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半饱之后,兵部尚书陈锐问,“陛下,如今忠义军发展太快,也不能全让内帑负担忠义军的军费,朝廷也有些收入了,你看这个怎么处理?”
朱慈烺考虑了一下道,“确实是个问题,这样吧,勇卫师一二三师,平时都由内帑养军,战时则由朝廷负担,忠义军其他各军师都由朝廷负担。勇卫这三个师就作为皇家内卫部队。以后的其他军种,比如海军,都先由皇家发展出种子部队,然后把这些种子部队扩大,扩大的部队才由朝廷负担军费。”
“诺!”
说了会儿话,朱慈烺见众臣皆已吃饱喝足,才与两位皇后道,“孩儿有个事,要与两位母后说说。”
众臣皆告退,朱慈烺即与两皇后去了上书房说话。
朱慈烺说,“母后,二妹坤兴也不小了,也到了应该出嫁的年龄,儿臣给她特色了一位驸马,是泉国公的二公子田川七左卫门,一位善打海战的少年英才!”
“泉国公不是姓郑吗?”周皇后有点奇怪,“他儿子怎么姓田?这是怎么回事?是亲生的吗?”
朱慈烺心道,怎么会不是亲生的?长得多像啊,长得都那么黑。
“母后,他姓田川,”朱慈烺解释道,“这是母姓。她母亲是日本人。”
“为什么跟母姓?”张皇后问,“难道日本国那边生孩子都跟娘家姓吗?”
“不是,”朱慈烺解释道,“因为泉国公岳父田川昱皇无子,所以就让其次子改姓田川,继承家门。”
“哦,也是皇子,倒也合适。”周皇后点点头,“那现在怎么办?改回郑姓吗?”
皇子?也许吧,母后你不能因为郑芝龙的岳父的名字“田川昱皇”中有个“皇”字,就以为他也是个皇帝?望文生义会害死人地!
朱慈烺接过话题,道:“当然要改回郑姓了,要不然听着像个日本人,怎么能娶坤兴公主?儿臣已经给他改了叫郑建功。”
朱慈烺又笑着解释道,“媺娖都十九岁了,婚事无论如何不能拖下去了,可是良配难寻儿臣看着泉国府的二公子不错,一表人才,又精通海战,是国家栋梁啊!”
张皇后心说,你这奸猾的小哥儿,莫不是看上了郑家钱多,要卖妹妹……。也不对啊,看上郑家钱多应该再纳几个郑家的闺女才对,聘礼没有嫁妆多啊!而且春哥儿现在特别有钱,也不需要卖妹妹换钱呀。
周皇后又点头道,”是的,你这作哥哥的为妹妹考虑,作得对,这门亲事还合适,母后没有意见。姐姐怎么看?”
张皇后说,“是可以,只是她嫁过去,在哪住?伯母很舍不得呢,太远不合适。”
朱慈烺笑眯眯的说,“不会太急的,怎么地也得让他俩先见见面,互相了解一下,看合适不?不合适就就不嫁,朕的妹妹,朕说了算,这事完全听妹妹的,她说不好就是不好,我是打算先让郑建功在辽东干一阵子,再把他调到南京来,我也舍不得三妹呢。”
周皇后听了后心情大好,“皇儿说得对,就这样。”
两位母后走了,在马车里,张皇后对周皇后说,“妹妹,我怎么觉得春哥儿对坤兴和烔儿的感情很复杂,有一丝丝养儿育女的感觉呢!”
周皇后听得脸一红道,“姐姐瞎说,不过长兄如父,也是有可能的。这两个孩子命好,遇到这样一个惜人知人的皇帝哥哥,命好啊!”
……
第二天,朱慈烺正在“上书房”考虑未来一段时间工作事宜时,黄小宝禀报张国维来了。
张国维,今年四十二岁,崇祯七年时,流寇横行中原,为了稳定以南京为中心的大后方,保证漕运畅通与军需物资供应,崇祯任命张国维为右佥都御史兼十府巡抚。这十府是大明最为富庶的地区,也是大明的龙兴之地,更是大明军用物资与兵员的主要供应地,张国维临危受命,驻节苏州,上任后事事亲为,巡视农田,狠抓水利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与史可法一样,张国维也是十分尽职尽责的官员。张国维虽然是江南人士,但他也不是东林党。不止不是东林党,还与之有大仇大怨。当初张国维任顺天巡抚(金陵),才上任就因溧阳焚抢事而告免,可以说是栽了个大跟头。(当时张国维正奉旨调查陈履谦所奏钱谦益、瞿式耜两人在地方上的“贪婪恶行”),那背后黑手是谁,一目了然。所以,他对朱慈烺暗暗地坑了几把钱谦益,是衷心赞成拥护的。
朱慈烺对张国维说,“朕考虑到安庆、九江是南京的长江中游要塞门户,为了南京的安全,这里必须要有一个重量级帅才坐镇,几以朕任命爱卿为九江总督,负责安庆、九江两府兵事、民事,上马管兵下马管民,特别是要加强安庆、九江要塞的建设,防止流冠顺江而下,这两个要塞,去年朕南下一来,已经从太平府调拔了不少的大炮过去。在长江上游武昌,朕已经让原鲁王去镇守了,算是长江中游的第一道防线,你这儿是第二道,包括了湖口、马当、安庆三处险要,此三处在守,朕就不用担心从上游沿江而下的敌人了。”
“诺,臣谢主隆恩。”
“朕还给爱卿准备了一个新军营,这是新编制,一个营约1000人,爱卿得把这一个营发展成一个师三个团约二万多人,分驻三地。朕知道手中无枪,地方官就不肯听话。所以得让你讲话管用,朕再赐你尚方宝剑。但是尽量不要杀人,朕两位母后一再叮嘱,让朕少造杀孽。你看朕这一次对南京勋贵就一个没杀。”
“是,圣上仁慈!臣感激圣上体恤。”
“张总督,朕念首诗给你听,艰难百战戴吾君,壁垒东南气厉云。死去仍为朱氏鬼,精灵常傍孝陵坟。此诗名《负国》作者张国维。”
“啊,臣没有做过此诗啊。”
“朕再念两首,诗名《念母》作者张国维;一瞑纤尘不挂胸,惟哀老母暮途穷。仁人锡类能无虑,存殁衔思结草同。
这是第二首诗。第三首诗,夙训诗书暂鼓征,而今绝口莫谈兵。苍苍若肯施存恤,秉耒全身得所生。诗名《诫儿》作者张国维。”
“陛下,臣惶恐,臣真没做过这三首诗啊。”
“是,爱卿在这个世界是没做过这三首诗,但老祖宗托梦给朕说,在那个世界满清跨过长江进了江南,把南明小朝廷灭了,但是爱卿退到东阳,在东阳的陷坑岭作最后的抵抗。六月,清军的前锋到达陷坑岭下,爱卿知道明朝大势已去,在救国无望的情况下,爱卿决心以死殉国。
爱卿死得极为壮烈。当时正值盛夏,爱卿招来东阳的吴县令,对他说:“国维身为明朝大臣,今日以死报国,无奈天气炎热,如尸体腐烂不可辨识,敌军将谓我带兵潜逃他乡,必然贻祸于东阳,因此,特请你来看着我死。”吴县令听完掩面痛哭,不忍心目睹爱卿殉难。
爱卿从容布置后事,命人取来白绢一幅,在白绢上写下三首绝命诗,分别为《负国》、《念母》、《诫儿》,然后在绢尾落款:大明遗臣张国维绝笔。
之后,爱卿又对仆人说:我是死于王事,这就是礼。还有不少兵马因我而共赴国难,我死后,无以为报,可将我的遗体抬到大门口,写上这样一句话:‘今生无以相报也。’
接着,爱卿将明朝官服穿戴整齐,从容就第地投入府内水塘,待家人打捞上来,爱卿早已气绝而亡,享年51岁。
随后,家人将爱卿遗体搬坐在中堂太师椅之上。不久,清军骑兵到达,当他们看到爱卿端坐于大厅,面色如生,有的清兵叩头拜谢,有的清兵则痛哭不已。
清军为何会跪拜爱卿?原来清军中的骑兵多为山东济宁人,当年曾得到爱卿在济宁的施粥而得以活命,此时见到早年的救命恩人,虽然已经天人永隔,但他们仍然良心发现,乃下跪礼拜。清军中的济宁藉骑兵因感恩爱卿,东阳没有像扬州、嘉定、金华等地那样,惨遭屠城之祸。
爱卿作为我大明的一个治水能臣,最终却是悲壮地投水自尽,爱卿也是我大明少有的一个以死殉国的大忠臣。”
张国维听完久久沉思不语,依自己的性格,看来这是真的,那么老祖宗托梦就是真的了?看来是真的,陛下的描述非常细致,连细节都有,这怎么解释?
朱慈烺接着说道,“爱卿是我大明少有的忠臣,汝不负大明,朕今生今世也绝不负你,过个三五年,爱卿也应该把朕给你的这一个营新军扩军成一个师了,朕便将爱卿调回南京入阁、封伯。爱卿此去安庆、九江,可放心大胆地实施新政,朕就是爱卿的坚强后盾,凡反抗者一律抄家灭三族!”
“诺,臣惶恐,臣愿为大明效死。”
“好,爱卿要多保重有用之身,若遇流冠势大、难以抵抗时,朕充许爱卿撤退回南京,爱卿告退吧。”
“谢主隆恩,臣告退。”喜欢大明最后一个狠人请大家收藏:(663d.com)大明最后一个狠人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