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永昌二年九月末,少阳君不顾庶母之意,坚拒宛城长公主入府,让庶母大长公主愤然离去。 翌日一早,少阳君前往长宁街的大长公主府向庶母赔罪。大长公主府拒见,并让她以后不要再去,两府已经恩断义绝。 少阳君大孝,当即跪在府门前认错。国公爷夫妇闻讯赶来,进府为她说情。 “这是苦肉计!她在逼本宫!”凤氏气坏了,嫡女这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自从她晋了公主,脾气见涨,愈发自大傲慢!不教训她迟早为国公府惹来灾难!” 想当年,夫君那般人物尚且不敢嚣张。身为其女,那脾气比她爹还要大十倍! 反了她!才当了多久的公主?这么快就不把宛城长公主放在眼里,等将来她成了太子之师,那还得了?! 人一旦有了偏见,刻板印象一时难以扭转。 无论国公爷与其夫人好说歹说,凤氏坚决不听,并罕见地命人将他俩撵出府去。恰好那天,三郎夫妻、七郎夫妻皆不在府中,到乡下探查庄稼收成去了。 国公爷见劝不服阿娘,亦劝不动少阳君先行回府,夫妇俩索性陪跪。三人跪了大半天,宛城长公主匆匆赶到,端庄温婉地劝了少阳君和国公爷夫妇几句。 见劝不动,只好进府劝姑母。 孰料,她进府不到半炷香便传出大长公主晕倒的消息。把国公爷夫妇吓得连忙起身,冲入了府中。 巧的是,国公爷夫妇入府不久,外头便刮起一阵狂风。顷刻之间,阴沉沉的天空下起瓢泼大雨,眨眼间把一直跪在外边的少阳君浇个透心凉。 把国公爷急得,顾得了里边,顾不了外边。 正当他急得跳脚,不得不派人速去忠义伯府把四姑娘请来劝嫡妹时,府门的卫士冲了进来,急里忙慌道: “不好了!少阳君晕倒了!” “啊?!” 不仅国公爷吓坏了,还把一直躺在榻上装晕的凤氏给吓得霍然坐起…… 永昌二年十月,自那一场大雨过后,京城飘起了零星碎雪。入冬了,寒意彻骨,京中的医正们却要每日来往于东平巷和皇宫。 少阳君得了寒疾,晕倒七天了,一直未醒。 “……气急攻心,又正逢节气交替,风寒两邪入体伤了根本。”老医正向皇帝禀明,“幸亏少阳君的底子好,一般人要是七天七夜地发热,早已性命不保!” “那眼下如何?可有好转?”永昌帝问。 呃,这个,医正们面面相觑,迟迟不敢作答。 “你们倒说话呀!”把永昌帝急得岔了气,重咳起来。 一名德高望重的老医正连忙上前,二话不说先在皇帝手腕上的穴道扎了几针,等他止了咳才颤声道: “倘若还反复发热,一直不醒……臣等真的尽力了!” 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哎,要是桑兰王子在就好了!”有医官急昏了头,自言自语道。 永昌帝本来眼前一阵发黑,一听这话,连忙打起精神传旨: “快,传兰木奇!” “陛下,王子已经回桑兰两年了!”身边的曹乙连忙提醒,“您忘了,他如今已是桑兰的储君。” 啊,对,桑兰的储君,念及对方的赠药之恩,他还赠了桑兰一批赈灾物资,促进两国和平友好的深情厚谊。 永昌帝失神坐下,思虑片刻,缓声道: “封锁消息,严禁风声走漏!你们继续给少阳君医治,不得有半分差池!她此刻无力自保,你们要悉心照料,谁敢趁机下毒谋害本朝将星,朕砍他全族的脑袋!听明白了吗?” 最后一句几乎在吼,医官们瑟瑟发抖: “臣等谨遵旨意,不敢有误!” 就在皇帝责令医正的同时,在后宫,夏太后也在训斥宛城长公主,一改昔日的慈眉善目,目露煞气: “哀家让你登门拜访,进不进府无损计划。你倒聪明,居然擅作主张把大长公主带上……哀家倒小瞧你了,你是个极有主意的。” 从女儿乐安的口中得知,送男人进东平巷,正是受长姊一番话的启发。 女儿那颗猪脑子,总在不知不觉中当了别人手中的一杆枪。既然此事因宛城的一番话引起,便由她出面,认下元昭让侍卫喊的话里那位独守空房的主子。 虽然长公主的驸马就在京城,在又如何?人在心不在。 天香楼天音阁的四名花魁才色双全,引无数文人雅士竞相捧场。大驸马正是其中一位,不过他有贼心没贼胆,陪三五好友到天音阁一饱眼福,从不留宿。 可外人并不知晓。 “母后请息怒,”宛城长公主一脸惶恐,“儿臣的本意是想当面与太和解释,哪怕被她当面奚落也无妨,只要她消气。怕她不见才请出姑母,没想到太和会……” 自残,还装得像模像样,惊动整个太医署仍不露一丝破绽。 这句话并未说出口,说了反而有诬陷的嫌疑。 “儿臣错了,请母后责罚。”多言无益,她想尽快出宫回府,另作安排。 机会难逢,她要让某人聪明反被聪明误。等其一觉醒来,会发现北月氏的天塌了! …… 永昌二年十一月初,京中的消息传到晋西大营,守将宋皓正在细看京中探子带回来的信息—— 宛城长公主被罚禁足,大长公主凤氏又开始龟宿府内,茹素抄经,为嫡女祈福。 少阳君一病不起,原本的寒疾几乎被治好时,见她久久不醒,医正们再次把脉或用针刺筋脉一查,惊了!她的寒疾不再发作,可她不知何时中了几种毒! 本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喜欢一帘风月九重天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一帘风月九重天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