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0章 持续大火


        “《蜗居》撕开小人物的另一面。” “《蜗居》关注青年住房现状,海青:演完痛恨房价。” 曾经有一部都市电视剧很火,火到大街小巷都知道了,这部电视剧叫《奋斗》。现在有一部都市电视剧也很火,比当年的《奋斗》还要火,这部电视剧叫《蜗居》。 不管是《奋斗》还是《蜗居》,收视人群中,贡献最多、影响最大的都是大学生群体,年轻人群体。 尤其是《蜗居》,网络版只延迟电视版一天时间,大学生躲在宿舍里也能看完这部电视剧。 恰恰网上讨论《蜗居》最凶猛的也是这群大学生。用他们的总结,《奋斗》和《蜗居》的最大区别在于。 《奋斗》的编剧叫石康。纯爷们,确切年龄50岁;《蜗居》的编剧叫萧寒,大.屌丝,大概年龄24岁。 《奋斗》是一个老男人写的浪漫主义的奇幻故事;《蜗居》是一个大.屌丝写的悲情主义的现实故事。 看了《奋斗》,觉得故事好假;看了《蜗居》,觉得人生好假。《奋斗》也许会给人带来希望;《蜗居》一定会给人带来绝望。 《奋斗》说的是京城那旮旯的事儿;《蜗居》说的是星海这一面的事体。 《奋斗》讲的是年轻人如何盖房子;《蜗居》讲的是年轻人如何买房子。 《奋斗》讲了几对年轻无知的男女的混乱爱情故事,主讲‘情’;《蜗居》讲了一帮青春渐逝的男女的疯狂同.居故事,主讲‘性’。 《奋斗》努力把青涩理想的青年慢慢塑造成成熟稳重的男人;《蜗居》试图把青涩理想的青年快速改造成爱慕虚荣的女人。 《奋斗》让女人不相信男人;《蜗居》让男人不相信女人。 喜欢《奋斗》的观众有些真的去奋斗了;喜欢《蜗居》的观众有些真的当二.奶了。 《奋斗》是冷酷现实的迷幻剂;《蜗居》是残酷现实的催化剂。 《奋斗》满足了80后最后逝去的一丝幻想情节;《蜗居》刺痛了80后正在面临的一个严酷现实。 不得不说,这样一连串的排比句,十分淋漓尽致的剖析了《蜗居》与《奋斗》的内涵。 与前世版本的《蜗居》略有不同的是。萧寒在写剧本的时候没有美化宋思明和郭海藻的爱情,而是通过很多细节方面,来刻意的丑化,价值观上还是很正确的。 但,不可避免的是,老婆拍的《蜗居》中,刻画的现实更加残酷,除了小贝以外,人物都被或多或少的丑化,让很多大学生甚至觉得有些夸张了,恐怖了。 譬如一位网友就这样说:“刚看完《蜗居》时,就跟男朋友莫名其妙地大闹了一场。后来想想。这部电视给我带来了很多危机感、恐惧感。可是,无论如何。我们还是应该保留自己思考的能力,社会现实毕竟不完全是如此,我们不是生活在别人的模板里,自己的能力就算再渺小,也有做正确或者错误决定的能力。” 这些大学生还带着对社会的最后一丝美好幻想,去努力的把社会想象的更符合自己的期待,事实就是,等过了几年,回过头时在看,他们就会发现,其实《蜗居》还是太美了。真正的现实,人吃人是不吐骨头的。 在这些喧嚣的讨论声之中,《蜗居》真的成为了一种现象级的名词。 专家学者纷纷对《蜗居》发表看法,同时也更多的在讨论房价问题,一部《蜗居》彻底将房价如此鲜明的摆在了所有人眼前。 在这些讨论背后,另一种讨论,也悄悄的进行着。 这些讨论主要集中在萧寒的粉丝群体中,以他微博的独属吐槽板块为大本营,上演着发帖与回帖。 “看完《蜗居》后,发觉自己被萧寒吓着了,这还是我心目中励志阳光搞笑的少爷吗?这完全是一位消极主义者对社会绝望的呐喊,这根本不该是萧寒拍出来的作品。” “是呀,看完《蜗居》之后,整个人都不好了,回去听了好几遍《老男孩》才缓过气来。” “这反差太大了,要不是新闻看多了,我真怀疑《蜗居》是不是萧寒写的。” “不喜欢《蜗居》。” “我也是,不希望萧寒继续写这种类型的片子,《速度与激.情》才是我的追求。” “少爷一直说不希望自己的风格被人固定为喜剧,爆米花导演,他做到了,但是感觉一下子改变的太大了,多拍一些类似《老男孩》和《父亲》这样的片子过渡过渡啊,《蜗居》用力这么猛,真心吓坏了。” “还好他写的《速度与激.情3》的是喜剧片加动作片,不然我真害怕,自己是去看还是不去看。万一再看一部电影版的《蜗居》,那就难受死了。” “一直想不通,萧寒怎么写出来《蜗居》的,风格反差太大了,跟他以前乐观主义完全是两码事。” “其实我倒是并不奇怪,萧寒以前就在采访中说过,他是悲观主义者,他度过了一段非常痛苦的岁月,看了《四大名助》你们就知道。喜剧一面是他的伪装。或许他们这些有才华的人,都是这样子,星爷拍片子那么搞笑。私底下都说他连笑都欠奉。不是有人说吗,天才和疯子只有半步距离,明白了生活的悲,才能更好的创作出喜来。” “我觉得《蜗居》蛮好的。看完后感觉自己懂了很多。” “总而言之,不喜欢《蜗居》,但是推荐大家看一看,恶心归恶心。但是一部好电视剧,现在国产的好剧不多了。” “.............”     喜欢都市之老婆是女神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都市之老婆是女神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