即便周梦臣做了很多保密措施,但是实际上也未必能够真将所有秘密封锁住了。 所以,这一段时间打断汪直的情报网,让汪直得到的情报中断一段时间,即便是汪直下面的人知道了这里面有问题,这消息也传不到汪直手中了。 这也是周梦臣料敌从宽的。 而这也是周梦臣在按上唯一能做的了,他现在只能买定离手,让老天爷开盘了。 俞大猷并不知道周梦臣在岸上做了什么,他此刻站在船头,举起千里镜细细观察长江两岸。东风迎面而来,吹拂俞大猷的披风,红色的披风与白发相互碰撞。让俞大猷心中的意气一点点酝酿,大有一种想要仰天长啸的冲突。 俞大猷与戚继光不同,他算得上是一员老将了。 不管是历史上的戚继光,还是这个时代的戚继光,都称得上是有贵人相助,才能一步步走上来的,在历史上是张居正,谭纶,而在这个时代是周梦臣。 但是俞大猷却不一样。 他的性子一直没有在朝廷上找到什么靠山,或者说,俞大猷根本不屑于找靠山。所以他从来是起起落落,打了胜仗升上来,然后得罪人跌下去,甚至顺便要住上一段时间的牢,或者说回家闲居一段时间。 俞大猷早就不在意仕途了,他不过是秉承爱国忠君之心,有多少事情做多少事情,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而已。 有今日这样,统领整个大明最庞大的水师。却是他永远没有想过的事情。即便他对仕途没有什么想法,但是作为一个将军,谁也不能拒绝,统帅大军,与敌人决一死战的诱惑。 甚至俞大猷向周梦臣献策的时候,也未必想到,周梦臣居然真的批准了。要知道,他之前也是遇见过不少上司,不管他怎么献策,最后都会被搁置。他甚至已经觉得这一件事情,要就此罢休的时候,却万万没有想到,数日之内峰回路转。 他甚至是此战的主将。 他内心之中的波涛汹涌,一直没有平息。 此刻他虽然细细查看,长江两岸的情况,但是内心之中依然在反复确认一件事情。而今的一切是真的吗? 不过,他心中虽然有些分心,但是该做的事情,却一点也没有少做。他忽然放下千里镜,对身边的人说道:“邓钟,传令下去,让各部戒备,倭寇在长江口附近等着我们的。” 邓钟而今十四五岁出头,他不仅仅是俞大猷的亲兵,也是俞大猷的弟子。 俞大猷本部人马,其实也是以俞大猷本人,还有福建泉州一带的人为核心的一个团体,邓钟的父亲就是俞大猷的副手邓城。据说,俞大猷与邓城两家乃是世交,俞大猷在嘉靖初年,出征安南开始,邓城就跟随俞大猷,在军中携手一晃小三十年了。其中也有过一些变故,俞大猷屡次想要推荐邓城,说邓城将才,足任大事,结果,俞大猷很多时间,自身难保,他的推荐又有什么用处? 邓城甚至还因为俞大猷的牵连下过狱。 总之两人风风雨雨这么多年,足以生死相托。邓城也是一员猛将,在俞大猷军中甚至传,俞家拳,邓家棍。 只是邓城而今上了年纪,身子骨不如年轻的时候,于是将让儿子拜入俞大猷门下,俞大猷也将邓钟看成亲生儿子一般,带在身边,教授行军打仗之道,当然了,这也是要看邓种的悟性。 因为打仗很多东西,是教不了,只是自己揣摩。 邓钟立即派人传令,虽然俞大猷头丁上的瞭望哨,将俞大猷的命令传了出去。邓钟这才上前,问道:“总兵大人,您是怎么判断。倭寇就在前面等着我们?” 这其实所有人最担心的事情,那就是倭寇如果不来,这个局面该如何收场? 俞大猷立即将千里镜递给他,说道:“看那些渔船。发现什么了吗?” 邓钟小心翼翼拿起千里镜,果然发现一些渔船。但是细细看来,似乎觉得与寻常渔船没有什么两样。这才看想俞大猷。俞大猷说道:“你不看看,这里是什么地方,是主航道,这些渔船在岸边打渔也就罢了,居然敢来这里。更不要说,看见这么大的船队,不立即躲避。什么时候我大明的渔民胆子就这么大了?” 邓钟被俞大猷一提醒,恍然大悟,说道:“他们是倭寇的探子?” 大明的渔民,其实是最凄惨的一批人,出外打渔,既怕风浪,又怕盗贼,更怕官府。风浪一来,自然是船毁人亡,盗贼一来,自然是杀人害民,至于官府,朝廷定下来的渔税不多,整个大明所有渔税加起来,有没有三五万两,还说不清的,但是奈何朝廷征税,从来不按账册上来,下面肆意加码。简直是要将人给逼死。 更是有渔霸这样的人物,包揽一地的渔税,那种敲骨吸髓,更是残酷之极。 所以,很多渔民都是偷偷的打渔,想办法不让官家知道。如此一来,也让打渔成为了灰色地带,其中有很多渔民都投奔了海盗。     喜欢奋斗在大明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奋斗在大明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