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 years after大和堡垒1966声势浩大而无实际效应虚张声势的样子雷声大雨点小1从十月到来年三月的冬季季风期间,东京湾与北越绝大部分的地区,都笼罩在仅有五百英尺高的厚重云层,以及被称为「春雾」的浓雾跟细雨之下,使得驾驶员对此伤透了脑筋。在这个季节特有的厚重云层上方——被命名为战斗空域R P 2的天空中,浮现出两架战机的影子。拥有双引擎高翼的细长机体,稍微朝内侧倾斜的双垂直尾翼,还有像是某种昆虫般向外突起的气泡式座舱盖,这样的机体给人难以忘怀的印象。若只是半调子的军事迷的话,或许会将其误认为德国空军的H e 219 A 2,不过这种欧洲的猛禽与东南亚季风气候的天空并不相称:更何况在上一场大战中,给予了日英联军的战略轰炸机重创的夜间战斗机,怎么可能会在这个时代的这个地方翱翔天际呢?那是两架旧型的双引擎螺旋桨战斗轰炸机,型号是三菱A 8 M 7。其基本设计是在一九四。年时,三菱在试造战机的过程中,败给了川崎Ki45改——后来被称为《屠龙》的二式复座战斗机以后,改为开始设计轰炸机的长程护卫战斗机所产生的。不过由于政府用兵的大方向没有底定,使得设计的规格不断修改。结果又从战术支持用的轻型轰炸机改成俯冲型轰炸机,最后又重新设计为用来对抗极东苏联空军战略轰炸机的拦截机——与其这么说,其实这机型更像是把在欧洲战场所掳获的He219 A 2复制之后量产出来的东西。在获得制式化的当时,它被称呼为五式双引擎战斗机《苍龙》,而那时正好也是制式纪元的末期。它服了二十年以上的役,可说是站在同类型的战斗轰炸机顶点的著名机种——说起来虽然好听,不过其实只是因为其坚固的机体设计以及运用层面的广泛,因此在战后编组三军时新创立的空军,才会从陆军那里调这种机型来弥补现有军机的不足,同时也做为防卫本土用的支持战斗轰炸机,但充其量也不过只是使用退到第二在线的老兵罢了。至于这样的老兵现在会飞行于北越战斗空域里的原因,是因为受到前年删减了空母派遣数量的影响,使得海军陷入严重的战力不足,因此只好把原本封存保养的预备舰,也就是前次大战中的护卫空母拿出来用,却发现没有可以搭载的飞行部队。因此想要卖海军一个人情的空军,就将改装为舰载机的三个飞行部队借给他们——换句话说,此刻飞在空中的,不过是毫无主见的战争策略与妥协于现状之下的产物罢了。就像是在战争时配备在第一线的最新型机种,比方说第一次世界大战里法国空军的SPADl 7或Nieuport29那样,军用飞机要是错过了开发量产的时机,就算是再怎么有名的机种也只能埋没于航空史的一角。不过幸好《苍龙》还来得及被当成「足以影响战局的双引擎战斗机」。要是进入北越空军的米格战机出没的领空里的话,这种机型当然不可能存活下来。然而其重装甲所带来的生还率以及良好的操纵稳定性,反而适合用来执行对十七度线附近的地上目标进行的轰炸任务。不过即使机体适合执行任务,也不表示马上就会有战果。从只是报复轰炸的单一任务,扩大成大规模战略型航空会战的《雷轰》作战开始以来,至今已经两年多了——为了破坏南越解放战线的补给线,还有对河内政府施加政治压力而展开的这个作战,却还没有任何显著的成果。虽然原因是五花八门,不过从参与轰炸任务的驾驶员到参谋本部的将官,所有战场上的军人的共识都集中于「政治过度介入军事」这一点,尤其是现今政权所采用的市场调查一战略。将战力与战果予以定量化、数据化,一切的军事作战都由政府的专门委员会进行指挥,因此可以弹性对应不断变化的外交策略——如果是坚持文人统治的国家,这会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战略:然而战场上状况的变化,其难以预测的程度远远超过外交,光是在战场上执行就已经相当困难的任务,有时还要加上伴随着更多危险的轰炸效果评估,再加上严格的交战规定以及军法会议的威吓,更有如在机体两翼上加上了重担。禁止轰炸的目标多达几十种——不只是医院、学校等民间设施,还包括可能导致中俄两国介入的海港设施、军事顾问团或国际管理委员会的座机出入的敌方空军基地——驾驶员在投下炸弹后还有确认战果的义务,因此不得不承受被无谓的对空炮火命中的风险。引述当时的国务大臣的说法,这是「藉由轰炸尝试与北越政府对话」,而「炸弹是讲给敌人听的语言」。真是胡闹——二号机的驾驶员.醐堂后备中尉如此心想。投掷炸弹后所可以听到的话语,只会是愤怒的吼骂声,或是因轰炸而家毁人亡的人们所发出的诅咒声。在前一次大战中,英日联军的确藉由战略轰炸将德国逼上绝境并且使其屈服,然而这只是基于长期存在于欧洲的共同观念——战争的极致就是将对方国家的都市燃烧殆尽,不只是生产力,就连文化都要彻底消灭的共通认知。文化方面姑且先不论,以独立作为唯一目标而奋战了半个世纪的族群,与那些在战时还有余裕放任国内发生反战运动的国家之间,怎么可能会有什么可以沟通的余地呢?如果像是某位将官失言时所说的,进行一场能够「使世界回到石器时代」的轰炸计划或许还有可能吧。光是重复现在这种像是从二楼窗户向外面小便一样的轰炸行动,是不可能让他们坐上谈判桌的。 不对,醐堂后备中尉再次回到思考。根本就无须讨论到战术,或者应该说这场战争本身就是一场闹剧。他非常讨厌那些说话不经大脑的反战人士,不过对于这场战斗毫无意义的这个结论,他倒是抱持着和他们完全相同的看法,只不过彼此在动机上有着明显的不同而已。他在这场战争中「没有干劲」的最大理由,就是因为这场战争很明显地是一场「赢不了的战争」。简直就是一场闹剧——他似乎不小心把这句话说溜嘴了。后座驾驶员金子咳了几声,暗一不他说话要小心一点。这句话或许已经透过没有关闭通讯的无线电传了出去,不过身为职业军人的编队长并没有加以斥责,只下令进入轰炸行程。「如月1呼叫如月2,在高度两千转换方向至洞八洞。」「收到。」一如往常,编队长冲浦只下了简单的指示。跟口中总是念念有词的醐堂比起来,冲浦可说是跟他完全相反的类型。两架飞机缓缓向右方回旋,穿越阴暗的云层之后降低高度。降低高度确认目标之后再度爬升,在即将抵达目标之前开始下降,在第一次通过中就将所有炸弹投下。冲浦的原则就是不回到相同的路径。依据他在朝鲜半岛的战斗经验,所得到的敦诲就是「不要和高射炮阵地对决」,因为在越南挑战对空炮阵地的笨蛋绝对无法生还。虽然有部队是专门执行这样的任务,不过这些部队正忙于在北方战场——被作战部队称为「大联盟」的河内周边进行空战,不可能拨空来到这局部性的战场支持。一般西言,从云层上方接近目标是很危险的。因为会无法回避穿越云层出现的对空飞弹。事实上,在进行这场战争的航空作战之前,没有任何日本的驾驶员接受过地对空飞弹的洗礼。首度遭到地对空飞弹迎击的驾驶员们,大多因为随着「有如蒸气火车穿过隧道的巨大声响」而出现的「喷出橘色火焰往上升的电线杆」在身边垂直通过的奇怪光景,而使得精神与肉体的平衡遭到破坏。然而不久之后就证明了,目击到这些喷火电线杆的人们算是很幸运的。几天之后,于夜间出击来到北越上空的海军驾驶员,目击到正下方有一种急速上升接近的神秘物体——发出橘色光芒的甜甜圈状物体,并且在通报之后就再也没有返航。那个闪耀着橘色的光环其实是火箭推进器发出的火焰,而中央的黑色圆形则是地对空飞弹——S A M—S A 2盖德莱飞弹正面的黑影。前述的人之所以看得见喷火的电线杆,就证明地对空飞弹并没有确实瞄准他的机体——在那之后,驾驶员们就被教育成只要看见「橘色的甜甜圈」,就知道这是最大级的危险即将来临的征兆。苏联所提供的S A M—S A 2配置地点,如今也在持续增加当中,并且已经在北方战场击坠了数十架日本籍战斗机:不过当时仍算是贵重武器的地对空飞弹几乎不可能会配置在这个区域。他们必须要警戒的是秘密配置于各地的小口径对空火炮,尤其是密集配置的盯厘米口径高射机关炮。37厘米机关炮非常适用于低高度的弹幕式防御。北越士兵自从在奠边府战役完美地阻止了法军的空运作战之后,就相当熟练于此种技术:而且更棘手的是,他们已六六闪读 663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