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晋元不知道的是,他念念不忘的首长胡亮,在他离开兴平之后不到半年,也离开了一一五厂,调回了北京。
胡亮结婚后,夫妻双方都不愿意为了对方放弃自己的工作,所以,二人一直是两地分居。后来,这件事情被铁哥们袁征知道了,他就劝胡亮调回北京来。可是,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胡亮坚持自己的意见,即使自己回北京,也还想继续做和航空工业相关的工作。这样,就需要等待机会。
这天,袁征得到消息,国家要新成立一个“三线建设办公室”,于是他立刻写信给胡亮,要他想办法进入这个部门来。
袁征的信很长。信中说道:
“现在中国的国际形势很严峻。苏联修正主义单方面撕毁协议,同时勒令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起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这让我们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受到很大的损失。美帝国主义朝鲜战场上失败之后,派出太平洋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对我们虎视眈眈。另外,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新的决议,授予了总统对北越实行全面战争的权力。我们处于敌人的包围中。”
“国内形势也不乐观。******,加上极左思想造成的破坏,使我国经济元气大伤。现在,中央已经着手纠正错误,拨乱反正,相信国家经济建设很快就会回到快速发展的轨道上来。”
“在这种国际国内形势下,中央领导提出了三线建设的最新指示。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建一个统筹三线建设的机构。”
“胡亮,这对你来说是个难得的好机会。”
写信先说国际形势,然后是国内形势,最后才能说到关于自己的事情。这样的信,在当时是非常标准的格式。
胡亮摇摇头。袁征的信告诉了一个重要的消息,但是把一份信,写成这种官样文章,也不知道是谁起的头。不论公家事儿还是私人的事儿,都要先把国际国内的形势说一遍。然后才能说到正经事儿上面。洋洋洒洒的这封信,关键的就是最后三个字:“好机会”。
就像很多事情一样,我国的三线建设,最初也参考了前苏联的样板。在二战前开始,他们就将许多军工厂迁移到乌拉尔山以东,二战期间为苏军部队提供了充足的坦克火炮等军事装备,发挥了重大作用。
国家从1964年开始,将全国划分为“一线”,“二线”,和“三线”这片被称做三线的区域,包括了四川、云南、贵州;甘肃、青海、宁夏;陕西秦岭以南的部分,以及河南、湖北、湖南的西部山区部分。
三线建设的目标,是在这片自然环境下偏远同时战略上安全的的区域,创造一个完整的工业系统。建设起一个庞大的自给自足的工业基地区域作为战略性的后方储备,以应对中国被卷入战争的情况。
因此,三线工厂的位置都选择了相当偏僻的地点。它们全部分布在山区地带的各个角落,并且远离主要城区。这种分散布局可以降低空袭带来的破坏。
胡亮向部里提出调回北京工作的申请,特别提出,自己回去想去三线办,继续为祖国的航空工业做贡献。
朝里有人好做官,古往今来皆如此。胡亮的父亲对儿子终于开窍了,愿意回到北京来很高兴,亲自过问此事。胡亮的妻子也很高兴,利用**公务人员的身份督促进展。于是申请很快得到批准。不到十天的时间,调动工作的文件就获得批准。这样的高效率,在跨省市调动工作的历史上很罕见。
胡亮调回到了北京,如愿以偿进入三线建设统筹部门,负责政策研究。同时级别也提升了一级,由原来的处级,提到副司长级别。
胡亮合家团聚,又得到升迁,免不了要感谢袁征。
这天下班后,袁征接到胡亮电话,到附近一家饭店喝酒。
袁征很快就来到了。自从延安出来之后,二人一直是通信联系,这还是少多年来第一次见面,都格外激动。袁征感慨的说:“从咱俩渡过黄河后分手,一转眼,过去二十年了。”
胡亮说:“是啊。你现在都是总后的领导了。进步的可真快啊。”
袁征笑笑说:“**,这是因为你一直对这个没兴趣。你要是想进步,就凭你那么聪明智慧,那还不是很容易的事儿吗?”
二人聊了起来。胡亮知道了袁征这些年的过往,袁征也知道了胡亮的情况。
胡亮说:“老袁,谢谢你啊。要不是你给我透露消息,我还不能这么快的回来呢。”
袁征摆摆手说:“这不算事儿。咱们什么关系?铁哥们加发小,帮点小忙还不是应该的吗。”
聊了一会儿,胡亮忽然对袁征说:“对了老袁,你猜我在兴平的一一五厂碰见谁了?”
袁征不明白,就问“你碰见谁了?”
胡亮说:“我的救命恩人,你的老部下,谢晋元。”
“哦?这么巧?那个谢晋元,我记得他。当初不是将他转业留在湖南株洲兵工厂了吗?怎么会跑到陕西去?”
胡亮也感慨的说:“不错,就是这么巧。”
“他现在怎么样?还是当初那个小伙子吗?”袁征对谢晋元是有一些印象的。不仅仅是因为胡亮介绍谢晋元到自己的兵工营,更因为谢晋元代表兵工营参加渡江作战。
“这么多年过去,这个小伙子已经大变样了。结了婚,有了三个孩子。在厂里技术很好,属于拔尖的。”胡亮说道。
袁征听的也很满意。毕竟曾经是从自己的兵工营里出去的。多少有点香火之情。
“不过,这个谢晋元脾气很坏。曾经当着外人的面掀翻了厂长的桌子。”胡亮说道。
“哦?怎么脾气变得这么暴躁?在兵工营的时候可是很乖的啊。”袁征也觉得吃惊。“后来呢?”
“后来?后来被罚去烧了二年锅炉。然后,我看他已经在厂里留下坏印象了,就让他参加安装队,去保定建设新工厂去了。”胡亮苦笑说。
“保定?是不是新建的螺旋桨工厂?”袁征问道。
“就是那个厂。”胡亮点点头。
“有机会去看看这个小家伙。”袁征说。
两个人聊起各自的家庭情况和工作单位的情况。酒逢知己千杯少,二人一直聊到饭馆打烊,服务员过来收拾桌子并催促他们,二人才分手回去。
工厂的建设就绪,党支部也开始恢复正常的组织生活。在厂办公室,七八个党员围坐在一张桌子前。这是第一次工厂党委会议。书记是厂长陈铎兼任,他主持会议。
他说:“经过五年时间,我们惠阳机械厂终于建设成了。我们这次开会,是第一次党委扩大会议。下面有几个重要问题要讨论。
第一个,是开展优秀党员和先进工作者评选活动。我们厂的建成,和我们厂全体党员干部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第二个,是如何继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我们厂尽快的转入正式生产。我们要继续发扬党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工作作风。”
“第三个,在这次建厂过程中,涌现出来很多优秀的工人和技术员。我们应该对这次建设工作认真总结,从中吸收一些先进分子加入党组织。大家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大家立刻议论起来。
郑红旗说:“我觉得,王海东这个人不错。在运输机器设备的工作中表现很出色。他和地方上关系很好,在厂里运输力量不足的情况下,组织了驴车运输,保证了重要设备的到位。我提议推荐他为先进工作者。”
一个人接着说:“赵广东这个人表现的也很好。前段时间他一直负责物资调度,做事情井井有条,保证了各项工作的物资供给。我提议推荐他为先进工作者。”
又一个人说:“我认为田发这个人符和入党条件。”
陈铎点点头:“你们提出的人员,确实都不错。可以作为先进工作者,列入党员培养对象。不过,你们不能只关心自己的部下,除了你们自己的人之外,谁知道还有什么人符合条件?”
一个叫周远达的人说:“我觉得安装队的那个谢晋元不错。他负责厂里的电气安装工作。厂里有一多半的电气设备他都是亲自验收过。听说,他对工作很严格,完成的任务质量非常好,一点毛病都挑不出来。”
另一个人也附和说:“嗯。那个谢晋元工作起来很拼。有一次刮大风,我看见几个年轻人都不敢爬电线杆子,是他自己一个人在上面架线。”
郑红旗闻言立刻提出反对。他说:“谢晋元这个人是不错,按照他的工作态度和成绩,也符合先进工作者和党员发展条件。但是,他是安装队的人,不是我们厂里的职工。我们要发展的党员,应该从我们厂的职工中选拔。”
第一百章 打抱不平喜欢有国之民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有国之民六六闪读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