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母亲 儿子


        人越大越想家。 这也是人之常情。 年轻的时候朝气蓬勃,怀揣着对事业的梦想和青春的激情,奋斗拼搏在自以为是的道路上。那时候也想家,但不强烈,觉着没干出人样来回家磕碜,总想着有朝一日风风光光的衣锦还乡。 衣锦还乡,荣耀的象征,是多少打工人的梦想。 真正做到的没几个,大部分都是在陌生的城市里苦苦的劳动着,为了一口养家糊口的吃食没白天没黑天的干,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流着掺杂了心酸的汗水。 只有等到过年过节的时候才会穿上新衣服,把自己打扮得像个衣锦还乡的样子回家。 我们这个社会,有功高无比的大人物,有事业有成的企业家,有人们喜欢八卦的明星,有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 更多的,是普普通通的劳动者。 普普通通劳动者中有一支队伍,是成千上万从农村出来的打工者,他们撇家舍业背井离乡,默默无闻的为我们这个社会做着巨大的贡献。 离家在外的人呀,他们想家,想妈妈,想孩子,想亲姊姐妹一奶同胞。 回不了家,冲家的方向遥望,眼前是亲人的面孔,眼里是旋转的泪花------ 老谭静静地坐在窗前望着外面。外面下着雨,淅沥沥的雨声在夜里分外清晰,从窗户飘进来,飘进耳朵。 他此时的眼里含满了泪水。 人到四十,半生已过。 曾经的年少是贫穷苦难的日子,依稀中看到母亲走在刺骨的寒风中,挎着筐,挨家挨户的讨要吃食,给家里一群孩子喂饱肚子------ 还有村边的那条小河,母亲把露着脚指头的鞋踩进水里,带着满身疲惫慈爱的说:“趟河过去吧,看,妈也趟河------” 泪水无声的滑落,心酸的疼着。 他想回家看看母亲。 人在难处别想家,越想家越想,越难受。虽然四十的人了,躺在病床上的那一刻最想见到的还是母亲,想像个孩子似的偎进母亲怀里,和小时候一样,肆意的撒娇。 母亲的怀抱永远是孩子坚强的襁褓,不管多大。 可是,不能这样瘸着腿回家,回家也得等腿好了,像个健康人一样。 二十一岁那年,简单的收拾了行囊,准备出来打工,给贫困的家找条出路,给自己找条出路。母亲没说什么,只是在临出家门时叮嘱:“出门在外不容易,挣不挣钱没啥,要踏踏实实走路,实实在在做人。” 踏踏实实走路,实实在在做人。 是呀,这些年母亲的这句话一直在耳边响着,不敢忘。 十九年过去了,成了一个城里人,可是内心深处还是和城市格格不入,扎在骨子里的农民情节时刻提醒自己是个农民,有一天要回到农村,回到家。 现在不算功成名就,回家的话也不是衣锦还乡。如今农村比城里好,五个姐姐各个比自己过得好,都新建了房子,买了轿车,年收入说出来叫自己自惭形秽。 和姐姐们比起来自己属于刚摆脱贫困,但看到姐姐家过得好心里高兴。 尤其看到母亲,如今颐养天年衣食无忧,身康体健无病无灾,这就是最大的福。 还求什么呢? 人得知足常乐。 就是和老婆林燕的关系有些不好,这不是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生活的前行,都会改变的。人只要往好处想,往好处做,没有不成的事。 老谭揩去脸上的泪水,点上支烟。 当第一口烟雾吐出来的时候,他的思绪开始跳入到眼前的现实之中。 还有十天时间饭店就装修完,然后开始筹备开业。厨房人员已经固定,前台还缺两个服务员,马上也能招到。 整体培训结束了,剩下的交给杨志军和木兰负责。他俩通过在省城这段时间的学习进步很大,完全可以撑起这家店。 老谭现在最高兴的事就是看到管理人员的成长,只有他们成长了,能够独自撑起店面,公司才能很好地良性发展,做大做强。 他明天回省城。出来两个月了,十分惦记家里。虽然每天都能看到各个店的工作汇报,知道每天的营业情况和发生的事,但还是惦记,毕竟自己没亲临现场,放心不下。 他知道这种不放心不可取,要克服掉这个毛病。不撒手叫中层管理人员去管,他们永远也成长不起来。知道是一回事,做到是一回事,需要过程。 回省城首先做三件事。 第一,把呼市店的餐具买了;第二,落实人力资源;第三,看看泰山路店,做到心中有数。 这三件事完事后马上返回呼市,做开业工作。 看来是时间紧任务重呀。 第二天下午一点,老谭和燕子从机场出来,坐上艳华来接他俩的车。燕子跟着回来主要是不放心老谭,毕竟行动不便。 “腿没事了吧?”艳华问。 “好了,没事了。”老谭说。 “那也少走道,别累着。” “没事,没那么严重。” “先到家还是先到店?”艳华问。 “到家吧,先歇歇,明天去店里。”老谭说。 “想孩子了吧。” “嗯,想。他还没放学呢。” 很快唠到店里的事,艳华详细的像老谭说了泰山路店的情况。 “我记着那个位置以前是杜大胡子抻面了。”老谭回忆着说。 “是那个位置,明天我拉你去看看。”艳华说。 “现在六月份,七月份就得装修,我跟向总说了,他说争取两个半月完事。”老谭说。 “我也是这么计划的,赶在十月一开业,还吉利。”艳华笑着说,说完又想到什么,说:“明天先到医院检查一下吧,拍个片,我有点不放心内蒙医院。” “不用,人家医院和咱们这一样,再说要是没好我也不能活蹦乱跳的。”老谭说。 艳华被逗笑了。 艳华把老谭送到楼下回去了,老谭慢慢爬到五楼,拿出钥匙开了门,一进屋愣住了,儿子正站在门口。 “你没上学?”老谭问。 “不高考吗,用教室,我们放三天假。我妈给你打电话了?”儿子问。 老谭想起今天是八号,高考日子。但儿子问林燕给自己打电话啥意思?于是说:“你妈没给我打电话,咋地啦?” “我以为我妈给你打电话了,那你咋回来了?知道我妈这几天出差?”儿子问。 “你妈出差了?啥时候走的?”老谭一愣,问道。 “昨天走的,去哈尔滨了,三天呢。”儿子说。 “噢,昨天就你自己在家?”老谭问。 “是呀,就我自己。”儿子无所谓的说。 老谭看着儿子,虽然个子比同龄孩子高出一截,但毕竟刚十岁,一个人在家难免担心,心里责怪林燕的胆大——咋说也找个人过来陪儿子呀。 “自己在家不害怕吗?”老谭抚摸着儿子的头问。 “有啥害怕的,我先是写作业,写完作业看电视,然后煮了一袋饺子,吃完饺子洗澡,洗完澡就睡觉了。”儿子汇报着。 “早上吃饭了吗?” “吃了,下楼吃的包子,还有豆腐脑。” “中午呢?” “我想煮方便面了,一省思不饿,晚上饿了再吃。” 老谭有些心酸,觉着对不起儿子。同时又对儿子的自力和懂事感到高兴,十岁的孩子敢一个人在家住,并且能照顾自己,实属不易。 “跟你说老爸,上回我妈去上海学习,我就自己在家待了两天,那时候没放假,上学。我妈给我准备的面包、牛奶,还有蛋卷,早上我吃一个面包,喝一袋牛奶,然后下楼坐校车。放学了我先不上楼,在楼下那家坛肉馆吃完了再上来。 到家就写作业,写完作业看电视,九点洗澡,洗完澡睡觉。我觉着一个人挺好的,也不害怕------我就怕下雨,怕打雷。” 儿子诉说着,看来上个月就有了独自在家的经历。 “爸爸也怕打雷。”老谭说。 “我妈说了,我和你一样,都怕打雷。”儿子说。 “你妈还说啥了?” “我妈说一打雷你就和小孩似的,和我差不多-----我还以为我妈给你打电话了呢,爸,我饿了。” “饿了好解决,爸爸也饿了,说,想吃啥?”老谭笑了。 “啥都行,咱家冰箱有饺子,还有菜花,我不想吃饺子了。”儿子说,看样是速冻饺子不好吃,再不就是总吃有些腻了,满脸难以下咽的表情。 老谭有些心疼,虽然自己是厨师,好像没给儿子做过几回饭,有些愧疚。 把儿子搂过来。儿子已经到他耳台了,估计明年能有他高。 “说,想吃啥?爸爸满足你。” “爸爸,咱俩吃烤肉去吧,我想吃烤肉。”儿子说完满脸期待的看着老谭。 “行呀,等爸爸换下衣服,然后下楼。” 老谭答应着,心里被一种喜悦的激动冲击着,甚至忘记了伤腿的隐隐作痛。 吃烤肉的时候,老谭一边慈爱的看着儿子一边给儿子烤肉,眼睛湿润。     喜欢厨子的平淡生活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厨子的平淡生活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