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7章 一梦二十载3


        一组组的介绍完毕,又拉了几个人单独访谈,包括邓洁、郭肖珍、欧阳、小旭、作曲王立平。 自家的节目,当然不会没眼力见。 聊了聊拍完戏的经历,这么多年的心境变化等等。小旭也没说自己是伊莲总裁,就说做生意。 而且她的心境变化,她自己最清楚,没必要对外人透露,比较客套。 到这里,已经录了一个白天,中午还休息了会。 眼瞅着到晚上,大家都不觉累,索性录下去。 “我们找到了20年前,央视记者刘璐去圆明园采访的一个片段,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张国利示意大屏幕,放了段年头久远的录像片。 这段录像,许老师在网上看过八百次,这帮人却是第一次见。开头就在圆明园遗址,学习班的成员在晨练。 “练功的这些孩子们,既不是业余体校的学生,也不是戏曲学校的学员,他们是《红楼梦》剧组的一些年轻演员……” “妈呀!” 胡则红小声道:“我还记着那天电视台来,把我们折腾坏了。” “全程摆拍,全程摆拍!”邓洁道。 “许老师那天不在。” “嗯,没拍着他。” 小旭也记得清楚,当时钗黛角色已经确定,马上要离开圆明园学习班了,电视台忽然说来拍个片子。 拍完就转到了香山的第二期学习班。 她看着大屏幕中的主持人,在问一个穿着红衬衫,单辫搭在左肩,娇娇弱弱的女孩子。 “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陈小旭。” “是哪儿来的?” “鞍山,鞍山话剧团。” 那是19岁时的自己。 还有邓洁、沈霖、胡则红、东方闻樱这些已近中年的老阿姨们,盯着大屏幕,满眼都是青春的影子。 一群姑娘在一块读书,跑步,练身段,学琴棋书画。 里面有没来的尤二姐。 有已经作古的顾问专家。 有打扮土气的张俪和小旭,小旭拿着一个俄罗斯套娃:“这个像不像你?” “呀,这个像你!” “你们跟林妹妹关系怎么样啊?”记者问。 “我们俩呀,最爱打烙了。” “最爱什么?” “打烙了,又打架,又吵架。” 张俪操着一口川普,点点点她的脸蛋。 现场的一台摄像机,直对准小旭,不放过一丝一毫的表情变化和小动作。 导播忽生灵感,道:“做后期的时候,这段在底下放个小窗口,就盯她一个人。” “别人不用么?” “你说观众爱看谁?想看谁?” “行吧。” 导播这点很懂。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随着熟悉的音乐,片段播放完了。 大家都沉浸在回忆中,气氛平静又带着几分伤感。导播干脆缓了几分钟,然后才接着录。 按照流程,已经快收尾了。 “我想问问在场的,你们在剧组最难忘的一天是哪一天?”张国利道。 “就是我到圆明园报到那天,那天是84年3月31号,我17岁生日,我抱着生日蛋糕去的。” 饰演邢岫烟的李伊道,她以前叫李红红,改名了。 “我我我!” 胡则红举手要话筒,劲劲道:“我最难忘的是许老师买电饭锅那天!” “哎,对对!” “我也难忘!” “剧组之宝!” 一言既出,群声附和,张国利还介绍一下:“许老师就是现在非常著名的电影人许非,在红楼梦饰演贾芸,今天没能到场。” 胡则红接着道:“当时我们住在圆明园,吃的特不好,每天都是白菜白菜白菜。然后许老师就买个电饭锅,我记着是三角牌的。 哎哟,当天我们就吃了顿面条。” 邓洁道:“那会许老师头脑就灵活,时不时能赚点小钱,比我们都富贵。自打有了电饭锅,他就经常给我们开小灶。” “但主厨的是我,他手艺不精。”侯长荣也加入。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在筒子楼,许老师请假干什么事,然后回来。胡则红喊了一嗓子,许老师来啦!” 沈霖简直眉飞色舞,道:“好家伙,全楼人都下去了。一看他推着自行车,驮的全是好吃的。” “慢慢的这种行为多了,我们就给起了一个名词,叫下乡扶贫。”吴小东一本正经。 “哈哈哈!” 气氛欢快,还是喜欢唠家常。 七嘴八舌说了一通,张国利又问:“当时你们当中谁最调皮?” “陈小旭!” “陈小旭!” 异口同声。 小旭翻白眼。 袁枚(袭人)率先道:“总是搞一些精致的游戏捉弄人。” “她最爱给人起外号,管我叫怪味豆,我就叫她白耗子!”胡则红道。 “她还给王导起外号,叫什么来着……” “寂寞的小男孩。” “对对!” 王扶林也道:“小旭嘴损,自己又很敏感,容易生气。但大家知道她是外表刻薄,内心火热,加上年纪小也都让着。” “当时只有张俪能哄住她,要么就是许老师教训她。”胡则红口无遮拦。 张国利及时兜住,问:“欧阳是不是经常被她欺负?” “不仅是她,包括袁枚几个,都欺负过我。”欧阳道。 “可我了解一个内幕情况,说当时王导给你布置功课,要经常去恶作剧。一是跟大家尽快熟悉,二是多融入宝玉这个角色。” “我做了很多恶作剧不假,但主意全是陈小旭出的!” 跟着就讲了郭肖珍被骗的事情,郭肖珍嘿嘿乐。 小旭要过话筒,正经道:“实际上我没有跟他一起搞恶作剧,我只是把他的恶作剧提升到一个比较精致的境界。 我给他出主意,但我不出面,我怕他们找我算账。” “所以谁最坏,还是她最坏。”胡则红道。 “怎么能是我呢?张俪最坏好不好?” 小旭吐槽:“每次搞恶作剧,她都知道,但她从来不说,不说也就罢了,还偷偷看热闹……张俪最坏。” 噫! 全场的女人嘘。 小旭左瞪右瞪。 她真的很开心,当作一次老友聚会,怀念伤感固然有,更多的是愉悦轻松。 唠唠叨叨又没完,导播也不制止。 什么在圆明园偷菜啊,伙食不好装肚子疼啊,侯长荣给陈剑月买饼干啊……当年的趣事记忆犹新。 好容易结束,进入最后一个环节。 王导上台,谈了谈当年的筹备困难和各种阻碍。 张国利道:“《红楼梦》筹备期间,组成了一个专家顾问团,给予了很大帮助。时至今日呢,一些先生已经作古,一些年岁已大身体抱恙,无法前来。 但我们还是请到了其中两位……让我们掌声有请杨乃济先生!” “哗哗哗!” 全场起立,迎接一个白发老头。 此时,大屏幕放出一张顾问团名单:王昆仑、王朝闻、沈从文、曹禺、启功、朱家溍、周汝昌…… 这老头叫杨乃济,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主要搞旅游规划设计的。 他到台前,精神尚好,道:“当时《红楼梦》顾问委员会,18个顾问,加一个导演顾问一个编剧顾问,共20个。 这20个顾问呢,我是年龄最小的,当年49岁,如今69。 我主要做了幕后的一点工作,建了个大观园……” “哗哗哗!” 张国利又道:“下面这位,我想大家应该很熟悉,他既是顾问团成员,也是这部剧得以拍摄的最大功臣。 欢迎戴临风副台长,戴老!” 这个真出乎意料。 全场再度起立,张国利和王扶林过去搀扶,却见一个老头自己跨出来。 身量不高,戴着眼镜,穿着一件很旧很旧的风衣,见面就抱拳: “还认识我么?还认识么?” 戴临风苍老的太明显,此刻精神头却极好,双手展开风衣:“知道今天我为什么穿这件衣服么? 20年前,咱们开机那天,鄙人就穿着这件衣服。 我怕你们都不认识我了,特意把这件衣服找出来,大家见物激情,可能认得这个老头。 “……” 大家围成一圈,不少人眼圈泛红,因为当年确实很熟悉。 “当年我60岁出头,现在83了。 87年咱们拍完《红楼梦》,吃顿散伙饭。我当时说什么呢? 我说大家说声再见,各自保重,一句话很容易啊,但再想把大家聚齐,就不知道多少年以后了。 现在快20年才重新见面,今天再说再见,不一定又是多少年。 人就这么老了啊……” 老头情绪过于激动,没让他说太多,又搀送走了。 走到半截回身,又拱拱手。 “您保重啊!” “您保重!” ………… “滴滴!” 凌晨,一辆车停在百花深处巷口,录了快24小时的小旭终于回家。 开角门进去,里面曲径通幽,这一处那一处的灯光错落有致,既照明又装饰。 “唉!” 她挺累的了,想到还得走这么远的路才能进卧室就很苦恼。 高跟鞋哒哒哒点着地面,刚走了几步,前面突然窜出一人。 “啊!!!” “你要死啊!” 来人正是许老师,“怎么才回来?” “去袁枚那呆了会,她明天走。” “录的怎么样?” “我感觉挺好的……” 小旭想了想,笑道:“这样不错呀,大家都开心,到30年我们再搞一次。” “行啊,30年你别去,让她去。这样间错开来,既不冷清,也不太热闹。” “嘁,有本事你也去。” 小旭哒哒哒又往前走几步,然后停下。 “累了。” “嗯?” “累~了~” 许老师蹲下身,做背人状:“上来吧。” “嘻!” 小旭伏在他身上,感觉自己慢慢升起来:“你腰养好了呀,还能背动人呢?” “能量守恒懂不懂?我腰这会用了,过会就用不了了。” “呸!” “呸呸!” (感谢萌主。一共欠了四章加更,完本前会还上。)     喜欢从1983开始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从1983开始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