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特别是在推理小说中,作为故事上的重要因素有一个名为“伏线”的概念,如果粗暴地进行说明的话,简单来说这是一个能为读者带来“哦哦,那个时候的那个原来是指这么一回事啊!”这种阅读乐趣的描写,但我认为这个在现实之中也会有不少。比如之后回想起来发现原来那个是这么一回事、现在回想起来发现原来那个是这么一回事、直到现在才发现原来那个是这么一回事之类的,回顾过去时会有这种想法,相比谁都有体验过吧。这个怎么说呢,大多数时候都很可能会成为伴随着后悔而回忆起来的体验——例如如果那个时候发现是这样的话就不会变成这样了之类的?如果让人产生“那个时候也应该能察觉到才对”、“能察觉到人会在那时候就察觉到”这样的感想就是伏线,那么后来会伴随着后悔便是一个钟理所当然,可是实际究竟如何呢,如果问使人不得不接受这种犹如后悔一般的感情的回想是否全都是伏线,那似乎又绝对不是这样。“之后回想起来发现是伏线的时间”是否真的是伏线,作品是小说的话如果你去请教作者,在作者是一个人老实人的情况里他有可能会告诉你,但现实上来说毕竟你是无法判断的。人类是可以从无关的事物之中也能自由的寻找出相关性的生物,因此根据具体的解析,所有的一切都有可能成为“伏线”。有一个理论是,尽管不能算“朋友的朋友”,但如果通过六个人的人际关系,便能与世界上任何一个人产生联系。虽然这个片段表示的是世界狭小的令人意外,但是经过六个人之后的人际关系,是否真的还能称作关系呢?和那个人真的能算有联系吗?“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是否真的能成为自己这个故事的伏线?以上的谈话当然并非任何要素的伏线,本书是物语系列最终章的第二作。本来第二作应该是《终物语》才对,如果问我为什么本书在《凭物语》与《终物语》之间登场的话,这是因为从系列第一作《化物语》开始数起,系列本数也好年数也好,都已经非常遥远,令人开始觉得现在与最初的时候联系不到一起,因此就想再次回顾阿良良木历他们所读过的一年、确认故事的关系,源自于作者方面的情况。就像这样,本数是百分之百突然写好的小说、《历物语》、历石?历花?历沙?历水?历风?历树?历茶?历山?历环?历种?历无?历死。由于是短篇集,因此让VOFAN先生创作了很多张插画。非常感谢。最终章后面将会接续《终物语》、《续?终物语》。请各位多多关照。哎说不定中间还会夹杂着什么东西,不过这个就另谈吧。西尾维新六六闪读 663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