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添乱

    在这个事情上,最让冯永惊叹的,就是诸葛老妖了。
    不愧是玩政治的高手,在最短的时候内,找到了最佳的介入点,拿出了最好的反制措施。
    至于阿斗或者皇后,终究还是嫩了点。
    不过火候也掌握得挺不错,至少没有引起冯永太大的反感,而且收手果断。
    垫底的,自然就是冯土鳖自己了。
    身在局中,只能凭着感觉知道隐约有些不对劲,还要等事情明朗了才完全反应过来,失败!
    牢里有一份难得的清静,再加上火炉里的火烧得正旺,冯永从吕乂那里借来一副围棋,自娱自乐的同时,还有心思考了一下自己在这件事上的得失。
    刘良被宗正府收押处罚,给锦城那些蠢蠢欲动的人浇了一盘冷水——皇帝在这件事上的态度很明朗。
    皇帝的态度,也间接表明了丞相的态度。
    “兄长只是一时大意,误中小人的奸计,所以被丞相关了一个月,没什么大不了的。”
    黄家食肆的大过堂,如今已经成了兴汉会的主要活动据点。
    赵广拉过一张椅子,一脚踏在上面,再把手臂撑到腿上,环视下头的众人,活脱脱一个占山为王的山贼头子模样。
    “大伙不要信谣,更不要传谣。”
    赵广拿着面前桌子上的水壶,给自个儿倒了一碗水,“咕咚咕咚”地喝了下去,这才继续说道,“且安心等兄长出来,定是要处理咱们会里的小人的。”
    他的两边,李遗王训杨千万邓良,分别坐着排开,唯独少了糜照。
    小人是谁,不言而喻。
    “兄长当真是这么说的?”
    底下还是有些人心里没底,“那糜大郎……可不是一般人。”
    赵广闻言冷笑一声,“糜家再厉害,有刘家厉害?你们也看到了,兄长砸了那玉瑶阁,刘家敢吭一声吗?那刘良被宗正府打了板子,如今还在宗正府的榻上趴着呢!”
    别人怕糜家刘家,他可不怕。
    自己家大人如今可是军中第一人,又救过陛下两次,赵家与皇家之间,自有一份情义在。
    再加上自己承蒙兄长厚爱,怎么说也立了一些功劳,现在已经在军中立稳了脚根。
    管你是外戚也好,皇亲也罢,就是亲王来了,只要占了理,自己谁也不用怵。
    最重要的是,别人不知道,难道自己还不清楚兄长在丞相那里的份量?
    关阿姊在兄长入狱的当日就去求了叔母,叔母当时就明明白白地说了四个字:不用担心。
    看到底下的众人虽是不再说话,但脸上还是有些疑虑,赵广就觉得有些不快,“你们这般模样,难道我还会骗你们不成?”
    “赵二郎,不是我们不相信你,而是……兄长如今什么消息也没传出来,我们兄弟心里也是担心兄长啊。”
    “什么叫没消息?”赵广一翻白眼,“你们没消息,难道我也没消息?”
    “赵二郎,你当真有了兄长的消息?”
    赵广哼了一声,“告诉你们也无妨,前日我去了阿舅府上,说了一事。我们几家,准备把祝鸡翁之术公开了。你们不会以为,这事没有经过兄长的同意吧?”
    “嗡”地一声,众人一下子就闹开了。
    “二郎,二郎,此话当真?”
    “二郎,这么一来,果是人人可学么?”
    “吵什么吵?”
    赵广大喝一声,环视了一下争先恐后的众人,拍了一下桌子,“兄长才入狱几天?你们就一副要散伙的模样。如今一听有好处,又抢上前来?”
    此话一出,众人皆是面有羞愧之色。
    过了好一会,才有人小心翼翼地问道,“二郎,那我们应当如何做?”
    赵广这才满意一笑,把脚从椅子上放下来,来回走两步,一副深思模样,然后一拍手,说道,“有了,以前从来都是兄长想着法子给我们兄弟好处,却从未考虑过自己。”
    “兄长重情,我们总不能无义,如今正是我们为兄长做点事的时候。”
    “二郎你就直说,要我等做什么?”
    有人喊道。
    赵广也不恼,解释道,“兄长本是想着回到锦城后,就去向关阿兄提亲,要娶关阿姊的。哪想着会出这档事?既然如此,不如我等就帮一把。”
    此话一出,李遗王训等人猛地瞪大了眼。
    “关家三娘子,如今不是已经在兄长府上主事了吗?还需要我们帮什么?”
    冯永在入狱前,兴汉会的事托付给了赵广和李遗。
    而冯府上的事,则是都托付给了关姬。
    关姬倒也不矫情,毫不客气地坐镇冯府,犹如女主人一般。
    她虽然性子冷清,但并不代表着不愿意争,特别是冯永都已经入了狱,她岂能什么也不做?
    有她坐镇冯府,不但让冯府里的人心立刻安定下来,就连兴汉会的人都相信冯永不会出什么事。
    关家好歹也是君侯之家呢,而且丞相对关兴又是青眼有加,若不是认定冯永不会出事,岂会让关姬这般做?
    “难道你们不知道如今锦城里都在传兄长和张家小娘子的事么?人人皆以为兄长对张小娘子有意,这怎么行?我们得让他们知道,兄长要娶的是关阿姊!”
    赵广斩钉截铁地说道。
    李遗再也忍不住了,哆嗦着走上前,压低了声音恶狠狠地说道,“二郎,兄长没有交代你这个事!”
    兄长和关张二女的事,本来就已经够乱了,自己等人怎么能瞎掺和?
    “这是我们做小弟的给兄长分忧。”
    赵广一挥手,“兄长出来后,定会感谢我们的。”
    “我觉得兄长会打死你!”
    赵广跟着兄长最久,在众人眼里他是最得兄长所信之人,李遗自然也没法子在众人面前驳了赵广的面子,但在心里却是咬牙切齿地说道。
    “此事……是不是先问兄长的意思?”
    有人迟疑地问道。
    毕竟是事关兄长和关家三娘子的名声,他们这般做,万一兄长不高兴了怎么办?
    “怕什么?有事我担着!”
    赵广大包大揽了下来,“我也不怕告诉你们,兄长这次公开祝鸡翁之术,早就做好了布局。”
    说着,他指了指旁边挂着的一排羽绒服,“不多养些鸡鸭,如何能得许多绒毛做这羽绒服?如今我们已经先行了一步,先占了口碑,以后就算是有人跟着做,那也要被咱们压了一头。”
    兄长当初做出这羊毛布时,也不说了同样的话?
    赵广直接拿过来,稍微换了一下。
    羽绒服如今在锦城里有价无货,毕竟是皇帝亲自给丞相披上的衣物,更给这种衣物增添了一份高贵的色彩。
    众人一听这话,终于恍然过来,心想兄长果然是深谋远虑。
    同时在心里皆是想道,若是真按兄长这般布置,那岂不是又是一份毛布生意?
    一念至此,众人心头俱是一片火热。
    汉中的毛布自己没机会掺和,若是再让这个羽绒服生意从手中溜走,那就当真是要悔得肠子发青。
    心里还没想完,只听着赵广又敲了敲桌子,继续说出让人抓心挠肺的话来。
    “兄长后头还有布置,到时好处比这个羽绒服还要大得多,只是目前我暂时还不能说。到兄长出来以后,时机成熟的时候,自会跟大伙商量。”
    “二郎,你不必说了!兄长这等人中龙凤,岂是一般女子所能配得上的?想那关家三娘子,君侯之后,又有虎女之称,乃是少见能配得上兄长的女郎,二者当真是天合之作啊!”
    “对对对!而且兄长与关家三娘子两情相悦,这岂不是上天安排的好姻缘?”
    “没错,我们做兄弟的,岂能让兄长错过等好亲事?”
    “务必让世人知道关三娘子才是兄长的佳人……”
    有人高呼。
    赵广满意一笑。
    于是又过了两日,听说关君侯练武的时候不小心舞断了两杆长刀。
    就在锦城老铁们喜滋滋地吃瓜的时候,丞相府迎来了一位有些特殊的客人。
    “李丰见过丞相。”
    李严之子李丰,刚刚从永安赶回锦城,直接就来到了丞相府。
    “大郎无须多礼。”诸葛亮看到李丰极是高兴,“正方在永安可还好?此次你过来,可是正方有了什么好消息?”
    “回丞相,大人一切安好。前些日子大人收到了新城孟达的消息,故令丰日夜兼程送信过来。”
    “哦,当真?”诸葛亮惊喜道,“没想到这孟达竟然这么快回信了?”
    “没错。丞相,听大人说,那孟达,果然有归大汉之心。”
    李丰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同时从怀里拿出信封,“大人所言,皆在上面,还请丞相过目。”
    “好好!”诸葛亮迫不及待地接过信,强按住心头的喜悦,再看向李丰,只见虽面有疲惫之色,但举止仍是温润如玉,不禁暗自点头。
    只听得诸葛亮温声道,“大郎从永安赶到锦城,想必也累了,且先下去休息一番。等明日我再带你去见一个人。”
    “不知丞相要让丰见何人?”
    李丰恭敬地问道。
    “此人名气不小,想来你应该是听说过的。姓冯,名永,算是少有的才俊之士啊。”
    李丰一听大喜,“丰闻冯郎君之名久矣!对其早是心生仰慕,只是苦无门路相识,若是能得丞相亲自引见,当真是不胜欢喜。”
    诸葛亮笑着摇摇头,“你乃是温润君子,那小子可不算是。明日相见,只希望莫要失望才好。”
    李丰喜孜孜地说道,“定然不会失望的。冯郎君之文,丰久诵不倦,听说此次丞相南征,冯郎君又再献奇策,丰恨不得此时就与之长谈。”
    说着,又行了一礼,“明日与高朋相见,丰需好好休息,以养精神,免得失了礼数。丞相,丰就先退下了。”
    “嗯,你去吧。”
    待李丰退下后,诸葛亮直接拆开李严的来信读了起来。
    只见开头果真如李丰所言,李严转述了孟达的回信,说他欲与良人共事,并且还讲起了以前随先帝一起平定川蜀的事情。
    “看来吾亦得给孟达写一封信才是。”
    诸葛亮脸上带着笑意,自言自语道。
    然而到了后面,李严话锋一转,开始说起南征之事,说丞相不辞辛劳,亲率大军南下,不愧是群臣典范。
    而能快速平定南中,正是因为其才高绝,他人所不能及也。
    诸葛亮看到这里,眉头微微一皱。
    众人皆知大汉丞相喜欢做实事之人,不喜欢阿谀奉承之辈,故如今大汉吏治还算清明。
    李严这些话,让诸葛亮稍微有些反感。
    谁知后头,李严又开始细数起丞相以前的功劳,越到后面,夸大之词越是严重。
    对平定南中一事,则已经被说成是于大汉社稷大有功劳,与霍光匡扶汉室之事不相上下。
    到了这时,李严这才说出了自己的意图:丞相宜受九锡,进爵称王。
    并且表示自己愿意附丞相之骥尾,带头上书陛下。
    诸葛亮看完后,面色立刻变得铁青,当下再也忍不住地“啪”地一声拍案而起!
    怒喝一声:“竖子欺我耶!”
    九锡者,乃是皇帝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礼器。
    分别为车马、衣服、乐县、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秬鬯。
    乃是人臣的最高礼遇。
    但自王莽起,再到曹操,九锡就已然变了味。
    如今但凡人臣得进九锡者,就意味着时刻准备篡位。
    一向以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志向的大汉丞相来说,李严此言,不啻于是在给自己最严重的侮辱!
    但诸葛亮终究是掌握大汉权柄之人,大风大浪见得多了,在愤怒之余,他开始思索起李严这些话的意图。
    这究竟是本来的真心话,还是在试探自己?
    如若他是真心的,那么此人就断然留不得了,至少,也要想法子把他削职为民,不得再入朝为官。
    若是试探……那也未免太过于胆大妄为了,这种话,难道是人臣之间可以讨论的吗?
    诸葛亮来回走几步,想起宫里前些日子的动作,心中疑虑更深,这其中……会不会有什么联系?
    只是李严终究是先帝托孤之人,镇守永安,有假节之权,手上又全是先帝所留下的精兵。
    若是他当真要心怀不轨之心,那么大汉容易才安定的局面又要再起动荡了。
    如今的大汉,真不能再乱了。
    诸葛想到这里,喟然一声长叹,眉头不禁紧紧地皱起。
    就在这时,只见下人过来禀报,说是陈震奉命入府拜见。
    诸葛亮心头一动,下令道:“请他进来。”喜欢蜀汉之庄稼汉请大家收藏:(663d.com)蜀汉之庄稼汉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