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 大清与大明拼命三

    根据英吉利国使臣布鲁斯所言,这个攻灭失必儿汗国的罗刹国在西夷列国之中根本算不上强大,只不过是个二流强国而已。
    在清军侵朝之战前,多尔衮还没把西夷之强太当回事儿,比竟西夷离大清国还远着呢,即便他们灭亡了失必儿汗国,把爪子伸到巴尔虎人的地盘上,也不会对大清国构成什么威胁。因为一万多里的森林、大漠、山川,就是大清国北方最可靠的屏障,西夷罗刹国是不可能把大军派那么老远的。
    可是当他通过清军侵朝之战,在一个月内清日联军竟然就把朝鲜从北打到南,他才真正领会到新式大炮和新式战术的强大,并且他还通过细作打听到了明军新军就是因为引入了西夷的新式大炮和新式战术后,才突然变强的,此时他就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
    当然,西夷人走陆路很难大批杀过来,可是他们却能通过海路把先进的火器卖给大明,还能提供洋将给朱慈烺。甚至教会大明怎么制造新式大炮和新式战术(他一直以为大明的先进技术是洋人教会的)。
    而朱慈烺又和他那个傻父皇崇祯可不一样,他是特别善于搜刮敛财,去年秋、冬两季的时候就把明朝的税收问题解决了,还把大明的土地、关税、商税,来了一个好一番的大整顿,估摸着今年明朝廷的收入都能有五六千万石米,三四千万两银了!
    这么多的收入能制造多少洋炮、洋铳,能聘用多少洋将啊,大清国可就真的危险了。
    一想到大清国的危机,多尔衮的心情就郁闷的不行,连篡位成功、当了皇上给他带来的好心情都没了——作这个皇帝有意思吗?当大清国的末代皇帝?(上次大明联军攻克辽东,代善、福临、布木布泰,都跑了,但最后也没回来,多尔衮派人找了好久也没找到,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彻底失踪了)
    不过今天多尔衮从城外靶场回来以后,脸上的笑意就浓得怎么都散不去了——大清国也能造具备野战能力的六斤红夷大炮了,这种能力离西方流行的三磅炮也不远了。
    自从大清第一勇士多隆被朱慈烺打了靶之后,多尔衮就特别重视洋炮、洋铳,于是,他们开始全部向大明新军学习,并自学山寨炮。
    乌真超哈是满语音译,字面意思为"重兵"。
    最早创立乌真超哈,与后金炮兵的建立有很大关系。
    后来清军的火器部队就演变成了“乌真超哈炮队”,以前是由佟养性管理,同时佟养性也负责火器的铸造,后来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人投清后,就由这三汉王管理了。
    孔有德所部当时则承担着清军近代化的试点。
    如果成功,大清朝就有可能进一步推动军事近代化,引入更多的西方军事技术,就有可能改变明清战场上的强弱对比;
    而孔有德的叛变则直接导致了主持明军军事改革的登莱巡抚孙元化被斩首,明朝军事改革的步伐彻底中止。
    所以孔有德和他的部下,说他们是铁杆汉奸和大清崛起的助推器都不为过。
    实际上从天命汗努尔哈赤开始,东虏就相当重视火器。从天命六年开始,努尔哈赤就命令投降他们的汉官和汉人工匠铸造大炮。到天命八年,当时的后金军炮队就已经完备,可以随军出征了!
    到了天聪四年(1630年),后金就开始试制红夷大炮,而且还铸造出了一门。
    而在孔有德、耿仲明率领经过葡萄牙人调教的火铳兵和炮兵,携带大量斑鸠脚火铳和红夷大炮归顺后金后,后金的火器部队就相当强大了。
    如果不考虑佛山的民营铁业和从濠澳进口的因素,单单比较明清(后金)双方官营手工业所制造的火器,大清(后金)这边显然是拥有极大优势的。
    毕竟在奴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他们的严厉督促下,炸膛炮、炸膛铳什么的并不多见——敢于糊弄他们这几位是要杀头的!
    北京景山那一战多隆和耿仲明之所以吃亏,是因为他们并没有携带火铳(耿仲明部是有火铳的,但是因为之前连日大雨,耿仲明就把火铳兵留在了永平)。
    而且朱慈烺的忠义新军使用的火铳大多是濠澳造和佛山精工打造的,绝不是明军以前常用的炸膛货。
    在景山之战后,大清摄政王多尔衮对火器的重视更上了层楼!
    而多铎则是在碣石山大战中进一步认识到了火枪骑兵的价值,在拉走了大批老八旗出关后,就重点扩充了前锋营骑兵的人数,到了现在,多铎麾下的前锋营骑兵的人数已经从原本的6000人扩充到了12000人,翻了整整一倍。还有同样数量的骁骑兵,也就是传统的八旗马甲。
    多铎还从关外九旗子弟中为自己挑选了2000人的“巴牙喇兵”,这些巴牙喇兵则是“全年骑兵”,不仅配属了长枪、弓箭、圆盾,而且还装备了从日斯巴尼亚进口的火绳枪。
    另外,多铎还将原本配属在火器营中的炮兵拿了出来,单独组建了一个“乌真超哈军衙门”。
    乌真超哈衙门下分了炮台乌真超哈和野战乌真超哈。其中野战乌真超哈编了10个牛录,每个牛录都有12门3磅红夷小炮,总共就是120门3磅炮。
    满编情况下的野战乌真超哈兵的总人数则高达2500余人,拥有的马匹超过3000之数。而炮台乌真超哈的人数则有约1800人,分成6个牛录,分驻在平壤、海参崴、奴儿干、海兰泡、小黑山和梁方口等六处炮台。
    拿掉了炮兵之后的各个火器营,又被多铎扩充成了十四个步军营的火枪牛录——
    根据多铎的安排,关外的一府、四昂邦、九固山都演变成了军民合一的地方衙门,每个衙门下面都有步军营和骑军营的编制,其中步军营常备一个火枪牛录,骑军营也则常备一个马甲牛录,两个牛录都是300人的编制。
    至于其他的常备兵,包括一万两千人的前锋营骑兵,两千人的巴牙喇兵,两千五百人的野战乌真超哈,一千八百人的炮台乌真超哈,还有一千人的水军健锐营,以及由“欧罗巴旗人”为主的水军(人数在三四千之间)都是常备军,直属多铎的皇太叔抚军衙门(那时候还不知道能否找到小福临,所以,他还是皇上的叔叔)。
    而一万两千人的骁骑军和十四衙门(一府、四昂邦、九固山)的长枪、刀牌、弓箭等兵,都是兵农合一的班军。也就是说,现在的多铎部下的军队是由约31000余人的常备军和数量最多可达七八万人的班军组成的。
    所以,此时多铎的军事实力,已经超过了入关前的大清国,但是,在财政上的压力也不小了,三万一千余人的常备军每年都要花费近200万的钱粮,差不多占了皇太叔抚军衙门收入的七成。如此巨大的刚性开支重压下,军事实力强大的多铎,最害怕的就是一场遥遥无期的持久战了。
    现总管满清火器部队的人则是佟养性儿子佟普汉,佟养性也被满人称为施吾理额驸,是努尔哈赤的孙女婿,也是后金管理汉人事务的重臣。
    所谓红夷大炮只是个名字,并不是那种12磅或是12斤的加农炮。
    那玩意多沉啊?根本没有野战机动的可能。
    所以在成功山寨的比较接近原厂产品的红夷大炮后,佟普汉主持的乌真超哈炮队就开始铸造比较轻型的红夷大炮,弹重也从12磅减少到了五到六斤,而且还缩短了炮身,还大大削薄了炮管壁。
    不过即便如此,这种红夷大炮的自重依旧在几百斤到上千斤,运输依旧非常费劲儿。
    这种大炮不怕炸膛?
    当然怕了!
    不过佟普汉有土办法——包牛皮!
    给大炮一层层的包牛皮,因为牛皮是可以拆下来的,所以运输的时候是“炮芯”和牛皮分开,上了战场再扎起来。
    在靶场上,看到8门大炮被架了起来时,多尔衮三兄弟总算露出了笑颜——大清的八旗兵还是能打的!
    这几年之所以总吃苦头,就因为对手有了不炸膛的斑鸠铳和可以在野战战场上快速移动的红夷小炮。现在我大清也有了战场上方便快速移动的红夷小炮,战场上的优势一定会再一次回到大清国手里!
    多尔衮说到后来、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一脸肃然地道,“今朝鲜已定,兵甲已足,粮草充备,士气高昂,所以当举全国之兵,再征明国。朕与多铎率西路军,出燕山,先打宣府北四,复取宣府,绕道入关,大掠中原,另由阿济格率领东路军,佯攻辽东。”
    宣府北四,是高杰在草原上所筑的最北面的新城,高杰这个家伙没有文化,也懒得给其新筑的城取个好听的名字,就直接以数字相称:从宣府北一至宣府北四。而黄得功也没有什么文化,所以他去了宣府北的新城收购羊毛,也懒得干涉这四座新城取名。
    听了多尔衮的话,在场的六十四旗大人物都明白了——大汗要和明朝拼命了!
    能不拼命吗?自从朱慈烺攻克北京、把我大清从关内挤走,朱慈烺的忠义新军,就越来越强。
    说实在的,多尔衮也确实是个枭雄,当初他就能那么果决地从北京退往草原,而不是向西逃窜,当然他若向西逃窜,也绝对没有好果子吃,可能就面临着大顺与大明的两面夹击,搞不好我大清就被灭亡了。
    据布章京对多尔衮的反映,“大明现在的军队已经能与西洋一流军队相筚美了,并且朱慈烺还要发展出一支能称霸全球的海军!”
    布章京就是布鲁斯,他的全名叫布鲁斯.范.迪门,就是前文提到的尼德兰联省共和国东印度公司总督安东尼.范.迪门的兄弟,如今他又被我大清短暂招聘了,他在大清朝这边官拜镶绿旗梅勒章京,现在虽然已经离任,但还没有启程南下,还在替多尔衮出谋划策。
    再说了,大明的天灾又能持续多久?只要种过地、放过牧的,都知道这老天爷就是个时好时坏的性子,一般来说,熬过大灾,必有大丰。
    明朝从天启末年到现在已连着灾了近二十年了,所以接下去出现大丰收的概率很大。如果来个连续几年大丰收,让朱慈烺攒够了军粮,我大清可就真有覆灭的危险了,所以现在就得趁你灾,要你命!
    ……喜欢大明最后一个狠人请大家收藏:(663d.com)大明最后一个狠人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