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争论不休


        长安城内,一如往常。 只是依旧有波澜起伏。 某处书舍中。 虽然徐坤等人平日里喜欢浪迹欢场,饮酒作乐,但他依旧是士子身份。 自是离不了老本行。 今日未曾出去宴会,留在此间读书学习。 念了一会《大学》,徐坤从桌上翻出一张纸,其上写的正是那首《赠李秦》,再度念诵一遍,他感觉自己瞬间升华。 毫无疑问,这首诗已经火遍长安。 但是转眼数日时间,除了出现了消愁酒,青莲居士并无显露踪迹。若不是诗作仍在,恐怕世人都会觉得他并不存在。 现如今,长安城士子也分为两派。 一派乃是青莲居士的忠实拥趸,专门在公众场合维护其名声,哪怕他们从未见过,也无比相信青莲居士乃一代文豪。 至于另一派,自然是唱衰青莲居士的了。 在他们看来,青莲居士只传出这一首诗,便是藏头露尾,不见踪影。必定是没有胆子面见世人,才会这般隐姓埋名。 《赠李秦》写得极好不假,但一首诗说明不了什么,多半已经江郎才尽。 争论双方,着实难平。 徐坤悠悠叹了口气,若希冀般说道: “也不知居士真名如何,此刻身在何处,如果能够与之见上一面,实乃大幸。” 稍作感慨,徐坤将诗作收起。 准备继续苦读。 外头忽然传来一阵急促脚步。 原来是同舍的学子归来,脸上带着兴奋之意,笑容满面的说道: “徐兄,你猜我方才看见了什么?” 徐坤闻言一愣,但他很快反应过来,这位同学和他都是青莲居士铁粉,沿着此处琢磨下去,他忍不住面露惊色道: “吴兄,难道你见到青莲居士了?” 这吴姓学子摇了摇头,倒也没有继续卖关子,他从怀中取出纸张: “这里是两篇文章,似乎是居士所做。” “居士写的文章?” 徐坤先是一愣,随后喜不自胜。 青莲居士只有一首诗面世,若有其他作品出场,无疑能证明其实力。 可马上,吴姓学子又叹息道: “虽然这两篇文章署名是居士,但内容……有些奇怪,徐兄你先看看吧。” 越是如此,徐坤就越发好奇。 这文章能有多奇怪? 将几张纸拿在手中,徐坤认认真真,一字一句念诵下去,从三字经开始: “人之初,性本善……” 刚念了一段,徐坤眼中有些异样,正如吴姓学子所言,这文章有些古怪。 “三字为一句,前后连贯极好,不但有天地人伦,更有历史兴衰……这篇文章似乎是蒙学之用,道理浅显而直白。” 很快,徐坤便念完了三字经,给出评价。 说是有些奇怪,那是针对寻常文章,如果确定蒙学的分类,这绝对是一片精品,甚至不逊色于千字文,各有所长。 这还没完呢。 徐坤继续看向后面,便是一篇《百家姓》。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这下徐坤更吃惊了,他抬头看向吴姓学子,神色有些凝重,迟疑道: “这篇文章似乎是以姓氏为内容,但其上既不是以皇姓为首,也不是世家在前,反倒是一些小姓排列,居士到底是什么意思?” 吴姓学子自然看过文章,对于徐坤之言深以为然,也是不解说道: “此事我也不知,难道居士另有他意? 但看百家姓文字,除了姓氏也没别的意思啊,唯独读起来朗朗上口。” 二人不解于心。 虽然朝廷与世家的矛盾,和他们这些士子没有太大关系。但是众人皆知,当今陛下对此颇为重视,早先还令人重修氏族志。 虽然数年过去,依旧不曾完工。 但最起码见证了态度。 无比凝重的读完全文,和吴姓学子说的一样,除了读起来朗朗上口,完全没有别的意思,那青莲居士到底意欲何为? “不对……” 沉吟之间,徐坤蓦然反应过来,他看向吴姓学子,有些惊喜的说道: “吴兄,我好似明白居士用意了。” 吴姓学子连忙追问: “还请徐兄细说!” 徐坤并不含糊,坦然开口: “这篇文章名为《百家姓》,便是以天下百姓位内容。虽然天下有高低贵贱之分,但居士的意思肯定是想说,姓氏没有高低之分。 哪怕是李姓,除了皇家也有普通百姓,崔氏固然千年名门,世家之首,但天下也不止这一家崔姓,如此岂非恰到好处?” 经过徐坤点醒,吴姓学子点头答道: “徐兄果然厉害,居士的深意被你看出,这两篇文章都是蒙学之用,千字文虽好,但略有艰涩,于孩童而言太过艰难。 难怪居士要做这两篇文章,必定是胸怀天下,虽不求名利,也无忘社稷百姓,这般高人心性,足以我等学习一生。” 经过二人层层剖析,青莲居士的身份逐渐变得伟岸。这是一个才华惊人,隐居世外,却关心天下黎民,仁义厚德的君子啊。 某处,陈珏打了个喷嚏。 摸了摸鼻尖想到: 这是谁家的姑娘在惦记我? 与徐坤二人一般。 只因两篇文章,签上了青莲居士之名,引得无数士子围观议论。 若是寻常,两篇蒙学之文,未必如此在意。 但众人读过之后,亦是发现这两篇文章确实不俗。说是简单浅显,但真要让人动笔写成,恐怕也没谁敢打包票吧。 越是简单的文章,就越需要功底。 孩童初学文字,自然不易,若能以三字经和百家姓开始,无疑会简单许多,其中亦有世间伦理,天下百姓…… 妥妥的精品。 至于百家姓的问题,也是飞快传遍长安城,成为争辩的核心论点。 有人说。 这篇文章既然写天下姓氏,却不把皇姓李姓放在地位,乃是不尊重当今陛下。 又有人说。 崔氏等世家传承千年之久,远比皇姓源远流长,既然写的是姓氏,又不把世家排在前面,岂不是可笑,滑天下之大稽。 还有人说。 其实这样也挺好,何必纠结排序…… 短短时间。 又引得长安城嘈杂不已,有人在街道争辩,也有人在书舍争辩,亦有人在酒楼中争辩,最激烈的,莫过于国子监了。 大唐国子监,乃天下最高学府。     喜欢大唐开局抢婚李丽质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大唐开局抢婚李丽质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