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谁在秋千轻轻语


        中午吃饭的时候,没见到揭傒斯,杏儿告诉王冕,大姑父到京城她的家里当说客去了。 王冕一听,脸上顿时有了笑容,感觉满桌的饭菜,都是那么地香。 薛姨娘一边细嚼慢咽地吃着饭,一边像是教育自己的女儿说:“人生,没有什么不可放下。清醒时做事,糊涂时读书;大怒时睡觉,独处时思考。学会看淡得失,懂得聚散随缘。凡事随遇而安,才是最好的心境!” 于湉瞅了王冕一眼,王冕随即意会:薛姨娘是在暗示他与杏儿,不要对自己的婚姻抱有太大的希望。 【一】《蝶恋花.春暮》李冠.词 遥夜亭皋闲信步。 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 朦胧澹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渡。 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 一寸相思千万绪, 人间没个安排处。 夜色未深,王冕在亭台上随意地踱着步子,看似漫不经心,其实内心波澜起伏。 不知为何?清明刚过他就感觉到春天逝去的气息。刚刚还听到的几点雨声,也被那春风揽住而听不到了。 残月忽明忽暗,云儿随风漂移。桃花、杏花在暗夜中散发着幽幽香,不知道在园内荡着秋千,轻声说笑的女子是谁?是杏儿吗?难道这时候的她,还有这份兴致! 王冕对杏儿有着千万般思念,可在辽阔的天地间,竟没有一处可以安放他的相思愁绪。 王冕情不自禁地走向那个秋千。 远远地,就听见英英问杏儿:“三姐,我问你,燕子为什么没嫁给蝙蝠?” 杏儿回:“不知道。” 英英道:“燕子说了,一到晚上就到处乱跑的,都不是什么好鸟!” 王冕知道英英是看见了自己,于是他又迅速离开,身后传来了英英的莺声燕语:“三姐,最近有很多人说,你是个傻子,你,怎么看?!” 一听别人说她傻,杏儿自然是不高兴,一般人都会问“谁说的”?可她却不这样问,而是问:“几个人说过?” 英英说道:“两三个吧!” 杏儿说了句:“没关系,还有好多人不知道呢!” 王冕真是想笑:天底下哪有如此天真率直的傻妹妹?他不由地停住了脚步,找了个隐蔽的地方,偷听姐俩的悄悄语。 “什么叫不知道呀!”英英看着杏儿满不在乎的样子,又说,“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说你傻么?” “为什么?” “他们说,王公子又老又穷,你却非要嫁给他,为什么?” “为什么?” “我问你呢!” “我也不知道呀~” 英英小大人似的叹了口气,“看来,三姐是真傻!你知道他没车又没房么?” “谁说人家没车没房?他的房子在钟鼓楼呢!” “你看见了?” “他还有大白马呢~” “大白马呀,那也是借的。” “谁说的?” “你甭管谁说的。” “你不说出谁来,就是胡说!” “大亮亮说的。” “他能跟你说这些?” “他敢不跟我说这些?!”英英得意地反问道,“哼,我问他什么,他就得跟我说什么,否则,我就把他赶出去!” “还跟你说了什么?” “他还说,来我们这儿居住之前,他们住在西南山脚下的一个茅草屋里。” “那地方呀,我也去过。”杏儿说,“他是暂时住那儿的,是为写生方便。” “三姐,男人做什么事情会让女人反感,你知道么?” “什么?” “第一说谎,第二说实话,第三不说话,第四话太多,第五粘人,第六不粘人……”英英随即做了个双眼淌泪的表情。 “那你还让男人们活不活?” “关键是你看上的那位,这些毛病都占着呀!” “我怎没觉得?” “要不说你傻么,骗也就骗你这种大傻子。” “他哪儿骗我了?” “他把你当七仙女了,你知道么~” “当七仙女,还不好!” “七仙女是神仙,她可以不在乎董永的‘寒窑虽破’,可你行么?” “我为何不行?” “好~,就算你是七仙女,可他,是董永么?” “怎不是?”杏儿说,“董永自幼丧母,元章哥哥是幼年丧父;董永与父相依为命;元章哥哥与母亲相依为命;董永的父亲去世后,又契身葬父;元章哥哥也替地主放牛才埋葬了父亲……” “哎,得得得,这有谁比着惨的么?真是无可救药,不管你了……” 说着,英英把杏儿撇在秋千上,自己走了,嘴上还哼唱着小曲儿,“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二】《千秋岁.数声鶗鴂》张先.词 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 惜春更把残花折。 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 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 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 天不老,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 杜鹃声声,告诉人们春天即将逝去。 王冕折一枝残花,想要挽留那一点点的春意。不料梅子青时,便被无情的风雨突袭。看那庭中的杨柳,在这无人的园中随风飞絮。 王冕想着英英对杏儿说的话,竟也一夜未眠,他的心里万般纠结。 此时,杏儿的绣房里传来一阵琵琶的拨弦声,那声音根本不成调子,一听便知是杏儿在胡乱拨弄,因为杏儿对乐器可以说是一窍不通。 看来,她也没有睡啊! 琵琶的弦子被她拨得滴嗒滴嗒响,像是铜壶滴漏【1】滴水的声音,又像是雨滴从屋檐落下的声音,更像是眼泪落在琵琶面板上的声音。 难道她,哭了? 切莫把琵琶的细弦拨动,细弦能够诉说出极致的幽怨。 天,不会老去;爱情,也永远不会断绝。情人的眼泪,一滴就醉;多情的心啊,一揉就碎,就算碎成那丝丝网,中间也有千千万万个结相连系。 随着嘀嗒的琴弦,秀楼里又飘来杏儿的歌声…… 【三】《滴答》高帝.词曲 侃侃.弹唱 [歌曲]“嘀嗒嘀嗒嘀嗒嘀嗒,滴漏它不停在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小雨它拍打着水花;嘀嗒嘀嗒嘀嗒嘀嗒,是不是还会牵挂他;嘀嗒嘀嗒嘀嗒嘀嗒,有几滴眼泪已落下。” 听着杏儿的诉说,莫名的酸楚涌上心头。 王冕心想:要不,明天就跟杏儿说,他俩的事儿,算了吧! [歌曲]“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寂寞的夜和谁说话;嘀嗒嘀嗒嘀嗒嘀嗒,伤心的泪儿谁来擦;嘀嗒嘀嗒嘀嗒嘀嗒,整理好心情嫁给他;嘀嗒嘀嗒嘀嗒嘀嗒,还会有人把你牵挂。” 夜,已经过去了,东方未白,尚留一弯残月悬在空中…… ———————————— 注释 【1】滴漏 远古时期,人们已知以年为春夏秋冬四季循环一周的时间,而春、夏、秋、冬四季也很分明,又知月历和日历,而时辰计算虽然已可知,却难于精算精细的时间。于是,先贤者计时心思打开,就仔细的观察起岩洞水落滴石之道理来了。 久而久之,这位计时的先贤,观察出岩洞水落滴石似有分明的节奏,便反复以一容器蓄水,下设一孔,令水滴下,寻找出其规律:以漏滴三下为一秒,以漏滴每六十秒共一百八十次为一分,又计算每六十分共一万零八百次为一时,每二时位滴漏二万一千六百次为一个时辰,暗喻日有十二辰之理。 黄帝的臣子计时,就是根据这个道理,苦苦钻研了15年,终于发明成功了滴漏器皿,这样就能非常精确的以分秒计算秒、分、时、辰并计日为钟。 从此,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才彻底打破了先民们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模糊做事的概念,从而可以精细打算到每日、每时、每分、每秒之工作了。 而这个根据水滴的规律而制造的计时装置,就被命名为“滴漏”,这也是最早的计时器。 (1)漏壶的出现 公元前1400年,出现的漏壶(沙漏或者滴漏)是第一个摆脱天文现象的计时仪器。它根据流沙从一个容器滴漏到另一个容器的数量来计量时间。古代人设计的“五轮沙漏”是通过流沙从漏斗形的沙池流到初轮边上的沙斗里,以此来驱动初轮,从而带动各级机械齿轮的依次旋转,最后一级齿轮带动在水平面上旋转的中轮,中轮的轴心上有一根指针,指针则在一个有刻线的仪器圆盘上转动,以此来显示时刻,这种古老的显示方法几乎与现代时钟的结构完全相同。 (2)铜壶滴漏 铜壶:指漏壶,古代的一种计时仪器,一般用铜制成。漏壶里的水在有节奏的滴落,表示时光正在流逝。 唐.权德舆在《中书宿斋有寄》中的诗曰:“铜壶漏滴斗阑干,泛滟金波照露盘;遥想洞房眠正熟,不堪深夜凤池寒。” 铜壶滴漏:也是我国古代计时器的一种。 我国现存最完整的成组型滴漏是元代仁宗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铸造,全组由4个安放在阶梯上的漏壶组成,最上层称日壶,高75.5厘米,外口径74厘米,内口径68.2厘米,底径60厘米;第二层称月壶,高58.5厘米,外口径59.5厘米,内口径54.5厘米,底径53厘米;第三层称星壶,高55.4厘米,外口径51厘米,内口径44厘米,底径39厘米;最底下一层称受水壶,高75厘米,外口径38.5厘米,内口径32厘米,底径31厘米。 各壶都有铜盖,受水壶铜盖中央插一把铜尺,该铜尺长66.5厘米,尺上刻有12时辰的刻度,自下而上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铜尺前插一木制浮剑,木剑下端是一块木板,叫浮舟。水由日壶按次沿龙头滴下,受水壶中的水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浮剑逐渐上升,从而读出时间。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踏乡记之叹流水兮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