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课那天,也离年三十没几天了,周若男满怀信心地去了。
只见堂屋两面板壁和一面墙上贴了十几条标语,一条标语写的是高尔基的话:书籍是人类进步之阶梯。
大队干部向大家分发识字课本,周若男也拿了一本。
识字课本上有一张常用字表,列有2500个字。一个村委会硬是塞了二个村子的八十多号人,站着蹲着坐着,都有。
年纪大的四五十,年纪小的也有二十五六,穿得都是颜色各异。
周若男被赶鸭子上架,在教室里做起了义务工。
这学认字,肯定还得从拼音开始……
里面姑娘小媳妇居多,屋里叽叽喳喳,周若男不停地敲着手里充做教鞭的树棍,就是安静不下来,十分闹心。
这些可不是真学生,都是村里熟人熟脸,一句话重话不能说,否则伤了和气。
有的人嗑瓜子,有的人纳鞋底,唠闲话的也不少,沸沸扬扬,就没几个是认真听的。
台底下甚至还有她老娘王春花,正跟其他老娘们底下聊的眉开眼笑,不亦乐乎的。
说是说不得,骂是骂不得,周若男硬着头皮站在台上一个人吐沫横飞。
周若男折腾了两个晚上,没辙,跟两个学校老师一商量,最后说道:“分成快慢班吧,我们起码要把真心学习的那群人培训起来。”
一个学校女老师说道:“这样也好,不然尽是一窝蜂瞎闹腾,有人想听还听不着。”
一个男老师说道:“早应如此,前两天可难受了,谁带快班,谁带慢班,咱抽签。”
第二天周若男跟两个老师选了一些进取心重的人进了快班,大概有四十多人,还算令人欣慰。
分完班,又是把以前放农具的屋子收拾了下来,重新收拾了一下,也算是变得像模像样。
分了快慢班,教学次序明显好了许多,和往日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快班这些大人学员别看没有上过学,但学起来特别快,有种如饥似渴的感觉。
因为渴求文化,他们早就从别的渠道认了字,大多会写自己的姓名。
只不过大家在识字课本上写的姓名都很严肃认真,尽管字体有些歪歪扭扭,但进步是显而易见的。
扫盲班一晚上上一课,其要求是会读会写会用3-5个字。
这进度算是比较快的,因为一晚上的学习只有1个多小时,考虑到冬季的天气,时间不能太长,否则要冷得受不了。
但这一要求快班的学员都做到了,而且超出周若男想象,这可能与课本编写适合成人的生活经验和兴趣有关。
大人们扫盲学习有成效,特别他们渴求文化的精神,周若男都有点感慨。
这里面的学员也有上坝村过来的,有些人家里情况不好,都没手电筒。
几个妇女就是直接绑扎火把在漆黑的冬夜里踩着雪地深一脚浅一脚的往家走。
至于像周若男老娘王春花这种落后分子,就是在慢班里纳鞋底混日子。
周若男的讲台正对的窗户早就坏了,冷风正对着她猛吹,当晚就被冻得腿都麻了。
第二天正准备去找点把窗户堵上,发现早就被人用编织袋塞了麦秆堵的严严实实。
教室里只有一个女孩子坐在板凳上,手捧着书,笑着对周若男说道:“周老师,早就看你挨冻了,刚刚来得早,就给堵上了。”
周若男不习惯被一群大姑娘小媳妇喊老师,慌忙说道:“别喊老师,我就临时代几天,跟他们一样,喊我若男就成,你不是我们这的吧。”
小姑娘一愣,然后说道:“我咋不是咱们村的?你都不认识我?也难怪,你一直在外面读书,我爸是何老西啊!”
“招弟,盼弟的那一家子?”周若男脱口而出。
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这奇葩的一家子,名字都脱口而出的叫出来了。
来弟、招弟、领弟、念弟、求弟,来蒂,招娣,胜男,冠男,亚男,若男,又招,再招,这些姓名都很有中国特色。
重男轻女其实在农村是正常现象,没什么见怪不怪的。
可是奇葩成何老西家这样子的,周若男两辈子都不多见。
何老西家重男轻女的不是何老西本人,而且他对三个闺女倒是没有多差。
一心要生儿子的是他媳妇,据说,生下三女儿盼弟的时候,何老西媳妇赵春芳心痛的哭得稀里哗啦,当场就要寻死。
当时赵春芳怀第三胎的时候兴奋的几天没怎么睡,结果最终生了还是女儿。
结果女儿在她眼里就成了透明人儿。
后来赵春芳半夜发狠扔到了河堤上,何老西找不到三闺女,急的半夜又寻了回来。
何老西本身自己就穷,已经有了三个闺女,哪里是那么容易养的,很坚决的说道:“孩子他妈,咱家就不要再生了,这可怎么活啊!”
赵春芳哪里能同意,“你个窝囊样,老娘要是生不出儿子,保不准人家怎么笑话俺肚皮不争气呢!你赶紧上来,这次一定是个小子。”
“要是还是闺女呢?”
“不可能了,这次一定是小子,这本事在你身上,又不在俺身上,看你有多大本事,你使多大力。”
“瞎说!娃怀在你肚皮里,跟俺们男的有一毛钱关系!”
何老西死活不愿意上自家婆娘床了,不顾赵春芳骂骂咧咧,天天只顾自己闷头睡。
赵春芳自然越骂越难听,天天强迫自己男人同房,成为方圆几里地的笑话。
周若男后来一直在外地工作,有次回来听王春花八卦过,赵春芳在快五十岁的时候终于怀了一个小子。
哪怕超生罚款赵春芳都是开开心心,今天杀公鸡,明天弄猪蹄,不过这小子后来倒是偷鸡摸狗,不怎么争气,也是令人唏嘘。
周若男跟王春花感叹道:“怎么可能有这样的人呢?脑子抽了?”
王春花老太太倒是眼睛一翻,说道:“有!怎么没有,只是你过得太好了你才不觉得的!”
最让周若男感叹的是,这何老西家三个闺女没有一个简单的。
三个姑娘似乎都是天生做生意的,靠着一条破旧的舳板船,两岸拉煤炭,拉沙石,发展成为淮河两岸有名的船运大老板。
十七八条货船,百十辆货车,又是面粉厂、窑厂,又是棉厂,彻彻底底的发了。
不过大姑娘倒是个可怜人,终生未婚。
所以后来许多人感叹,这何老西家前半生的运气都是作没的。喜欢重生八零:憨妻辣么甜请大家收藏:(663d.com)重生八零:憨妻辣么甜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