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六国宫的惊人变化


        赢麟下诏嘉奖姜尚。 又将捷报传遍秦地。 秦地百姓在知道贼军被上卿姜尚打得大败,无不感到精神大振,只觉得所谓的项羽,似乎也没有这么厉害。 姜尚名气暴涨! 人们都说他是姜太公转世。 人们都觉得陛下乃千古伯乐。 那种大军压境的紧迫与恐慌感降低了很多。 赢麟不立刻前去函谷关参战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他想给姜尚一次刷脸的机会,让秦地百姓以及山东六国的人都能认识他,这样以后更方便委以重任。 第二,赢麟并不是说每场战役,都身先士卒冲在最前线的,天下这么大,敌人这么多,若场场战斗都御驾亲征,那这皇帝还做不做了? 武关大败刘邦! 陇西驱逐匈奴! 赢麟通过两场大胜。 祭天降雨的传奇事件。 让他如今威望已经如日中天。 赢麟是秦人眼里的真命天子、绝世战神、盖世雄主。 英明神武的陛下都不急,说明山东叛军没有什么好怕的。 一个姜尚。 足以将他们挡在关外! 这反而有利于秦地正常运转。 赢麟很清楚。 项羽、范增为首。 诸侯联军兵锋依然非常锐利。 项羽在政治以及管理方面非常低能。 可在个人勇武以及军事才华没人敢小看他。 函谷关前的战役,短时间不会分胜负,双方接下来大概率会陷入一个为期较长、不断反复试探、反复切磋、反复进退的对峙期。 咸阳到函谷关很近。 赢麟与其长期驻守函谷。 不如坐镇在后方,随时保持观察。 战事一旦有变,又或者出现转胜机会。 他率龙卫以及白马义从,一天不用就能赶到! 赢麟开始在咸阳正常处理政务,他在子婴的辅佐之下,让颁布一道道优化、改革旧制的诏书,同时亲自参与到咸阳城的改造工作之中。 陛下如此淡定。 咸阳百信越来越放心了。 赢麟回咸阳第三天,他就前往六国宫,查看六国宫情况。 六国宫在短短十几天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每宫都建立了织布房。 宫女都在学习织布刺绣。 赢麟刚开始担心这些宫女会不习惯。 他在六宫转一圈下来发现,宫女们非但没有不习惯,反而一个个热情高涨,初来后宫之时,那种腐朽深沉的颓败感,似乎也在这段时间一扫而空了。 莫非真是劳动使人快乐。 劳动让人充满活力? 这或是原因之一。 不过绝不是主要原因。 如果现在走进这一个个后宫。 那么总能听到宫女之间,出现类似如下的交流。 “李公公探得新消息。” “韩宫昨日织布三百匹!” “我们齐宫不能输!今日要织布四百!” “姐妹们,我听说魏宫布置的蚕房已经开始养蚕了,我们赵宫酒窖要抓紧时间,赵人的酒可是最好的!” “什么?魏宫养蚕,赵宫酿酒。” “我们燕宫怎么能没有特产,快通知女官,与我们一起参谋。” “……” 赢麟可以引导之下。 六国宫形成了一股互相竞争氛围。 每个宫的宫女都会委托宦官帮忙打听“敌宫”情报,接着与本宫的女官一起研究,最后做出各种应对措施,绝不甘心落后于其他后宫。 难怪。 不到半月。 六大后宫充满活力。 这情景当然是众多原因共同导致的。 首先。 与每位宫女的切身利益有关系。 赢麟自掏腰包给六国宫丢了五千两黄金进行第一笔投资。 这笔钱不是小数字。 六国宫为抢占更多资源。 当然是拼命为本宫申请的项目。 赢麟发动宫女参加劳动与生产,从一开始就不指望小宫女们给自己赚多少利润,实际上六国宫生产多少利润,这些利润最终基本都会以各种方式回馈给六国宫。 甚至。 皇帝陛下还有丰厚的私人嘉奖。 说的再简单一点。 只要干活就有奖金拿。 赔钱算皇家的,赚钱算自己的,外加额外补贴、奖赏。 宫女也是人,也要花销的,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就只能拿固定的俸钱了。 深居后宫。 又不能出门。 新皇帝又不喜欢大规模寻欢作乐。 宫女们除每天打扫洗衣之类的杂物。 她们整天都无所事事,有零风险的创业机会,为啥不争取? 除基本利益外,还有一个让大部分宫女充满动力的动机,那自然就是秀女选拔了。 只要符合条件的宫女。 全都可以定期参加秀女考核。 虽说才貌是最重要的,但德行考核也极重要。 若能在后宫被评为优秀宫女之类的,就能更容易在秀女选拔中脱颖而出,从而踏上后宫升职记的第一步,有望成为皇帝陛下的嫔妃,而这是每位后宫之女的梦想。 以前是没有机会。 现在渐渐有一套清晰升职体系。 这些小宫女自然不甘人后拼命努力。 当然。 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参加秀女选拔。 不是每个参加选拔的宫女都能够入选。 即使没资格成为皇帝陛下的女人,哪也不妨碍生产与努力,宫廷生活条件比外面好太多,安逸、舒适、安全,宫女也已经可以申请回乡。 假如。 干个八年十年。 攒下一大笔积蓄。 那么回到家乡足以余生无忧。 这也就可以解释宫女们为什么如此热情。 赢麟对这样的结果是喜闻乐见的,几万宫女组成的六国宫风气变化,对整个帝国的制度改革将会起到深远影响,同时也是大秦帝国缓慢蜕变的第一步。     喜欢大秦:开局蚩尤八十一将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大秦:开局蚩尤八十一将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