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铁船立项


        第八十章 铁船立项 而且张允龄也要考虑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他借给周梦臣的钱,周梦臣就要回北京了,这贷款谁来还?后面的官员会不会不认账,朝廷会不会不认账。也就是说,今天这局面,是用纸面上的五百万两支付的。钱没有落袋为安的时候,永远不是真正的钱。 这个时候,张允龄的选择也就可想而知了。 张允龄说道:“此事,我代表晋商上下答应了。” 周梦臣说道:“好。徐渭,你去与张兄谈吧。最好今日给谈下来,我还要拿着去给陛下看的。” 徐渭立即上前说道:“是。”随即给张允龄做出一个请的手势。两人下去如何谈细节自然不用说了。 周梦臣之前也想过很多经营铁路的办法。最后发现,都不行。最大的问题,是缺乏人才。 周梦臣可不想,他的铁路今后会迎来一个,一挥手就不收费了,让人免费用的上官。奈何大部分文官对收税的态度,就是这样的。 周梦臣不是不想,让官员直接经营铁路,弄出一个铁道部,或者铁路公司一般国企,但是周梦臣想来想去还是放弃了。因为大明官僚体系,根本做不了这样的事情。 现实就是这样的。大明的官员加胥吏的制度,来管理铁路。结果定然是一团糟糕,甚至将铁路搞成赔钱的事情,也未必不行。 周梦臣坐镇倒是能够将一个完整的铁路章程弄出来。但是今后很多人官员维持,也是问题,最后一直是周梦臣一系的人,这些人不会也不敢反对周梦臣定下的规矩。 周梦臣越发觉得,他遇见最大的难题,就是人。不是一个人,而是大量能够跟得上他的思维,并能将他开创的事业继承下去的人。 只是这个问题,一时间是解决不了的。周梦臣想来想去,只能用包税的方式,将铁路让商人来办。 为了赚钱,商人一定会将事情给办好的。而且大明的税收制度,从某种程度上,也是有很多包税制度遗留,为了征税方便。各地的赋税都是定额的。即便这样盐税还在一直流失,还不如,包税给商人,从商人手中搞钱。方便。 这一百万两的数目,周梦臣也并不是快给的,是在他预估收费的情况下,又加了二成,一方面取一个整数,另外一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利润的,本想等张允龄讨价还价。但没有想过一口答应下来。 周梦臣立即明白,虽然很多人都说周梦臣能够点石成金。但是他自己知道,他的点石成金,都建立在技术的发展上面,而不是经商。真正经商经验上面,不管是他还是徐渭都有一些欠缺。 包税制度,虽然不完美,周梦臣也不满意,但是未来一段时间之内,是最适合大明的制度了。 顺便让周梦臣将欠黄河银行的贷款给清了。周梦臣其实也担心,借得钱,今后不好办。所以先将这一件事情给圆过去再说。 周梦臣在壶口北边的孟门港。看着滔滔黄河流入一线,看着新修建的孟门港的码头上,只有寥寥数艘船。问徐杲说道:“刚刚问你船的问题,你想得怎么样了?” 徐杲摇摇头说道:“弟子愚钝。实在想不到什么样的材料能代替木材。” 周梦臣没有正面回答,而是问殷宗伊道:“在你看来,什么材料能代替木材造船?” 殷宗伊沉吟片刻,说道:“弟子一直有一个想法,水泥能不能造船?” 周梦臣一愣,反问道:“你怎么想起这个?” 殷宗伊说道:“弟子在经营桑干河上船运的时候,就想过如何快速造船,弟子想得最快速的,最好能用水泥浇灌,一次成型。当时只是一个妄想,但是事后想想,觉得或许有可能啊。只是还没有试过。” 周梦臣看着殷宗伊,微微一笑,说道:“你可以试试。” 后世内河之中,有大量的水泥船,周梦臣没有见过实物,但是见过照面。但是现在的水泥能不能造船,周梦臣却不知道了。毕竟而今的水泥虽然也称作水泥,但是本质上与后世水泥的性质有天壤之别,就好像周梦臣刚刚也坐了火车,但是与后世的高铁相比,根本不是一个物种。 后世水泥能做到的,而今大明的水泥,能不能做到,周梦臣并不知道。只有试过,才知道行不行。 殷宗伊得到了周梦臣的肯定。立即说道:“是。弟子回去之后,就去试试。” 周梦臣说道:“你们有没有想过铁也可以造船?” “用铁?”徐杲说道:“弟子听说过南宋有铁船,老师说的,就是这种铁船吗?” 周梦臣轻轻一笑,说道:“自然不是。南宋的铁船,我也有所耳闻,不过是木船上面铺了一层铁甲而已,算什么铁船,我要说的铁船,是全部用铁造的船只。” “你们都是见过军器监冶炼铁的。铁这东西,虽然价格很高,但是真要造起来,其实并不难。木头反而更贵重,能造船的大木,无不是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大木,不要说西北之地,即便中原,乃是东南之地,这样的木材有多少?你们心中也是有数的。为了三大殿的主梁,从西南深山之中运出的大木,不知道折了多少性命,每一颗木头要要数千上万两之多,同样的铁,量越大,反而越便宜。从成本上来看,现在或许铁还贵,但是时间长了,铁价定然比大木的价格要低。” “而用木头造船也有相当不便利的地方,必须晾数年,但是用铁就不必了。” “我将这里的学院,不名之为铁路学院,而是交通学院,就是不想让你们的精力,仅仅放在铁路上面,要秉承交通天下的雄心,也要关心别的方面。铁船这个项目,也就交给你们了。我希望今后黄河上,能够看到大量你们造出的铁船。” 周梦臣这也是为了未来着想,未来的大明一定会经历与西方列强的海上争雄的。 而西方造船业已经发展这么多年了,对海上造船,已经有很成熟的工艺,而大明却不一样,长期禁海,周梦臣都不知道,当年造郑和下西洋船的手艺保留下来没有。而且即便保留下来了。这种大船,能不是适应即将到来的炮战时代。更不要说,即便不说造船,单单说木材本身,大明就储备不足,西南木材成本太高,辽东的木材倒是好。但是木材从出山,到能够用来加工成为船只,非四五年的时间不可。 很多时候,都没有这个时间。 而且铁船毕竟代表着未来,如果能提前点出铁船的科技树,将来造海船的时候,也就容易多了。而且以周梦臣对大明对金银铜铁的加工手艺来看,其实搞出铁船,并不困难。 最大问题有三个,一是铁船这样大铁件,有些太大了。之前没有怎么造过。当然了,也不是完全没有,毕竟武当金殿这样的大件也是造过的,各种铆钉焊接技术其实都有,请注意,这里的焊接技术,不现在的电焊等各种焊接,而是比较传统且古老的加热焊接技术,很麻烦的。 二来,也是最重要的,还是防水,防锈等工艺。造出一艘船不难,如何能让船只长期使用才是最难的事情。 再有就是铁船动力问题,沉重的铁船寻常风力根本吹不动,不过而今已经有蒸汽机也不是问题。 周梦臣给出的课题,他们两个人没有拒绝的理由,只能说道:“请老师放心,这一件事情,我们立即开始准备。”     喜欢奋斗在大明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奋斗在大明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