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全鱼宴


        众人抵达三江市,顺利将船只归港,请行礼托运,把东西寄存在一家典当行处,老驼背留下来把守,剩下几人相约出去吃饭。 “驼背是我多年的老朋友,靠得住,放心吧。”老刘很放心,在前方带路,领着众人去找吃饭的地方。 现在临近正午,大家口中稍显干渴,饿意跟着出现。 要说几人当中谁对三江市最了解,非薛大海莫属,他的职业就是倒腾二手商品,虽然二手商店遭受重大挫折,商店老板的头衔名存实亡,可这三江市他还是来过许多次。 其次便是老刘,经常送客到三江市渡口,仅仅是从远处遥望,都已将这座江城看了个清清楚楚,年轻时到城里买烟,买茶,也逛过大街小巷。 这座城市依山傍水,分布在江的两边,有四座大石桥贯通江水两岸。 从远处望去,似乎是绿丝带上挂着白绸缎,如同女人头巾一般狭长蜿蜒,柔软地躺在密密麻麻的绿色发丝中。 “来到三江市,当然得吃鱼,那才叫不虚此行!”老刘循着记忆带路。 他记得过了桥,再转两条街,便是一家叫做“满汉全鱼”的饭店,该店特色是,能用鱼做出各种决然不同的美味佳肴,不仅如此,还能分别烹饪鱼头,鱼骨,鱼髓,鱼肉,鱼尾,鱼眼。 他曾来吃过一次,但那时五年前。 “果然还在!” 几人来到这家店门口。 店门不大,装潢普通,甚至可以说没有装潢,名字倒很气派,石壁红漆大字“满汉全鱼” 在大门左右的石墙上,贴着两幅对联,并不是用普通的毛笔书写而成,而是用钻头在石壁上刻画而出,上书“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多吃少吃多少吃点。” 向内望去,可见零零散散几位客人,将本就不多的几张桌子占满,正在一边交谈,一边享受美食,后方,一位拿到中年胸口系着围裙,正在杀鱼。 店里的鱼都是现杀。 三江市吃鱼的地方很多,鱼的烹饪方法也很多,可以涮,可以烤,可以煎炸,但无一例外,都是现杀,因为这样做出来的味道最好。 这里的人民或许不追求大富大贵,也不追求长命百岁,但一定要吃得味美,最好是在饭后能坐在书馆里听一段评书,或者到古玩街去看看热闹。 如此,足矣。 “客官请进。”店里的伙计身上盖了一条毛巾,颇像一些老影视作品中的店小二。 这家店就他这么一个小二,另外就是正在杀鱼的老板,以及老板妻儿,妻子在后面洗菜,儿子家里做作业。 生意好也是这么三个人,大家忙忙碌碌,相互配合,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生意不好也是这么三个人,老板从没有削减开支裁员的想法。 这店里的人,如同这家店本身一般,多年不变。 “客官,茶和凉白开,这里两种都有,自己倒就行。”小二随手把肩上的毛巾取下来,将一张空桌擦得锃亮,摆出六张凳子。 外面的天气很热,小二很懂,先是请大家喝水,当然,这水是免费的。 待几人稍微歇了口气,口中生津后,小二继续问:“几位,吃点什么?” “自然是吃鱼,五斤大的,先来两条,一条白鲢,一条白条。”老刘豪爽道。 小二点头,转身便吆喝道:“六位,五斤,两条!” 紧接着,后方便传来钝刀敲鱼脑袋的声音。 没过多久,小二端着盘子来到桌上。 一盆清蒸口,搭配数只碟子,内有各种蘸料,味道层次分明,哪怕不蘸,只吃鱼肉本身,味道也很惊艳。 两只鱼头被炖煮成了鱼汤,汤色奶白,像是牛奶一般,搭配着葱花,如同雪山上的初春般,给人乍暖还寒,食欲大开之错觉。 鱼骨被单独剔除,先是炖煮,又裹上面包糠炸成了一段段的形似小酥肉的零食,脆而香,配合花椒的鲜麻口感,吃上一个能回味悠长。 另外,鱼皮也做成了一道凉拌的菜,配合青椒,皮蛋,在这正午简直解暑必备。 周阳吃了一口就停不下来。 首先,是这些鱼肉本味鲜美,其次,烹饪方式得当,既有创造性,又不剥夺鱼肉本味,反倒相得益彰。 就比如凉拌鱼皮中的青椒,不仅有配色的功效,还有去腥去腻的作用,再比如鱼骨小酥肉中的花椒,去腥同时,还能增加味觉层次。 实际上,这些鱼,即便是以家常菜的方式做出来,都很美味,出自这做鱼多年的老师傅之手,自然更甚。 一般来讲,鱼越大,其肉越不好吃,烹饪出来会偏柴,不够鲜嫩,但这五斤鱼显然恰到好处,吃得过瘾,肉质也很好。 “老板,你学过厨师吧?” “掌我五年前来吃过一次,今日重访,老板还是那个老板,伙计还是那个伙计。”老刘看着店里,多多少少想起了从前。 他记得,那时的饭店还没有那些对联,只有一个干瘪瘪的店名,仿佛害羞一般,店里也只有数张餐桌,但生意却异常火爆。 “老同志,你不像是江河市人啊,莫非是江河市人?”暂时没有新客,老板也能停下手,擦擦额头上的汗。 “你怎知道?”老刘一边吃,一边问。 “自然是看你面生的紧,来我这店里吃饭的,基本上都是一些老顾客。” “我并未学过厨师,这全鱼宴,是父辈传下来的。” “我爷爷能用一条鱼做出十八道菜,到了我父亲,只能做十二道,再传到我这,就只剩十道了。” 周阳虽然没有插话,却也将这些东西停在耳朵里。 他当然知道全鱼宴,前世时,作为三江市最高端酒店的招牌,还曾上过全国的美食节目,吸引全国各地的饕餮们前来品尝。 但三江市能做全鱼宴的师傅数不胜数,远不止面前这一位。 这种有技艺传承的私房菜,随着时代更迭,其价值会越来越大,因为在各种调料与味觉充斥的将来,这般手工精雕细琢,朴实的私房菜,才是调养身体的最佳之物。 食补一词,正是由此而来。 “老板,我记得你姓吴?” “正是。” 周阳默默感叹:“自祖上就善做美食,有一技之长,在这世道倒也富足。” 就在这时,楼上传来争执声。 “你别不识好歹!” 声音很大,传到了一楼,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     喜欢首富从90年代捡漏开始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首富从90年代捡漏开始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