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羸病盼儿归

    修染用诸爱芳送给他的那一百贯交钞,利用在衙门为官的朋友,不几天就狠赚了一笔。加上起先的一百贯交钞,他现在可就有了三百两银子的资本。这数百两纹银,在当时那个年代,可是一个不小的数目。有了银子,修染的心里就有了底气,他立刻把此事用一张小纸条传送给了清婉,并询问她何时可以与自己远走高飞。
    【一】《夏意》苏舜钦.诗
    别院深深夏簟清,
    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
    梦觉流莺时一声。
    这几天,修染一直待在自己的住处,急切地等待着清婉的回音。
    小院幽深寂静,修染惬意地躺在竹席上,浑身的清爽;窗外的石榴花盛开,透过垂挂的竹帘,映红了屋里的虚堂;浓密的树阴,隔断了暑气的侵扰。心情愉悦的赵修染,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
    正值晌午,他一觉醒来。忽然,耳边传来了笛声,似黄莺儿断续的啼唱——那是清婉告诉他明天就与他私奔的明确信号。
    修染“忽地”爬起床来,赶紧来到清婉家的墙外做了回应。心想:就要走了,也许再也回不了大都了。要不然回家一趟,告个别?但又一想,还是算了吧!反正继母也不是自己的亲娘;平日里,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对自己也不算太好;只有继母所生的小妹淑娴,还对自己有情有义的。不过,她也“及笄”,已订婚刑部侍郎孙应麟家的长孙,明年就准备迎娶……如果回去,弄得兄妹俩眼泪汪汪的。万一露出了什么破绽,岂不坏了自己的大事?还不如回屋躺在床上,养精蓄锐,以待明天更有精力携家带口,远走他乡。
    【二】《盼儿归》佚名
    昨日窗前雪,今朝闻雨声;
    羸病盼儿归,花落有几回?
    清婉发完了信息,并得到了修染的回应,便放心地回到自己的秀楼,收拾着即将带走的贵重物品。
    忽然,丫鬟采婗带着娘家的小仆急匆匆地跑上楼来。
    小仆一见小姐,便大哭道:“夫人不行了,叫小姐赶快回去……”
    清婉一听,一屁股瘫坐在椅子上。
    采婗赶紧扶起清婉,小仆也过去帮忙,连扶带拖地把清婉好不容易带下了楼去。走到庭院,恰巧碰上婆婆也要跟着去看望即将离世的娘家嫂嫂。
    婆婆于璐是清婉的小姑母。在清婉母亲结婚的时候,于璐尚还年幼,据说刚刚学会走路。祖母去世后,便由清婉母亲把于璐拉扯成人。因此,姑嫂俩的感情一直很好。当清婉即将出丑的当口,还是于璐说服小姑父甄友乾把清婉迎进家门做了自己儿媳的。
    清婉婆媳俩一起上了娘家派来接她们的马车。车夫挥鞭直驰,奔向于家的官邸。
    一到娘家,清婉娘却先见了自己的小姑子于璐。姑嫂俩在屋子里谈了很长时间。于璐含泪出来后,母亲才把清婉叫进了自己的房间。
    母亲憔悴地躺在床榻上,泪水在她那干燥的脸上,留下弯弯曲曲的痕迹。清婉的心,一下子有了一种到处漏风的感觉。
    母亲抬起无力的手向女儿伸来,清婉赶紧扑过去,一下子握住了,趴在母亲的床前,痛哭不止。
    母亲用手轻轻地抚摸着女儿的脸,说道:
    “下雪的时候,娘把你嫁了出去;下着雨,娘又唤你回来。
    女人来到世上,有太多的艰难和无奈……那件事,脏了娘的身子,也让我失去了贞节,无颜苟活于世……
    我本欲自裁殉节,但顾及你的弟弟,才打消了此等念头……你弟尚幼,娘怎能让他垂髫之年便缺了教养?
    可惜,老天非要索我命去。
    死,对于娘来说,并不可怕!因为,我的心是干净的……好歹,我死后,会进入天堂……只有那些红杏出墙,内心肮脏的女子,才会下到地狱……
    我,‘质本洁来还洁去’……当死亡到来之时,让自己的灵魂保持美丽,才有脸回到天堂……
    虽然,我把你嫁给了你的表弟……他乃幼童,你很不情愿……但娘又能如何?谁叫咱,生不逢时,遭遇了不幸之事呢!我知道你喜欢你的表哥修染……”
    一提及修染表哥,清婉的心里波动了一下,心想:母亲是怎么知道的?
    母亲又说:
    “但是,贞节对于任何一个家族来说,都会看得比生命还重?哪个大户人家,愿意娶失贞的女子过门?婉儿啊,不要埋怨为娘,这都是你的命啊!
    其实,你静下心来想一想——最喜欢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最好的,不一定最合适于你;最合适你的,才是最应该珍惜的……”
    母亲说这些话的时候,显得异常坦然。那种死之前的平静,让清婉感到有一丝丝地恐惧。
    母亲又幽幽地嘱托道:
    “我走后,你爹若有良心,或许能为我‘齐衰’个一年半载的……但他总归是要续弦的……你也知道,你爹早在外有了外室,也就是你的姑婆甄氏[1]。
    甄氏并非善类……何况,她与你爹所生的,你那个大弟弟又是长子……等她过了门,岂能容下你的幼弟?
    娘的意思,等我走后,你把你弟接到你的家里,教育他,抚养他,让他有个出息……你婆婆那里,不必多虑……刚才,我和她已经谈妥了……”
    清婉担心地问道:“我公爹和甄姨娘是亲兄胞妹,他们会不会沆瀣一气?”
    母亲说:“你出嫁时,陪嫁的那一半家产里有抚养你弟弟的一份……你公爹不会太多地为难于你……”
    清婉轻声问道:“公爹是个贪财的人,他会不会独吞我的陪嫁?”
    母亲从枕头底下拿出了一个信封,说道:“这是一份协议书,上面有明确的说法。不过……”母亲叹息了一声,“‘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协议书对于背信弃义的人来说,只是废纸一张。”
    清婉说:“娘也觉得公爹不甚可靠?”
    “人心隔肚皮,谁又能看得透?”母亲又道,“佛说,‘钱财乃身外之物’……娘对他们没有太多的奢望……只要求你,能保住你弟弟的命就好……婉儿啊,你能答应娘么?”
    清婉默默地点了点头。
    母亲笑了,说道:“如此,娘死了,也就瞑目了……”
    第二天的未时,柳白氏离开了人世。
    ————————————
    注释
    [1] 甄氏
    甄氏名曰甄环,她是四川人,是甄友乾的胞妹。
    当年,友乾的伯父在京城做官。有一天,他突然记起侄女甄环到了“碧玉年华”,甄环自幼美貌,到如今一定是出落成一个绝代佳人了。他随即写了一封家书,让侄子友乾带甄环进京。他要瞅准了机会献给成宗皇帝,为自己的前途铺一条光明大道。谁知,春节刚过,成宗病亡。为争夺皇位,爱育黎拔力八达发动了“大都政变”。友乾的伯父在这次政变当中被杀死了,而到达京都的甄氏兄妹,只能流落街头。
    不愿落入红尘的甄环便商议哥哥,开垦了几亩荒田维持生计。
    大都的夏天,异常炎热。在郊外劳作的人们是最易因中暑而病倒的。一天,身体本就瘦弱的甄友乾竟晕倒在自家的田地旁边,甄环急忙拿起提前准备的汤药给他服下。
    太医于延年正巧下班路过此地,便下了轿子询问:“这位娘子,你的丈夫如此地痛苦不堪,是哪儿不舒服呀?”
    甄环见于延年把自己当成了哥哥的媳妇,便回头说道:“这位大人,您啥眼神,我有那么老么?”
    延年这才看清甄环是一个漂亮的美少女,便赶紧施礼:“失礼,失礼,小姐莫怪!”
    甄环进一步说:“他是我哥,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天天顶着烈日收麦子,种高粱……六、七天前哥哥便累倒了,以至于病成现在这副模样。”
    “既然病了,干嘛还让你哥来地里干活?”
    “再不种上高粱,怕要过了时节了。我一个人来此种植,哥哥又不放心,非要来地里与我作伴。”
    “请过郎中医治了吗?”
    “请过。村子里的郎中说,我哥瘦成这个样子,是患了虚劳病,要多吃补药。便照他的方子抓了几剂药煎服。这不,我还把药给哥哥带到了田头。”
    延年把药罐拿起来端详后,说道:“恐怕,你哥哥吃了这药也没有什么好转吧!”
    “可不是呢,没有一点儿好转,而且越来越重……若是哥哥有个三长两短,留下我一个人可如何是好?”甄环说着便抽泣起来。
    “别急,别急,告诉我,你哥还有哪些不舒服的地方?”
    有如此年轻英俊的官员对自己关心,甄环便一时激动而语塞,连话也说不出来了,只顾着在旁边掉眼泪。
    于延年只好亲自问了她哥哥好大一会儿,才从他那有气无力的回答中得知,其症状是:腹泻,小便赤,四肢疲惫,连举手之力也没有;汗多,口渴;摸摸他的额头,还有点发热。
    延年又给他诊了诊脉,得知双手六部的脉象都很虚微,一下子就明白了。知道甄友乾是被人误诊了,他患的并不是虚劳病,而是由饮食不周和在高温下劳累过度而引起的夏月中暑。
    于是,延年对甄环说:“小姐,快别哭了,你哥哥的病不难治,我给你开两剂处方即可。”
    甄环问:“您也会医?”
    延年笑道:“我本就是太医么!吃了我的药,你哥哥很快就会好的!只是要劝说你哥,今后不要在这烈日下劳累过度才好。”
    友乾却说:“那,我们的庄稼地咋办?若再不耕种,怕是要耽搁了。”
    延年说道:“你只管养病,明天我派几个人来帮你种上。”
    甄环一听,就破涕为笑了。
    只见于延年提笔开了两剂由黄芪、人参、炒白术、苍术、炒神曲、麦炒青皮、陈皮、灸甘草、麦冬、五味子、酒洗当归、酒炒黄柏、泽泻、升麻、葛根、生姜、大枣等十七味药料组成的清暑益气汤,递给了甄环。
    甄环看着长长的一列药名,愁眉苦脸地问:“这得花多少钱呀!”
    延年又从怀里取出了一张2贯的交钞递给了甄环,甄环报以妩媚地微笑。
    第二天,于延年亲自带领着七八个壮汉,很快便给甄环种上了一大片高粱地。
    从此,甄环便经常来高粱地里,说是除草,其实在等延年从此经过。她是让延年的英俊和暖心给勾走了魂魄,心想:哪怕每天只远远地看他一眼也好!
    于延年照常是按时上下班,每天都从甄环高粱地南边的大路上经过一个来回。
    过了一个月,于延年的四抬大官轿不见了,换成了一匹高头大马用来独行。当红高粱长到没过马头的时候,于延年便骑马走到甄环的身边,抱起她走进了高粱地的深处……
    很快,甄环便有了身孕。甄友乾逼迫于延年把妹妹娶回家,可于延年的正妻白氏哪肯同意,白氏跟延年大闹了一场。
    于延年又来商议甄环,说给甄环在外设一外室。甄环怒斥道,我本也是大家闺秀,不是什么青楼女子,岂能屈居外室?
    眼看着肚子一天天见大,在于延年一再恳求下,甄环说:“我的哥哥,已是而立之年,为了照顾我这个妹妹,就耽搁了娶妻。我哥本就体弱,我要是一走,谁来照顾他的生活?如果,你能让你的小妹嫁给我哥,我就勉强屈居外室。”
    延年为难道:“可我家小妹,年仅十三,你哥哥都三十了,他俩岂能般配?”
    “我哥不嫌你妹小!”
    听甄环这么说,于延年只好照办。
    (1)大都政变
    大德九年(1305年)十二月,元成宗的独子皇太子德寿病死。元成宗多病,皇后伯牙吾氏卜鲁罕参予政事。大德十年,成宗将其兄答剌麻八剌的遗孀弘吉剌氏答己和儿其子爱育黎拔力八达贬到怀孟路。
    大德十一年正月,成宗铁穆耳死于玉德殿,年仅42岁。因皇太子德寿早亡,皇位空悬,因此成宗之死引发了一系列宫廷流血冲突。铁穆耳兄弟答剌麻八剌的次子爱育黎拔力八达与母亲答已于二月到达京师,并与中书省右丞相哈剌哈孙取得联系。为抢在三月三日卜鲁罕皇后称制前先举事,他们于三月二日率兵入宫,发动政变,斩支持立世祖之孙阿难答为帝的左丞相阿忽台,擒阿难答,爱育黎拔力八达称监国。
    此时,其兄海山正挥军南下。三月初,海山到达和林,他不满爱育黎拔力八达自称监国。札鲁忽赤阿沙不花到野马川向海山解释。五月,爱育黎拔力八达与母答已北迎海山,会于上都,决议拥海山为帝,并诛杀阿难答,废卜鲁罕皇后。
    二十一日,蒙古诸王集会于上都大安阁,废卜鲁罕出居东安州,赐死。将阿难答、明里帖木儿押到上都处死。推举海山在上都即皇帝位,即元武宗。这次聚会,史称“大都政变”。
    元武宗以皇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作为皇位继承人。以答谢爱育黎拔力八达,约定爱育黎拔力八达死后,再传位给元武宗的儿子和世,史称“武仁之约”。
    (2)元武宗孛儿只斤.海山(1281年—1311年)
    元朝第三位皇帝,蒙古帝国第七任大汗(1307年—1311年在位)。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孙、裕宗真金之孙、顺宗答剌麻八剌之子、成宗铁穆耳之侄。母亲是昭献元圣皇后答己,弟弟是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
    海山早年在宫中受过一定程度的儒学教育,1299年受命出镇漠北,平息“海都之乱”。1304年,被封为怀宁王。
    海山在位不足四年,却实施了许多改革。他标榜“溥从宽大”,大范围地封官赏赐,在中书省外另立尚书省,兴建元中都,推行理财政策,发行“至大银钞”和“至大通宝”,强化海运,增课赋税。文化上,在崇信藏传佛教的同时延续宗教自由政策,并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1311年初,海山驾崩于大都,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继位为元仁宗,海山的所有改革措施未收成效便戛然而止。
    仁宗死后,并没有传给武宗的儿子,而是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元英宗。
    (3)海都之乱
    海都之乱是元世祖至元五年(1268年)至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年)元朝西北宗王海都联合其他藩王发动的叛乱事件。至元六年(1268年),海都、八剌和钦察汗国君王在塔拉斯河会盟,公开反对忽必烈和伊儿汗国,并商议以海都为盟主。会盟各王指称忽必烈汗已经被汉族同化,言明要对忽必烈用兵以恢复蒙古人的游牧本性。
    次年,忽必烈以那木罕为将,在别失八里击败海都。至元十二年(1275年),忽必烈再遣安童辅佐那木罕西征。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海都等同东部乃颜联络,乘忽必烈率领元军主力东去平叛的机会,一度发兵占领和林,但不久即退出。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元世祖以74岁高龄亲征,前后五年,最后海都败死。一直到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年),海都之子察八儿投降,西北诸王的叛乱才最终被平定。喜欢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663d.com)叹流水兮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