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以奋斗者为本
华为的人为什么那么勇于奋斗?除了有尊重员工劳动价值的机制之外,华为对人才的选拔也有考量。任正非说道:“我们将引入一批‘胸怀大志,一贫如洗’的优秀人才,他们不会安于现状,不会受旧规范的约束……在华为有人也会贪图安逸,不思进取,沦为平庸。我强调必须往前。人力资源体系就是要明确如何引导队伍去奋斗。”
“胸怀大志,一贫如洗”的人是一些什么样的人?马克思提出了一个叫无产阶级的概念,无产阶级是指那些出卖劳动力(包括体力和脑力),不拥有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劳动成果大部分被资产阶级剥削,并为社会创造主要财富的阶层,包括大部分的体力和脑力劳动者。马克思用“无产”与“资产”划分两个阶级,实际上是给两类人各定义一个名词,本质目的是区分劳动者和食利者。但实际上,的确有一部分人既劳动又食利,这个现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越来越普遍,所以“一贫如洗”者越来越少。那么为什么华为人能够奋斗呢?实际上,华为人首要的条件是“胸怀远大”。胸怀远大者,具有崇高的理想,而一贫如洗是相对于他的理想而言的,二者差距太大。人只要有了这个巨大的落差,就有奋斗的动力。有的人目标就是100万元,当得到100万元后他就满足了,不去奋斗了;有的人坐拥1 000万元,但他的目标是1亿元,他仍然感觉没有钱,自己一贫如洗,所以他会去奋斗。华为选择“奋斗者”这个概念的目的是划分出一类为实现自我价值而奋斗的劳动者。
华为对内部员工有一个“奋斗者协议”,签署这个协议,员工就成为“华为奋斗者”,不签,员工就是“普通劳动者”。成为奋斗者的员工在年末会获得相当于半年以上工资的年终奖金(普通劳动者最多只有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年终奖),并且可以获得内部股票配额而参与分红,但有一个必备条件:自愿放弃带薪年假和非指令性加班费。有人批评这是违背《劳动法》有关员工带薪休假的规定的,但实际的情况是下面这样的。
(1)《劳动法》只规定一周7天必须休息1天,其余6天总的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而华为在5天工作制基础上每月只加班1天,按章计算加班费,这比很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规范了很多。
(2)华为没有带薪假,但不是不能请假,只是折算掉工资罢了,以华为的薪资水平,折去法定假日的薪水也比同行业水平高,况且那每个月1天的加班也可以抵扣,员工实际上没有多大损失。
(3)必要的指令性加班还是算加班费的,只有那些非指令性加班才不算,这实际上也防止了企业为那些无效和低效的加班支付成本。换句话说,华为并不鼓励加班,而我们看到的华为加班现象,是作为奋斗者的员工,出于将工作视作自己的事情这样的责任心而产生的,这是一个经营者自然具备的“老板”心态。
说到底,这个协议无非是用以区别员工是否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意愿。这个组织要向这些奋斗者分配剩余价值,就需要对这些奋斗者提出明确的要求,需要奋斗者表个态。华为并非冷血工厂,任正非说:“我们要允许一部分人不是积极的奋斗者,他们想,小家庭多温暖啊,想每天按时回家点上蜡烛吃饭呀,对这种人可以给予理解,这也是人的正常需要。只要他们输出的贡献,大于支付给他们的成本,他们就可以在公司存在。或许他们得到的报酬甚至比在社会上其他地方得到的稍微高一点。”但是,企业要生存下去,员工不能全都成为不积极的奋斗者,企业还需要有成效的奋斗者,任正非说:“我们处在一个竞争很激烈的市场,又没有什么特殊的资源与权利,不奋斗就会衰落,衰落后连一般的劳动者也保护不了。我们强调要按贡献拿待遇,也是基于这种居安思危。”
华为为什么如此重视奋斗者?从政治经济学角度看,奋斗者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这就是马克思坚信的无产阶级的力量。为什么无产阶级具有先进性?因为无产阶级掌握着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是时代生产力的创新者和实践者;无产阶级由于生产实践长期形成的纪律性、组织性强。这里表达了两个含义:第一,无产阶级始终站在生产的第一线,掌握生产力发展的方向;第二,无产阶级不是靠个人,而是靠集体形成的组织来体现战斗力的。
追求资本回报是资本主义的思维,以此为目的的企业最为关注的是商业利益,它们没有精力深入研究业务本质,因此只能在宏观的资本投资回报层面进行判断乃至赌博。往往资本越发达,毁掉的伟大企业越多,葬送的卓越企业家也越多。北美曾经有许许多多的优秀企业,比如惠普、王安电脑、摩托罗拉、朗讯科技、加拿大北方电讯、AT&T、雅虎等,都在风光无限后黯然失色,不少进入“死亡名单”或者“病危名单”,这些企业都是正值青壮年时被资本追捧,却不幸被金融资本控制,成为资本家操控的“牵线木偶”。
作为华为的师父,IBM在郭士纳治下创造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型组织,其前进的速度却比不过徒弟。2004年IBM宣布退出个人电脑业务,向服务业转型。由于转型充满未知的风险,IBM的CEO塞缪尔·帕米萨诺受到股东谴责,被要求下台。塞缪尔承诺以700亿美元回馈股东,但一名法人股东仍不满足。塞缪尔敢怒不敢言,忍气吞声地问:“那你觉得多少才算够?”最终结果是,在2000年到2014年间,IBM在股票回购和分红上支出了1 380亿美元,而用于企业发展的支出仅有590亿美元,其中还包括320亿美元的收购支出。2019年,华为在《财富》世界500强的排名中已经名列第72位,领先IBM 20个名次。
西方企业衰落的教训使任正非对资本产生警觉,所以华为走上了利润分配向奋斗者倾斜的道路。这里的奋斗者不是少数几个人,而是全体员工,当然其中有少数中坚力量,他们的作用是带领好团队,让每一个岗位上的人都发挥作用。苹果公司的成功离不开乔布斯,这位伟大且杰出的企业家、发明家以一己之力挽救公司于危难,并带领公司走向辉煌,但他离去后,苹果公司还能继续当领头羊吗?我们看到,现在手机的很多新特性都是由华为率先推出的,华为手机从不为人知到业界领先仅仅用了不到5年的时间,这背后是每一个华为人的努力,例如华为对产品需求的征集,除了面向客户外,对内部员工(不管是否与研发、销售、服务有关)也开通了征集渠道,甚至有些部门还将其纳入考核。华为发动的是一场“人民战争”,就算有10个乔布斯站在面前,有何不能战胜的呢?
华为的成功不是偶然,它是一套系统工程,但又很简单,只有6个字:用好人,分好钱。用的是奋斗者,分的也是给奋斗者。这些奋斗者是劳动人民,他们代表的是真正的先进生产力,他们是企业的依靠。反观当下的许多企业,一方面,它们崇拜资本,把企业经营的目标放在获取资本上,或者稍有成绩就脱离业务实际,从事资本运作,这些都容易使决策脱离生产力的现实;另一方面,它们看不到群众的力量,没有意识到社会化大生产的效率来自劳动者的合作,而把企业经营寄希望于个别能人。这些都是违背生产力要求,违背经济规律的,怎么能够把企业做好呢?
1986年8月,邓小平在视察天津时的谈话中指出:“我的一贯主张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一部分地区发展快一点,带动大部分地区,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可是很多人只注意了“先富起来”这前半句,把富裕理解成个人奋斗,在弱肉强食的路上狂奔。但事实上集体的力量才是强大的,只不过这个集体需要一些领头人先迈出一步,做些探索和尝试,然后带动大家共同富裕。中国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需要由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来支撑,华为就是这样一个典范。喜欢华为经济学请大家收藏:(663d.com)华为经济学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