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序曲

    公元5年,秦朝颁布法典草案,初定华元纪年法。初以黄帝元年为华历元年,后经丞相李斯等谏言,以始皇称帝之年为公历元年。双历并行,自此,大秦车同轨、书同文、度同制、岁同时。
    公元38年,陈胜起义;40年,秦朝都城咸阳被刘邦率军攻破,子婴献玺纳降,秦朝三世而亡。
    公元44年,刘邦于楚汉战争灭项羽,建立大汉。
    公元106年,刘彻即位。公元123年大破匈奴,此后平定闽越、朝鲜,开发南蛮、西戎,经营西域丝绸之路。汉朝大盛。
    公元123年,罗马与汉朝正式建交,互通有无,丝绸之路大兴,江城成为商业与交通重镇。
    公元221年,新朝代汉。
    公元249年,曹参后裔曹勋起兵攻破洛阳;江东陆谦建立陆氏割据;皇族刘无忌于荆州立后汉政权(称王)。三股势力与王莽对峙。
    公元254年,刘、曹联军共破长安,汉朝光复,刘无忌登基称帝,封曹勋为魏王,封地乐浪(高丽);并试图招降陆谦。陆谦犹豫不决,于同年被部下孙韬兵谏,死于乱军之中。孙韬被封为江宁侯。
    公元323年,魏王曹襄奋四世之余烈,励精图治、厉兵秣马,居苦寒之地,却举国上下一心,披荆斩棘,全民皆兵。征匈奴、驱胡狄,耕者有其田,虽小国寡民却有大治气象。汉朝廷则江河日下,外戚宦官内斗不休,农民起义甚嚣尘上,以黄巾军规模最大,达至二十万余众,占郡县甚多,朝廷一时难抗。
    公元324年,魏王襄派世子封、义子运率五万精兵南下帮朝廷平叛。325年秋,黄巾军平定,魏军规模壮大到十四万,令朝野忧心。世子曹封裁军至八万,另花重金贿赂权臣权宦,却于回国途中意外薨逝,死因不详;军队被朝廷火速接管,王子曹运(本姓夏侯)入长安为官。327年,魏王襄英年病逝,幼子曹衡承位。
    公元388年,汉室倾颓,外戚、宦官、士族的内斗已白热化,张角自号“大贤良师”,黄巾再起。朝廷敕令四方勤王,西凉董卓入长安,北方曹魏却无动于衷。董卓南下,假勤王之名窃国家权柄。关东诸侯并起,四世三公袁绍、曹运之孙曹操等各执一方号令。
    公元393年,孙韬后人孙坚雄起于江东,曹操官渡胜袁绍迎天子于许都,皇族刘备领刘表位牧于荆州,三足鼎立之势渐成。至于马腾、韩遂、刘焉、张鲁等辈,已不足为虑。
    公元400年,曹操败马韩;401年,魏王曹穰病逝,无子(三子皆夭)。曹操领魏王,三分天下占据北地江山。
    公元403年,曹操南下,孙刘联抗于赤壁,不败;405年,曹操二攻赤壁,未胜。407年,曹操三战赤壁,初胜,然正当曹操挥水师渡江之际,天火突降,战船焚烧,操逃仓促,大败。
    公元410年,曹操望江兴叹之际,重病不治而薨,曹昂继王位。此时,刘备已占领蜀中,孙坚亦展望北方。
    公元412年,曹昂病逝,只遗六岁幼子曹康(长子战死);曹丕摄政,逼献帝禅位于曹康。重用司马懿。司马懿据险而守,休养生息。
    公元414年,立九品中正制。孙刘北上,扫兴而归。415年,刘备称汉帝,封江宁侯孙坚为吴王。
    公元417年,十一岁的魏惠帝曹康落水而崩。无子,曹丕继位。426年,吴王孙坚薨,孙策继位。427年,刘备崩,刘禅继位。429年,孙策薨,孙权继位。430年,孙权称帝。
    公元431年,关羽战死。刘孙夷陵大战,孙胜刘败,三国进入晚期。此后诸葛亮执掌全权,发动北伐,无果。
    公元463年,司马代魏,国号晋;468年,晋灭蜀。469年,晋灭吴。刘氏后裔被封安乐公,吴王后裔逃至夷州(琉球)。
    公元520年起,五狄(月氏、秽貊、匈奴、鲜卑、白屋等)乱华。
    公元600年,秽貊王一统五狄,改诸族改为诸部,即月氏部、匈奴部、鲜卑部、白屋部,秽貊部为王部,又称“貊族”。南方晋、宋、齐、梁、陈、周,代代更替,史称“六朝”。
    公元618年,秽貊王赫铎梁称帝,建立起统一的狄族政权,国号“大魏”,统治广大北方,貊族空前繁盛。
    公元634年,赫铎梁驾崩,赫铎弘继位,推动汉化改革,大治。
    公元712年,周太祖成元征厉兵秣马,挥师北伐,魏国已分裂为东明(月氏)、西元(鲜卑)、北晋(秽貊)。北伐军势不可挡,败明灭元,一统中原。
    公元725年,成元征病逝。次年,顾命大臣隋国公杨坚篡位,史称“以隋代周”。
    公元767年,隋二世杨广驾崩;768年,李渊立杨广之孙杨侑为帝。769年,李渊称帝建唐。
    公元777年,李渊驾鹤西去,庙号高祖。同年,皇二子李世民发动政变,弑兄继位。广开四边创武功,大兴科举立文治。唐朝进入贞观之治。
    公元800年,李世民被尊为“天可汗”,即天下共主。推行新历纪年法,称天可汗之年为元年。自此共有三元纪年法:黄帝纪元、始皇纪元、天可汗纪元。
    公元1089年,唐朝灭亡,中原之外十国独立。朱温建立梁朝,灭三国定鼎中原,减轻赋税,治军严明。然年岁已高,好大喜功、骄傲自满、畏惧死亡,荒淫无道,召诸子之妻陪侍;索求长生,命幼子朱希振东渡夷国寻求长生不老之法。长子朱希寅劝谏朱温,被赐死;1097年,次子朱希文“兵谏”,杀朱温继承帝位。
    公元1098年,朱温的几个儿子为夺权内斗不止,而李克用趁机集结兵马,于1106年灭梁;此后唐、晋、汉、周,五代更迭,北狄一统,辽国崛起。1174年,中原王朝割让燕云。
    公元1201年,赵匡胤代周建宋,定鼎中原。辽国也进入鼎盛时期,坐拥西北大片疆域。1217年,宋军伐辽大败。1234年,西夏建国。
    公元1254年,仁宗赵祯继位。1256年,辽皇耶律隆绪伐宋,朱希振的后代朱崇光率七万海外悍卒乘大船回归故土,史称“梁兵”。朱崇光率奇兵偷袭辽国,出其不意、一路凯歌。
    公元1258年,辽宋修和,赵祯欲重赏朱崇光。然朱崇光深知宋廷重文轻武、朝势波谲云诡,不愿入朝,只愿一路西行。仁宗本不允,但禁不住身边谗臣多次央求,最终允诺,给予朱崇光“开西之权”,条件是与宋军共伐西夏。
    公元1259年,丝绸之路“大开商”。
    公元1260年,宋伐西夏。三战皆先胜后败,张元于好水川大胜宋军。梁兵与宋军一同征夏,损失不小,但伤亡远低于宋军,此为朱崇光心计所致。
    公元1262年,梁兵自西方归来,与拜占庭十字军共建联军,自后方一路猛攻,大破西夏,占据其半壁江山。范仲淹等重臣眼见大好时机,再攻西夏。
    公元1263年,西夏灭亡。朱崇光献土于宋,此乃灭国之功。赵祯本欲封崇光为西夏王,因朝臣反对,最后封了个武安郡公。朱崇光上书,称已处死张元等“国贼”,实则招降并重用其为军师。
    公元1265年,朱崇光于西域开疆拓土,同时派次子朱建知行走汴京打通关节,麻痹朝堂中人,并于暗中火速行兵西域。
    公元1266年,此时朝堂众臣内斗不止,根本无心西北之事。朱建知如鱼得水,三管齐下,一面著《十弊论》,与范仲淹等革新派如胶似漆;一面广撒财帛,对夏竦等顽固派动之以利;一面勾结道士,以长生之药蛊惑皇帝赵祯。
    公元1268年,朱崇光上书称“此行西域,定为圣天子寻得长生不老之仙药”,实则于西域“建林筑墙、广积财粮、暂不称王”。
    公元1270年,新政轰轰烈烈地推行;四年后,新政彻底失败。1276年,赵祯身染重疾,又因常年食用“仙丹”,体内积毒无返,子嗣难昌。
    公元1283年,辽军再犯,宋军大败。岁币翻倍,吏治艰难,民变丛生。1289年,赵祯病躯不堪重负,于秋日驾崩。朱崇光评价赵祯:“帝仁君也。如齐桓公,亲贤臣则贤,近小人则庸。”
    公元1286年,女真崛起。
    公元1293年,朱崇光于西域建国称王(不称帝),国号“梁”,定都江城。
    公元1294年,梁国一如千年前的秦朝,起于西陲,征犬戎、逐匈貊,终有欣欣向荣之势,同时期的辽、宋却江河日下。次年,朱崇光东征伐辽。
    公元1298年,梁兵大败辽军。然而此年初秋,拜占庭十字军再度大东征,一路长驱直入,最终来到梁国边界。十字军撕毁协约,进攻梁国。朱崇光率兵回援,却在路上遭遇大风与沙尘暴。
    公元1299年,梁兵回到江城,敌军已经兵临城下,修整多日,以逸待劳。但梁兵置之死地而后生,与敌军血战不止,最终险胜。十万梁兵伤亡惨重,半数皆殁,十字军几乎全军覆灭。
    公元1300年,朱崇光病逝,长子朱建邦继位。
    公元1301年,女真建国,国号“金”。
    公元1302年,梁王朱建邦重病,不治而薨,长子继位。朱建知在父亲称王后,被宋朝廷当作人质软禁数年,同年郁郁而终。
    公元1304年,梁、金于西、东进兵,共伐辽国。梁国收复西江走廊,金国占据部分燕云与东北大量疆土。
    公元1305年,新十字军第三次大东征。新梁王年幼,首相和大将军掌控实权,将相二人明争暗斗,梁国处于内忧外患当中。
    公元1306年,辽国倾举国之力,二十四万兵马伐梁。梁国朝有将相之争,野有百姓之乱,东有辽国西进,西有十字军东征,最终梁王弃都,逃入蜀地,梁国灭亡。史称辽灭梁为“围歼之战”。
    公元1308年,辽国迁都江城。同年,蒙古崛起。
    公元1318年,金国发兵南下,鲸吞宋土,攻破汴梁,俘虏宋皇。康王南逃,登基称帝,建立南宋政权。史称金灭宋为“纵推之战”。
    公元1320年,蒙古发兵东进,铁骑大败金兵,史称“横断之战”。
    围歼、纵推、横断,三大战役奠定了辽、蒙、金、宋四国鼎立的局面。只是,这三大战役都是“一边倒”的胜利,完全没有三国时期三大战役的精彩纷呈。
    公元1323年,弃城而逃的梁王朱高朔,此时已在蜀地燃起了复兴之火。十七年时光匆匆,他已从少年长成青年,也快步入中年。他卧薪尝胆,效仿祖父朱崇光,收拢旧部,军民一体,广积钱粮,鼓励商业,开辟道路,重建梁国。
    公元1330年,抗金名将岳飞被处死。次年金宋交战,宋军惨败。此时,梁国已蚕食大片宋地,免杂税、轻徭赋,大得民心。梁王朱高朔见时机已到,率梁兵大举东进。宋军本就与金一战,元气大伤,此刻更是无力抵挡。
    公元1332年春,梁兵势如破竹,一举攻破应天,败灭宋朝,统一南方。
    公元1334年秋,梁王国完全平定内乱,并大兴商业与航海,颁布华历纪年史上第一部正式的商业法案《市舶法》,国势渐好,蒸蒸日上。
    公元1339年,蒙古与金彻底断交,两国局势异常紧张。
    公元1362年,二十多年的“小战不断、但大体和平”的局面被打破,蒙古内政、财情遭遇枯竭危机,于是发动举国外战,四年后灭金。
    公元1368年三月,蒙古大汗立朝、称帝,国号“大元”。同年七月,梁王朱高朔(已薨)之子朱元璋立朝、称帝,国号“大明”。
    公元1368年九月,新十字军第四次大东征。十月,元伐辽。后年三月,元灭辽,一统北方。
    公元1376年七月,大元铁骑南下伐明,无果。次年二度伐明,小胜。
    公元1378年四月,元朝皇帝率铁骑御驾西征。铁骑一路碾压,十字军大败,王庭军大败,沿着丝绸之路,一路打到拜占庭帝国的首都。此役过后,元朝铁骑被西方民族称为“上帝之鞭”。
    公元1403年,二十多年来,依旧是小战不断、大体和平的时光。
    这时光匆匆而过,大元自辽、金、西方掠夺而来的财力已经消耗了许多,他们把目光瞄准了无比富饶的南方。
    然而,此时的大明,国力早已今非昔比。七十年前一统南方的时候,梁国还是一穷二白,可那样的梁国,仍遭受了北方民族数不清的掠夺。
    (有传言称,梁王朱高朔之死,可能与某个大元贵族有关。)
    前三十年,大明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与北方三国艰难相处,在刀尖上行走。
    后四十年,在元朝铁骑肆意纵横的时候,大明倚仗长江天险,一心休养生息、广建道路、通商外域、轻徭薄赋,兼精研火器、营造巨船、厉兵秣马、操练水军,纵横捭阖,只为一举定鼎中原。
    公元1403年夏秋之际,还未等元军南下,明军就已北上。巨船、火器、精兵,以及一纸讨元北伐檄文:“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1403年九月,明军水战大胜;十月明军渡江,双方陆战,一方是精研有素的先进火器,另一方是横扫诸国的草原铁骑,双方互有胜负。然而,严重的自然灾害,以及衍生而来的政治压迫,摧垮了大元的脊梁。
    当然,自然灾害并不局限于长江以北。同时期的南方,甚至整个世界,几乎都有承受瘟疫、饥荒、农业减产等灾难,但四十年的扎实发展,让大明有着坚韧的基础,以及非同凡响的抵抗力。
    公元1405年三月,在历经十八个月的持久战后,明军终于攻破元帝国的大都,结束了长达三百余年的分裂割据时代。
    梁唐晋汉周,辽宋夏金元,三百载分裂动乱的时光,终是画上了句号。
    公元1646年,明朝灭亡。喜欢浮世群星闪耀时请大家收藏:(663d.com)浮世群星闪耀时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