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极品


        李莫若铺垫道:“端砚,自唐朝初年开始出产,在唐代初期东广省肇庆东郊羚羊峡栏柯山的端溪一带,就出现了依靠采砚石、生产端砚为生的劳动者。” “当时的端砚纯粹是文人墨客书写的实用工具,石面上无任何图案花纹装饰,显得粗陋、简朴,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云:"内邱瓷瓯,端州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初唐时的砚坑称为龙岩。” “历史上,武则天以刻有“明合璧,五星联珠”图纹的端砚赐给名臣狄仁杰。” “端砚名贵,在于他的历史渊源悠久。” “而对于砚台综合价值的考量,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考量。” “一是砚台的材质,二是砚台的雕刻工艺。” “在我看来,这块端石制成的砚台,成砚年代应该在宋,因为有宋代所特有的技法。” “时间虽较为久远,但雕刻工艺却未曾达到巅峰,单论雕刻工艺,明清才是巅峰。” “最后,这款砚无人提款,只是能看出宋代些许隐晦特征,价值打了些许折扣。” “综合来讲,造型美观,砚体完整,估价八百元左右。” “八百元,我们要了!”教育局代表率先开口,为首的领导起身,抱拳道:“还请各位让一让,行个好。” “砚台这东西,不是读书人,拿去也没什么用,反倒糟践了。” “八百元不便宜了,但端砚是个好东西,我们也想入手。”副市长举手表态。 “周阳,你决定吧,卖给谁。” “是啊周阳,你决定吧。” 双方都有自信,认为年轻人会选己方。 周阳这叫一个头两个大。 怎么让我选? 正常套路不是你们双方喊价,然后价高者得吗? 偏要让我干这种得罪人的事儿? 实际上,倒是周阳想多了。 这毕竟是1990年,能拿八百块都不错了,谁有能力像拍卖会一样喊价啊。 有多大能力干多大事。 李莫若给出的参考价是多少,成交价九十九多少。 要是大家能力都达不到,参考价还得往下降降。 周阳摇头晃脑:“我做不了这样的决定。” 他不是不能,是不敢啊。 乍一看,教育局没什么威信,可以得罪。 可自己妹妹还在读书啊,不替自己着想,也得替妹妹想想啊。 再者说,这就是给自己发工资的老板,得罪真的好吗? 厂长旁观者清,道:“你们这不是难为人吗,还是抽签决定归属吧。” 此话一出,双方表态。 “我们同意抽签。”副市长道。 “我们不同意。”教育局方面道。 “这块砚台,我们是无论如何要拿下的。” “市长,我们毕竟是相邻的两家,没必要分得那么清吧?” “这砚台,以及接下来的屏风你让给我,最后我帮你争夺唐代三彩瓷,你看如何?” 两位市长坐下商议,最终点头。 就这样,教育局拿着八百块的大红包上前来,交由周阳清点无误后,小心翼翼收走那块砚台。 他让李莫若代为装盒,封存。 “第二件藏品,屏风一块。” 老人仍旧是拿着放大镜观看屏风,只不过这一次他不用再弯腰,屏风本身的高度就有人高。 屏风本就是用来增加房屋空间层次,遮挡视线所用,当然要足够高才行。 老人越看越精神,到最后视线甚至舍不得离开屏风。 看到屏风表面图画,结合底部字迹,李专家道:“诸位,这是一件好东西。” “这块屏风是宋代的东西,高188cm,宽380cm,在屏风中算是小件。” “虽然小,但用料很讲究,用酸枝檀木、以及少量的湘妃竹等珍贵材料制作而成。” 有人挠头,疑惑道:“李先生,我是个粗人,听不懂这些文绉绉的话,什么木,什么竹我不明白,你只需要说明这东西有多珍贵就行。” “有多珍贵?” 李莫若不急不缓道:“史书上记载一寸湘妃竹,一两黄金。” 厂长变色:“史书的话只能保守相信,它还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呢。” “我没读多少书,照样有了家室和家产。”他反驳道。 他不相信真有什么竹子一寸能抵得上一两黄金。 这不开国际玩笑吗。 竹子,凭什么? 古人虽然迂腐,但也不是傻子啊。 “李专家,这竹子为什么像你说的那么贵?” 李莫若倒也不恼,科普道:“湘妃竹的名字来自上古时期。” “舜帝的妻子娥皇和女英,传闻湖南的九凝山上有九个洞,洞里有九条龙,九条龙整日里祸害人间,人间百姓叫苦不迭,舜帝为了解救苍生,决定除掉这九只恶龙。” “于是,舜帝前往九凝山除魔,娥皇女英苦等舜帝不归心急如焚,心中不免想到舜帝是否遭遇不测,两人于是赶往湘水一探究竟,到了九凝山才发现,舜帝战胜恶龙,但是力竭而亡。” “娥皇女英伤心欲绝,不停哭泣,哭出血泪,不小心洒在旁边的竹子上,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湘妃竹。” “湘妃竹越盘越红,总是拿在手中盘玩,通过把玩,手中的汗液和人体分泌的油脂会寖入当中,会使其变色。” “最重要的是,它在清就已经绝迹。” 众人恍然。 “能变色,倒挺有意思。” “已经绝迹了,难怪那么珍贵。” “寸竹寸金,我信了。” 李莫若问道:“酸枝檀木,你们还听吗?” “不听了,有了这么珍贵的竹子,这屏风就值得我买!” “的确,绝迹了的东西才有升值空间,这屏风交给我吧,放到钢铁厂里给工人们陶冶身心。” 众人纷纷给他白眼。 博物馆年轻人道:“李教授,您讲讲吧,给我们涨涨知识。” 市长附和:“麻烦讲讲,千金难买李教授一堂课。” 中年厂长脖子红得说不出话:“讲吧老头,我改变主意了,听听看。” 经过李莫若这么一讲,所有人都对这块屏风彻底改观了。 大家本以为只是简简单单的木头,没想到里面有这么多讲究。 这么细致,也只有李教授这种专家才看得出来。 “这酸枝檀木,是用来制作屏风的上等材料。” “紫檀木和酸枝木,是两种不同的木材,唯一的相同点是,他们都是红木中的极品,金字塔顶端的木材,而紫檀又更加珍贵。” “酸枝木确切来说属于黄檀木,具体又可分为黑酸枝,白酸枝,红酸枝,其中,黑酸枝最为珍贵稀少。” “这块屏风,并非采用整木,而是正反木拼接而成,正面黑酸枝,反面小叶紫檀。” “这块酸枝紫檀木制作成的屏风,使用了木材中两种顶级材料。” “另外,这屏风上的画作来自郑板桥,一共六颗竹。” “郑板桥的竹,按棵论价。” 此话一出……     喜欢首富从90年代捡漏开始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首富从90年代捡漏开始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