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4 章

    “你来干什么?”崔茂眯着眼警惕地盯着崔桃。
    “爹爹年纪大了, 刚才或许没听清楚,女儿便再说一遍,女儿是来给爹爹送行的呀!”崔桃依旧态度良好。
    一旁的王四娘见状, 不禁用胳膊悄悄地捅咕一下萍儿,“怎么这说话的味道听起来跟你的有点像啊!”
    萍儿瞪一眼王四娘,“倒没觉得哪里错了。”
    “是没错。”王四娘摸着下巴朝崔茂瞧去, 果然见崔茂因这话气得脸色更铁青。
    吕公弼和吕公孺非当事人, 不太懂这话里的巧妙, 倒没听出崔桃说话有什么问题。
    吕公孺还在旁附和着, 崔桃能来特意给崔茂送行是好事儿。
    “我给爹爹带的都是汴京最有名的土特产, 有桂花糕、大蒜、酱菜、柳编、菊花……”崔桃每说出一样, 王四娘就扛着一袋子放到崔茂跟前。
    桂花糕由纸包包裹, 一摞十包,共有四十包。大蒜两麻袋,酱菜十坛。柳编的各种筐篓,样式不一, 都用绳子绑成了一大串, 堆在崔茂跟前的时候都比他人高。菊花共十六盆,眼下还没到开花的时候,都是一棵棵绿苗苗, 但长势很好。
    等把这些东西都陈列摆在崔茂面前的时候, 站在众多土特产中间的崔茂, 纵然一身锦衣华服,站立姿态高贵, 却也架不住这些东西给他烘托出了一股子摆摊卖货的气质。
    城门外来往的人不算少数, 这阵仗一摆出来, 自然是吸引了不少路人的目光。
    崔茂的脸色进一步铁青。
    “有你这么送东西的么?”崔茂怒斥崔桃。
    有不少围观者瞧得出崔茂是有身份之人, 也觉得崔桃送这般东西,似乎有点便宜了,人家看不上也正常。
    吕公孺忙从中劝和道:“七娘也是好心,就是送的东西太多了,姨父莫见怪,但到底心意难得。”
    “听说一大家子的人,足有五房,兄弟姊妹那么多,要是照顾不到谁了,岂不是要父亲难做?我本意是不想让父亲别被人挑了错去,才会如此准备。这些东西再多一马车也能装下了,跟着在后头就行了。却没想到讨了嫌,父亲并不喜欢,是我思虑不周,请父亲见谅!”
    崔桃忙鞠躬给崔茂道歉,再抬头的时候,眼眶便有些泛红了。
    王四娘见状,抱不平道:“崔娘子听说崔知州要走,特意紧赶着前一日置办这些东西,好心好意地孝敬,怎就能被自己的亲生父亲给嫌了!”
    众人一听,原来送礼之人与收礼之人是亲父女的关系。那就没必要讲究什么贵重不贵重了,都是心意。这不是挺好的事儿么,为何会嫌弃?
    “要是我女儿有心送我这些,我高兴都来不及。”围观的路人,有个忍不住插嘴道。
    “礼轻情意重,再说来开封府,自然该带些特产回去。崔娘子这些准备,可都是用极了心思!”
    萍儿也不喜崔茂待崔桃这态度,为父者,女儿受了那么多罪,如今还送礼给他,他却一句贴心的话都没说过,只顾着训斥和嫌弃,这未免太叫人心寒了。虎毒还不食子,这父亲怎生比禽兽还无情?
    “这些东西都是开封特色,多难得。便是官家见了,怕也会喜欢得紧呢。莫不是崔知州觉得这些有失身份,唯有金银珠宝才配得上?”
    往日有事儿,都是崔桃在保护她们,还给她们做饭吃。如今面对亲生父亲,崔桃碍于礼法在众人面前只能敬着崔茂,不便说别的。萍儿觉得自己在这时候一定要站出来,替她把该说的话都说了,不然她就太没用了!
    “可不,那酱菜是我们县特产。”
    “哎呦,这柳编是我们县的,我还编着卖过呢。”
    又有两名围观的路人,忍不住插嘴议论道。
    “这不是崔娘子么,开封府的崔娘子!”苏氏曾经是杏花巷的老住户,并且在杏花巷案子里做过证,今天她正好出城串门子,一眼就认出了崔桃,连忙惊叹道。
    旁边的百姓不明所以,但听到这俊俏的小娘子竟跟开封府有关,自然好奇要问一问苏氏到底是谁。
    孙氏便把崔桃在开封府厉害之处说了。自杏花巷的案子后,她便也因为喜欢敬重崔桃,经常打听崔桃的事儿。毕竟在开封府负责办案的女子就那么一位,搁谁谁都好奇。
    苏氏当即就把崔桃办过的案子都细数了一遍,直叹多亏了她,才能为死者们鸣冤,也叫杏花巷如今这些住户们终于可以安心过日子了。
    “这崔娘子我也知道,听说正因为有她参与,开封府近来才破了这么多大案呢。”
    随即有几人也想起来他们在汴京内的听闻,跟着附和。纷纷感慨最近名震汴京的分尸案实在吓人,正有崔娘子的功劳,有人亲眼见着崔娘子带人去抓了那会幻蝶妖术的恶徒。
    “为我们汴京的太平,崔娘子可是没少做事。但凡有良心的,都知道感恩我们崔娘子一嘴!”王四娘高声喊道。
    众围观百姓纷纷附和。
    大家再看送土特产给崔茂的崔桃,有着一份儿拳拳孝敬之心,心意十分难得。倒是不知崔娘子的这位父亲,怎么就一丁点愉悦之意都没有?莫不是这父亲狼心狗肺,看不见用心的真情,只看得上真金白银?瞧他一派斯文相,难不成比他们这些没读过书的老百姓还俗气?
    崔茂在一众人异样审视和鄙夷的目光中,脸色越加难看。
    崔桃确垂着眼眸,模样可怜巴巴,一声不吭地站在那里,像个犯了错被训斥的孩子。
    “你倒是会装装模作样!”
    崔茂不禁想起之前在开封府的时候,崔桃伶牙俐齿,几番拿话威胁他,这丫头何时变得如此有心机?
    “那日在开封府,你三言两语威胁我的事,倒忘了?”
    “女儿确实不得不留在开封府担责,才无法跟着父亲回家,并非拿此威胁父亲。”
    崔桃轻轻眨了眨眼睛,清纯可人的脸蛋上有一颗泪珠儿划过,瞧得人心里揪疼。
    这样的巾帼留在开封府继续为大家破案,这有什么不好?这怎么就被她父亲说成了威胁?做女儿的是该听父亲的话,可做父亲的怎就一点不疼爱女儿!人家又送行又送东西,说话乖巧又礼貌,他怎么那么嫌?
    大家都气愤不已,指指点点崔茂,说他简直是恶父。
    “我知道我在开封府做验尸之类的活计,丢了父亲的脸。”崔桃再度给崔茂赔罪。
    崔茂气得浑身发抖,嘴唇也跟着抖起来,“逆女,你竟颠倒黑白,当众算计我!那日你说的话,可没这么好听!”
    “父亲怎么能……唉,算了,那父亲可有证人证明我说了难听的话?”崔桃无可奈何之下反问崔茂。
    崔茂立刻直向吕公弼。
    崔桃随即也回头看向吕公弼。
    吕公弼本是有些不明白崔桃唱的这是哪一出。他还想着他不便插手,只静默旁观,等事后再问崔桃,谁知二人的战火突然就烧到他这里来。
    这节骨眼上,大家都想知道这对父女之间到底是谁诬陷谁。所以这会儿吕公弼说的话,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吕公弼和崔桃对视一眼之后,又看向崔茂。
    崔茂自是底气十足地看着吕公弼,就等他实话实说。
    “姨父还是快些启程吧,天色不早了。七娘这些孝敬,姨父何不带回去分给亲戚们,他们肯定也会高兴。”吕公弼劝道。
    吕公弼无法实话实说,让崔桃在众人跟前丢脸。上次他贸然带崔茂过去的事儿便是他的错,他不能再对不起崔桃了。至于崔茂,毕竟是长辈,他也不好直接让他没脸。
    但吕公弼这个回答,其实无异于已经站在崔桃这边了,是个人都能明白,作为晚辈的他这么说话就是在给长辈面子。
    崔茂颇为无语地瞪一眼吕公弼,又自嘲地笑了一声。忽然觉得自己这是自作自受,本意此来便是为了张罗吕公弼和崔桃的婚事,满意之处不正是吕公弼对崔桃的痴情?如今吕公弼为了崔桃,选择敌对他,崔茂颇有一种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感觉。
    “父亲一路走好。”崔桃对崔茂客气道。
    崔茂瞪一眼崔桃,根本无法掩藏他对崔桃的嫌恶态度。他恨不得当场发作,跟她断绝父女关系,但是他深知这场面他如果无法自控的话,他的名声便不能要了。所有人都站在崔桃那边,觉得他不是慈父。
    但终究他是父,她是女,且等着以后,不信收拾不了她!
    崔茂不多言了,回身便走。
    家仆却不知该不该把这些特产带上,忙去问询崔茂的意思。
    崔茂只得硬着头皮应下,如今这众目睽睽的局面,他不带也得带。
    于是各种土特产都被安置在了马车上,菊花不好放,就放在了编筐里,然后穿着绳子,绑在货物外围,刚好够一圈儿。满马车的东西,高高地摆放着,带着尖儿。等车行驶起来的时候,那一圈被安置在编筐里的菊花苗儿便左摇摇右晃晃,好像很欢乐一般。
    崔桃看着渐行渐远的马车,给王四娘使了一个眼色。王四娘当即和萍儿一起,骑着小毛驴慢悠悠地跟上去了。
    吕公孺摸了摸鼻子,然后拍了下吕公弼的肩膀,不禁感慨他二哥太难了。一方面不想惹自己的心上人生气,另一方面还不能得罪未来的岳父,但就怕他不管怎么做,都讨不了好。
    吕公孺忙借口他约了朋友,逃离了现场。
    吕公弼默然看着崔桃,似乎表情一直冷肃没有变化,但频繁滚动的喉结已经彰显了他的在意。
    “这三年来想必是有女子倾慕于你的,为何不应?”崔桃突然问吕公弼。
    吕公弼怔了下,“明知故问。”
    “她们之于你,便如你之于我。”
    崔桃意在告诉吕公弼,别的女子对他来说没感觉,那他对于她来说也是一样没感觉。
    吕公弼严肃蹙眉,紧盯着崔桃。
    “今日多谢,改日你有事,我能帮得上忙的,定竭尽全力。”崔桃对吕公弼拱了下手道谢,随即潇洒上马,离开了。
    吕公弼盯着崔桃的背影,唇紧抿成一条线。
    半个时辰后,城门内不过十丈远的茶铺摊。
    崔桃正坐在其中一张桌子边儿饮茶,等来了折返的王四娘和萍儿。
    王四娘和萍儿下了毛驴,就直奔崔桃跟前。
    崔桃早在桌上给她们俩倒好了茶。
    王四娘端起茶碗一饮而尽,对崔桃道:“被崔娘子猜着了,崔知州在半路命人把那一车子东西都给扔了。我和萍儿也没闲着,回来这一路见人就喊前头路边有好东西可以捡,还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告诉他们,那些东西都是崔知州扔的。”
    “做得好。”崔桃淡然道。
    只要让外人知道崔氏父女之间有隔阂,崔茂回头若想再以‘孝’之名压她,就没那么容易了。这件事她的确是先下手为强了,但如果她不下手,在与崔茂的父女关系上,崔茂必定会以绝对的优势压制她。
    快穿这么久,什么奇葩丑事没见过?人情冷,亲情薄,又算得了什么。理论上,这世界的‘自己’早已死在狗头铡下了。所以崔桃不会圣母地去顾念什么父女感情,于她而言,一切的相处都对应的。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无情无义,便休怪我下手为强。
    “崔娘子太不容易了,若我有这样的父亲,只怕早气得想不开,天天以泪洗面,甚至不想活了。”萍儿深吸一口气,似乎还有怒火没撒出去。
    崔桃见茶摊外有俩人捧着一盆菊花路过,她令王四娘和萍儿先走。
    崔桃蹭地起身,拦住那俩人的去路,瞧那两盆花,大声问:“这花怎么在你们这?说!你们是不是在路上打劫了我父亲!”
    “什么打劫,这位小娘子可不要乱冤枉人!这花是我们在半路上捡的,听说是有什么富贵人故意把一车东西不要,扔了,大家见了都在疯抢呢,有的人拿不动了才不拿这花。我们赶去得晚,也就只能抢两盆菊花回来。”
    “再说这菊花都长得差不多,小娘子怕是认错了吧?怎么就知道是你父亲那盆?”另一人嘲笑道。
    “这菊花是我亲自送给父亲的,每一株我都细心挑选过,我自然是认得。不信你们自己看,每个花盆下面都写着一个‘崔’字。”崔桃让他们看一看盆底。
    这时候茶铺和来往的路人都争吵声所吸引,凑热闹看。
    俩中年男子随即查看花盆底部,果然有用毛笔写的指甲大小的‘崔’字。
    崔桃:“咱们这就去开封府好生说道说道!”
    “哎哟,小娘子饶命!我们真不知道,真是捡的,没打劫啊。”俩中年男子无奈地辩解道,真怕去官府招惹是非。二人惊惶之际,看见城门那便又进来一位中年妇人,一手手拎着三个纸包,另一手也捧着一盆菊花。他们忙指着那妇人表示,当时她也在,大家都是一起在路边捡的。
    妇人听说崔桃的指责,忙道:“这我倒是听人说了,这些东西都是崔知州故意不要的,却不是我们抢!”
    大家这就听明白了,问崔桃那崔知州是不是她的父亲。
    崔桃窘迫地看看众人,抿着嘴不说话。
    这时候,曾在城门外正好瞧过崔桃送父热闹的百姓,直拍大腿叹道:“原来是崔娘子送给父亲的东西都被扔了?”
    众人皆望向崔桃。
    崔桃用胳膊捂着眼睛,飞快地消失在人群里。
    事情发生得太快,大家因没得到正主儿的亲自确认,反而都好奇心想要去弄明白。大家便八卦地讨论起来,各自提供自己所知道的消息。有好事者,再见有拿着筐、菊花、酱菜坛子等物进城的人,都会主动问几句打听情况。最终大家就搞得非常明白了,崔娘子的父亲崔知州在城外装模作样地接了女儿的孝敬,转头就变脸了,嫌弃地把东西给扔了。
    这事儿有些好笑,又有些蹊跷奇怪,好好做父亲的人,因何要这般对待女儿?于是,此事很快便成了满汴京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在汴京内传开了。
    以至于被某位皇亲家眷听说,好事特意打听其中经过,在面见刘太后的时候,便把这事儿当个笑话去讲给了刘太后听听解闷。
    刘太后早些时候便知道崔桃这个人,听说她在开封府因立功卓著而被赦罪。其协助破获的几桩案子,皆扑朔迷离,也都是影响颇大,包拯都曾上奏过,所以刘太后都略有耳闻。
    这猎奇的事儿,她以前也没少听过,这一次也不过当成耳旁风,听完就过了。
    两日之后,崔茂呈上折子,参开封府扣押他的女儿不让领回。
    此事当即引起了朝中御史们的关注,特别是刑部的林尚书,因丧子一事对开封府颇有仇怨,他暗中周旋,撺掇几名御史联名把此事奏禀至刘太后和赵祯跟前,指责开封府不顾伦常,强押人家的女儿留在开封府不放。
    “既已赦罪,女从父命,理当归家。”御史们对刘太后和赵祯纷纷表态。
    刘太后没有吭声,冷眼看着赵祯如何处置此事。
    赵祯自然是觉得崔桃这等奇女子,理应留在开封府受到重用,但是听着御史们喋喋不休地在他面前说着纲常伦理,赵祯仅凭自己一张嘴那里斗得过这些专业挑刺儿的嘴。
    赵祯便招来包拯问话,包拯满脸懵地表示不清楚,便再将韩琦叫来解释。韩琦便简述了崔桃误烧簿册的经过,且与仓曹参军立了文书约定,表示当时崔茂和吕公弼都有在场作证。
    赵祯笑了一声:“这崔茂明知缘故却还有参此本,不知存何居心?”
    刚才说得唾沫星子满天飞的几位监察御史,如今个个都不约而同地面觑地,不吭声了。他们心里倒是免不得骂起了林尚书,竟撺掇他们搞这种傻事儿。且等着,这仇记下了,以后也要他好看!
    赵祯见这些嘴巴厉害的都老实不说了,偏要质问这些御史,都必须说一说这崔茂此番参本到底是何用意。
    “臣听说崔茂有意讨女儿回去结亲。”
    “怕是要亲上做亲,巴结富贵。”
    “崔茂与吕相连襟。”
    ……
    这些御史们嘴巴毒惯了,挑起崔茂的毛病也不含糊。
    韩琦立在包拯身侧,俩人此事都默不作声。
    帘后的刘太后喝了口茶,目光锐利地扫过在场几名御史,以及包拯、韩琦,嘴角轻轻勾起。她垂眸摆弄了一下自己手上的宝石戒指,从始至终没说一句话。
    出宫后,包拯便称赞韩琦此事办得妥当。
    韩琦微微颔首,“太后未言一语。”
    “无碍。”包拯拍了下韩琦肩膀,感慨最近他担了两份儿政务,必然累坏了。如今王判官终于病愈归位,嘱咐韩琦好生休沐两日。
    ……
    临近端午,开封府没什么大案了,只有几桩催缴粮税的活计。
    这‘老赖’什么时候都有,在宋朝也不例外,越是体面的大户,反而越抠抠搜搜不爱出钱。更因为这几户跟皇亲国戚粘着点边儿,倒也不敢追狠了,只怕把人给得罪了。
    这些人中尤为以王员外、甘员外和万员外最老大难。王判官黔驴技穷的时候,身边人向他提议借调人马来处置此事。
    “我都拿这些人没办法,多借几个衙役就能成了?”王判官直摇头,直叹不可能。
    “这借来的自然不能是一般人,得是咱们开封府最厉害的那位才行。”黄文书说道。
    王判官若有所悟地望向黄文书。
    黄文书还担心王判官没想到,特意再提醒一句:“什么都会的那一位。”
    半个时辰后,王判官提着礼物特来韩琦家中问候。
    这两日韩琦正在家中休沐,此时身着一件舒适松散的象牙白袍,立于窗边,正微微躬身,专心致志绘制扇面。
    王判官在被张昌带进院儿后,隔窗就瞧见了韩琦的身影,不禁唏嘘这人和人怎么这么不一样?人家如此随意的穿着,随意挥毫泼墨的举动,便是般般入画,愣是把周围的凡俗之景衬成了仙境。而换成他们这些普通人,干什么就是干什么,若如他这般略胖的身材,那就像是一只笨蛆在蠕动了。
    韩琦虽听张昌回禀说王判官来了,却还是专注于眼前,手执纤细的毛笔,精细地点着扇面上的桃花花蕊。直至将这一朵画完美了,韩琦才停笔,客气招呼王判官落座,叹多有怠慢,请其用茶。
    “万万不敢,是下官冒昧前来,打扰韩推官清幽了。”王判官忙作揖道歉,才落座。
    王判官对着韩琦那张俊美无双的脸,一时间愣神儿,脑子里空白了。随即赶紧喝了口茶,压压惊,然后就小心地跟韩琦道明来意,表示他想借崔桃几日。
    韩琦听了他催缴税粮的麻烦,轻笑一声,“这有何难,公事公办即可。”
    “此事若换韩推官来,怎么办都得体,自然不碍什么。可下官却万万不敢的,下官家世低微,嘴笨又胆小。回头若被找了麻烦,却也没有三寸不烂之舌去应对。最后说不过,便是理亏了,白白惹来一身骚,事儿却还没能给解决。”王判官摊手,颇为无奈地抱怨道。
    “我休息了,却也让她休息两日。你若想请她,却不用问我,兀自问她的意思便可,随她定夺去与不去。”韩琦道。
    王判官一听这话,心放下一半,赶紧跟韩琦道谢,随即去求崔桃。
    王判官听说崔桃喜爱美食,求人自然要投其所好。他特意给崔桃带了两块上好的酱牛腿,这是他母亲的手艺,独此一种口味,绝无二家。
    崔桃闻过酱牛腿的味道,都不必特意尝,便连连点头称赞是好东西。
    这酱牛腿上所粘着的酱料呈红褐色,细看可见黄色的豆瓣,咸中带甜,散发着浓郁的酱香和脂香。怕是只要有这味儿酱料在,甭管多难吃的食材给它酱腌一下,只怕都会变成美味。更不要说这两块酱牛肉,都是鲜嫩的小牛腿,肯定味儿更正。
    “这酱料太妙了,看得出是颗颗精选的蚕豆,挑着气候宜的时节酿制,要非常老道的经验才成。”
    没有温控装置,全凭丰富的经验去掌握好豆子的发酵程度,这可不仅仅是技术活儿,更是天赋和经验的累积。
    “崔娘子果然识货,我娘做酱可是一绝,家里人没人不夸。当年我来汴京赶考,还特意随身带了一罐我娘做的酱呢。”王判官解释完后,随即赔笑着问崔桃,可否愿意帮他这个忙。
    崔桃搓了搓下巴道:“这得罪人的活儿王判官自己都搞不定,交给我一名小女子就能成了?”
    “哎呦,崔娘子可不是一般的小女子,是巾帼豪杰。若换了别人,我还不求了呢,深知求了也没用。”王判官连连向崔桃行礼,告知如今他这一年的考绩如何全系在这事儿上了。
    “可我听说王判官是吕相的门生啊。”崔桃悠悠叹道。
    王判官赶紧再解释:“吕相门生遍天下,我不过一个小人物。再说我这点事儿吕相也看不进眼里,哪里会帮忙。这遭救命的事儿,还得指望崔娘子了。崔娘子有什么条件尽管提,只要我能做到的,一定尽全力。”
    崔桃输了两根手指给王判官:“第一这酱料的做法——”
    “我今晚上回去就问我娘,细致给崔娘子写清楚了,保证毫无保留。”
    崔桃点头,“第二,王判官不能再给吕家传递任何关于我的消息。”
    王判官闻言一愣,倒是没想到自己跟吕公弼那层关系崔桃竟然知道。他当即有几分窘迫起来,憨笑着挠头,不知该如何解释为好。
    “我不问过去,只要以后的承诺,也信王判官是一名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王判官能做到,这事儿我就办了,若做不到,还是劳烦王判官去求跟您关系不错的吕家兄弟,想来他们也能办好这件事。”崔桃不客气道。
    王判官当然不会去求吕公弼,这种政务若要由宰相之子出面,那涉及的东西可就复杂了,万万没有崔桃来做合适。
    王判官思量了下,一咬牙便应承下来。吕家人都是明事理正直之人,他相信自己只要把难处解释明白了,吕二郎不会为难他。
    “成交。”崔桃当即问了这三位员外的住处,告诉王判官她先准备一日,便去解决。
    次日,崔桃腰上便挂着两个柳编的小筐篓,先上门了王员外家。
    王四娘和萍儿都跟着崔桃一起,她们的腰间也都挂着同样的小筐篓。
    王宅的管家一听说崔桃她们是开封府的人来催缴税粮,便直接告诉他们王员外不在家。
    “那他什么时候回来?”崔桃问。
    “这可就说不好了,我们员外出去巡查田庄,有时候一两天就回来,有时候临时改了主意,连西京那边的田庄也会一并看了,那就至少要半个月了。”
    “没事儿,我们等。”崔桃说罢,就带着王四娘和萍儿直接进府。
    三人都是衙门的人,管家自然不能太过怠慢,将三人引到正堂等候,并给她们上了茶。
    等了大概半个时辰后,崔桃就开始倦怠地打起了哈欠。
    管家见状连忙劝她们先回开封府,等王员外回来之后,他便派人去开封府通知她们。
    崔桃哼哼笑了一声,“这种糊弄人的话,你已经对开封府的衙役说过八遍了,还能信么?”
    “哎呦,瞧我这脑袋!一定是因为平时府里的事儿忙,我就给忘了。”
    管家这话说得熟练又自然,可见他已经不知说过多少遍了。大概每次开封府催税的人过来质问他,他都会用这样的话去搪塞。
    “那我们还是在这等着吧,省得管家再忘第九次,更省得管家派人去找我们了。”崔桃说罢,问管家可有点心吃,她们有点饿了。
    管家见崔桃居然这么不客气,却也没法子,只能上点心给她们。心想她们见不到人,早晚还是得走,浪费几盘点心而已,跟上缴的粮税比起来,根本算不得什么。
    等点心上来了 ,崔桃就跟王四娘、萍儿一起围桌坐着。崔桃随即摘下腰间的筐篓,把里头笋蛆倒了出来,寸长,肥肥白白,滚圆滚圆,密密麻麻地铺陈在桌子上,蠕动着。
    管家一见吓了一跳,惊呼崔桃等人为何把蛆带到了他们府上。
    “这可不是蛆,这是我养的宝贝,就跟别人养狗养猫一样,不过它们要是少喂食一天就会死了。为了等王员外回来,我也是没法子,只能把我的小宝贝们都带来了,这样才可以及时喂养他们。”崔桃说着,就拿其中一条小白虫儿,爱抚地用指尖戳了戳这小白虫的细眼和小黑嘴儿,连连称赞它可爱。
    管家以及身后的家仆,只觉得浑身痒痒,起了鸡皮疙瘩,还他娘的反胃想吐。
    “这还有呢,都出来透透气。”崔桃把腰间的另一个小筐篓也摘下,倒了出来,桌上的蠕动的数量瞬间增加一倍。
    “对了对了,我家的宝贝也该喂食了。”王四娘赶紧也把她腰间的小筐篓拿起,也倒了出来。
    “还有我的。”萍儿尽量让自己的嗓音不颤抖,她真的很怕这种虫子,可是听崔桃解释了这虫子如何干净对人有好处之后,她才勉强接受了,而且她有责任配合崔桃执行任务。
    管家和几名家仆再也忍不了了,扭头就跑屋子外头吐了。
    崔桃捏着点心渣儿往这些虫子们上面撒,好似在喂食。
    管家吐完后,听身边人问他该怎么办。
    管家咬牙,“随她们去,我倒要看看她们能等多久,大不了那张桌子不要了。”
    不一会儿,王宅的人就发现,崔桃带着王四娘和萍儿俩人,捧着她们的小筐篓,在王宅里面闲逛起来。说是要给她们养的小宝贝透透气,正好它们也没见过王府这样的大宅,给它们长长见识。
    比如她们到水榭了,就抓一把‘小宝贝’出来,或放在石桌上,或放在栏杆。
    家仆们见状,便问管家,那些水榭凉亭还能不能要了?
    管家还不及作答,随即又听见崔桃说房顶的太阳好,‘小宝贝’需要去房顶晒晒太阳。
    王四娘便连忙过来问管家,梯子在哪儿。
    管家忍不了了,“还请三位收好你们的东西,这种虫子太恶心,我们可受不了。它们爬过的地方,都断然没法子要了。”
    “哎哟,我们这不也是万不得已么。这要是差事能及时完成了,晚上能按时放值回家,我们也不至于暴露这种嗜好给外人,晚上回家照料一下小宝贝们就行了。”崔桃好脾气地笑着跟管家打商量,“咱们都互相迁就一下,毕竟是你们先不按时缴纳税粮的不是?”
    崔桃说罢就张望左右,问梯子怎么还不来。
    “若不然咱们直接把小宝贝丢上去吧?”王四娘提议道。
    崔桃和萍儿连连点头附和。
    “三位,且缓缓,我亲自去给你们找!”管家一溜烟跑了,没多久回来了,他手拿着十张交子过来,“哎呦,可真巧了,我们员外回来了,一听说还欠着官府的税,好一顿骂我呀。崔娘子,还请收好!”
    崔桃接过来,清点收好后,笑问管家:“不知管家可认识甘员外和万员外的管家?还请您派人跑一趟,帮我们捎个话儿去,我们随后就去那二位员外的府上。”
    管家算是听明白了,这三位祖宗要他提醒他们也乖乖缴税。得了,还是赶紧提前捎话,让他们做好准备吧,反正他这里是应对不了了。
    随后,崔桃和王四娘、萍儿在只有不到两炷香的时间,就把甘员外和万员外家的税粮也收齐了。
    崔桃交差之后,就把借来的六小篓竹虫还了回去。这东西可来之不易,营养价值高,炸着吃香脆可口。这些都是八仙楼花费大价钱从南方购买而得,就是专门给嗜好吃竹虫的人准备,崔桃就不夺人所好了。
    事儿办妥贴了之后,崔桃便打算去王判官那里讨酱料的方子。她刚要往王判官的房间去,就忽见一名手拿着拂尘的中年宦官拦住她的去路,这宦官身后还跟着两名年纪很轻宦官,为其随从,架势气派得很,再瞧其衣着用料,应该是相当于宫里宦官中最高等级别了。
    “随咱家进宫。”罗崇勋转身便走。
    崔桃疑惑地跟着罗崇勋进宫,便面见了太后。
    刘太后让崔桃抬头,打量她一眼之后,便面似慈祥地笑着夸崔桃模样标致,但一双眼却锐利无比,仿佛把崔桃浑身上下都给看透了。
    “我知你安排算计,躲离了你父亲,故意留在开封府。你倒是厉害,竟能让包、韩二人皆替你掩护。”
    崔桃心惊了一下,忙跪地请罪,却也不辩驳二句。因为她知道,刘太后断然不会因为这点小事亲自召唤她,必然还有后续。
    ※※※※※※※※※※※※※※※※※※※※
    我研究了一下,为何同收藏数据甚至比我少的,评论都比我多的原因,结果很深刻:一我人品不行,二不够可爱,三不够讨读者喜欢,四气质也不大行……喜欢我在开封府坐牢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我在开封府坐牢六六闪读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