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9章 大朝


               < ?v=2022"/>     白红玉一听就不乐意了,权贵欺压弱小是常有的事情,但凭什么三个人在这里,就她白红玉要挨打?     她来到长安也才几个月,刚来就进入了冬季,不太适应气候的她多数都躲在屋中,同时也在琢磨着来年春暖花开之后自己该干点什么。     所以她还不太了解长安的险恶之处……     “那位长公主殿下很凶吗,但无缘无故的为什么要打人?再说为何是我,不是你们两个?”     李客卿体质最弱,跑了这几步喘的都快断气了,白气从她嘴里不停的冒出来,吸入的却是冷风,一下便被呛的咳了起来,样子很是狼狈,哪里还能顾得上说话?     白红玉则身强体健,和没事人一样,此时一副很有求知欲的样子。&#24378&#29306&#32&#32&#35835&#29306     吕乡君要比李客卿强些,喘匀了气息说道:“你还不知道,长公主殿下自小习武练剑,要知道你是耍剑的,定要跟你过上几招。     你还敢跟殿下动真格的?不挨上几下你又能过得关去?”     白红玉冷哼几声,看上去不很在乎,实际上心里也是一阵后怕,她们这些名妓最知道权贵之难缠。     就像吕乡君所说,她若是被长公主殿下盯上了,怕是要吃苦头,尤其她自负美貌,觉着被长公主见了,很可能引起对方的嫉妒。     女人对女人下起手来那才叫狠呢。     至此她们已经彻底失去了观灯的兴致,灰熘熘的跑出了皇城。     …………     天空飘起了雪花,长安城也渐渐安静了下来。     在寒冷的冬末时节,这个时候的人们没有彻夜狂欢的劲头,主要是实际条件不允许,这一晚到了子时,街面上的人流就稀疏了下来,子时过了,便看不见几个人影。     雪花纷飞间,让长安城染上了一层银白。     大唐元贞七年的元夕灯夜就此结束,这也标志着新的一年的到来。     正月十六,开年第一次大朝,头一个宣布的就是唐典的第二次修订结束,并打算在随后几年当中,对唐典进行第三次校正。     大唐如今可没有什么祖宗成法一说,修订唐典是连续性的,而非隔上一段时间修订一次。     这是中书的政务,大概是以五年为一个节点,收集朝中,以及各地的政务缺失,然后再在唐典中得以体现,很能表现出朝廷与时俱进的积极主动的方针政策。     同时也表现出大唐朝廷对前隋治政方向的不信任,隋末战乱的规模太大了,并不能都归功于杨广一个人的身上。     而且从两晋到南北朝,北魏,北齐,北周,南边的宋齐梁陈,再到归于前隋,几百年间,各朝走马灯一样换来换去。     这段时期政治和军事上都极其混乱,前隋虽说奠定了中原重归一统的基础,可它的政治军事体系还留着许多南北朝,乃至于魏晋时期的影子。     此时连续修订唐典,在李破看来是十分有必要的,虽然坏处也有,比如说改动太过频繁,容易让官员们无所适从。     可李破觉得还是利大于弊,唐典是大唐立国的根本,需要详实,厚重,而且必须要保证其合理性,也就是说适应当下的局势。     当初订立唐典的时候,天下还没有彻底平静下来,一些必要的强力措施依旧在唐典中得到了体现,尤其是刑法上面,偏于严酷,乱世用重典嘛。     后来修订的第二版唐典,是有鉴于立国之后国库空虚,国力贫弱,制定了很多激励农桑,增长人口的措施。     接下来再修订第三版,大方向上就又不太一样了,比如说加强中央集权,以及对各部大军的管制,稍微收紧田亩制度,对大唐的官制,人员进行严格的限制,刑法上也可以宽松一些等等。     其实唐典这种集政治体制于大成的东西,只要你想修订,不管用多少人力,物力,其实都是合理的。     不想修订的话,放在那十年二十年,估计也无人在意,只要能维持住朝廷的统治,得过且过的皇帝和臣子多的是,大家日子过的下去就成,费那力气干嘛?     可你要想有所作为,保证统治阶层的活力,那从典制入手就是个不错的方向,哪天人们开始喊祖宗成法不可变,而且你还真就变不了的时候,王朝的衰落便已不可避免。     现在没人敢跟李破捣乱,因为他就是祖宗。     …………     除了修订唐典之事,今年还要进行一次人口复查,元贞四年的时候,第一次人口普查结束,当时伴随着田亩制度的颁行,仓促了一些,还是不够充分。     很多失地的农民回到了田间地头,接下来又陆续有不少降军被解散,回到地方安置,当时为了尽快恢复生产,给予了农民大量的优惠政策。这候 章汜     农民安定了下来,贵族们也陆续回乡置产,或者是收回之前因为战乱而被迫放弃的田土,在这个上面,大唐基本上还是持有支持态度的。     贵族们有着财力物力,不管李破对贵族阶层有着怎样的成见,都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     郡县之间,贵族乡望是一支能够稳定地方局面的力量,贵族们回来了,大体上和后来胡汉三之流还是有所区别的。     很多贵族在乡间有着不错的名声和威望,百姓们见到他们都回到了故土,人心便也稳定了下来。     至于战乱之时,人们有着怎样的仇怨,大多数人都选择了遗忘。制大  制枭     农民们当时揭竿而起是为了生存,反抗官府的暴政,而当时地方贵族正是官府的代名词,那会很多贵族也确实是罪有应得,不能造福乡里也就罢了,还趁着天下大乱压榨乡民,你不死谁死?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就像当年李破南下马邑的时候,在山中见到的那些富户,他们带着乡人躲进深山,却还想着作威作福,于是就都肝脑涂地,成了山中的游魂野鬼。     但总体来说,当时是大势所趋,两个阶层本能的就碰撞在了一起,没有任何的理论指导,算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许多贵族同样也联合乡人,结寨自保,像李秀宁,苏定方,张士贵等人都办过这样的事情,甚至于李破本身,其实也是结合了地方势力,才从诸侯之间脱颖而出的。     等到天下平静下来,大家就又开始了另一场轮回,新的贵族阶层形成,大部分农民则还是农民。     换句话说,阶层这东西非常顽固,根本无法消除,只会打破旧有格局,然后重来而已。     自古以来,乃至于后来的历代王朝都证明了这一点,因为这关乎人性,谁又不想高高在上,俯览众生呢?     这是人类前进的动力,同样也造成了无法改变的顽疾。     …………     所以到了元贞七年,大唐准备再次进行一次全面的人口普查,接着根据调查结果会推行政治经济,军事上的政策。     因为大唐的府兵制度,田亩制度等等,都和人口户籍有着密切的关联。&#24378&#29306&#32&#32&#35835&#29306     大朝会开了一天,说明元贞七年要做的事情不比之前少,比如说临近的春耕,春天里还要进行一场科考京试,还有今年的各种工程项目,匠作监新创的几种技术也拿出来展示了一下。这候 章汜     夏天的时候,名医们还要进京集会,东海的大军要班师回朝。     林林总总,大朝会上都做出了初步的规划。     而且这些繁复的政事宣布完毕后,吐蕃……嗯,现在已经没有吐蕃这个国名了,代之的则是山南三国。     宣了香雄,苏毗,雅隆三国之人上殿,李破当庭赐给三国之人王服,印信,宣布三国各有其主,皆为大唐藩属,一应军政,王位传继,皆需报于大唐得知。     但凡有人私自行事,便为逆臣贼子,余人可共讨之。     区区两三年,大唐便把刚刚统一在一起的吐蕃给拆成了三个国度,回到了山南当初的原始状态。     接下来就很简单,文化认同呗,把中原文明输送过去,先将其拉入中原文化圈再说,至于同化,算了吧,高原那地方不是唐人能够随意去到的,所以人种同化只能交给后来人去努力了。     李破在时,只能保证三国不归一统,只要他们一直处于分裂状态,对大唐的河西地区就没多少威胁。     至于这种状态会持续多久,李破自然也不晓得,如今大唐的身躯已经几乎伸展到了极限,如果能把北方草原再纳入掌握之中,那么大唐的版图便会非常完整,是会让后来人很绝望的那种程度。     李破没有厚赐来者的意思,还命三国之人必须每年派人来大唐朝贡。     之后按照规矩,大唐会和三国通商,留一些质子在大唐任职,顺便派人给他们划定一下边界,警告他们不得互相侵犯,最多也就是派上些人象征性的驻扎在山南,时刻关注三国的动向等等。     一切其实都按照新罗的成例在办理……     至于细节上的事情,则还需要时间来商议,反正看他们也不着急回去。制大  制枭     此时香雄来的迷夏王子壮着胆子请求大唐皇帝陛下赐姓,这估计是他从鸿胪寺的人口中听到的,觉得是个好事,于是便提了出来。     ...(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六六闪读:www.663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