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思娘大喜


        往后几日,珑汇平静的就像是一滩湖水,偶尔起了几阵风,湖面扬起粼粼波光。 也不过是隔壁老刘家的鸡入了老陈家的家门,可老刘家非说是只鹅。两家从街头吵到了街尾,最后闹到了曾有才那里。 这事情在乡野地界十分常见,曾有才很有经验,当下让李叔治了桌酒菜,请两家人吃了一顿,有鹅又有鸡。 “你们要是再争,那本官也没有办法,你说是鸡,他说是鹅,索性在这吃了,随后老刘家出只鸡,老陈家出只鹅送到县衙来。但如果你们还是纠结于蛋的话,那本官确实没有办法。” 曾有才摊手望着两家人。 琐碎的事情虽然烦人,但总比命案来得好,他很乐忠于调解两方纷争。 老刘家一听,自己家本就有一只鸡在老陈家,自己还要出一只鸡到县衙来,岂不亏本? 心里这么一合计,扭捏着将真相说了出来,最后鸡也退了,事也完了。 曾有才望着一桌酒菜笑,派人去请沈寂。 九月初千澜的腿大好起来,已经能够下地走路了。 廖府的稻谷也都收割好,今年是个大丰年,廖望赋笑的嘴巴都合不拢,请了千澜一家人以及县衙的沈寂等人来吃酒席。 上月底沈复就因为朝堂的事情回了京城,临走那天去拜访廖氏,哪知沈寂也凑了过去。 那天他们聊了什么不得知,但沈复气呼呼的离开,在门口还吼了沈寂两句“不肖子孙”。可见不是什么大好事。 千澜问他,他也就笑笑不语。 这让她更加好奇,一连几日都去追问,可往往无疾而终。 偏生廖氏也不说,但从此以后她对沈寂的态度好了不少,让赵霁差点以为自己母亲另收了个儿子,不要他了。 当天夜里就抱着被子哭了一场。 第二日县学夫子以为他晚上不睡觉,白天没精神还将他私下里狠批了一顿。 赵霁很是委屈,一连几日不搭理沈寂,此番在酒宴上见着,更是瞪着沈寂不放。 众人筹光交错间,千澜小声地问亲弟弟:“霁哥儿,沈大人近日是不是与你有什么过节了?” 赵霁仰头,小脸拧巴的很,嘴巴差点要嘟到天上去。 “哪里,没有啊!” 死鸭子嘴硬。 千澜不信:“你确定没有?” “阿姐希望我们有点什么过节?”赵霁轻睨她。 “那倒没有。” 千澜没再说话,夹了一块酱猪肘子放自己碗里。 沈宸却被沈复留了下来,说让他跟着他五哥一同回京。沈宸自然很乐意这样的安排,没有父亲在身边管束着,十五岁的少年郎更显得容光焕发。 廖望赋似乎很喜欢他,让他坐在自己下首不提,还隐隐有种想招他做孙女婿的感觉。 吓得念娘从头到尾都没好好吃口饭。 幸好沈宸身为礼阳县主的儿子,早前家里就已经在准备为他说亲了。 最后廖望赋拉着沈宸,言语已有些醉意:“你爹与我算不打不相识,爷爷同你说,宸哥儿……你取字没有?——你才十五,想来还没有。” “你爹此人,刀子嘴豆腐心,心是好的,在朝为官尽职尽责,深谙伴君之道,沈家子弟除却沈敬,能担起沈家的人其实是你爹。唉!是沈家,是侯府拖累了他啊!” 哪怕是沈宸为人子,沈寂为人侄,他们两人也从来摸不出沈复是怎样的人。 廖望赋能这样说,几人不太敢信。 毕竟沈复从来庸庸碌碌。 但庸庸碌碌的他却娶了县主,成了南安王的女婿。如今官拜正三品,位高权重。 这若没几分能力,连千澜都不信。 廖望赋又拉着沈寂,“沈大人,你有时也可多与你叔父交交心,爷爷骗不了你的。我活了这么些年,京城事也见过些大大小小的,在朝堂做事既要昏聩又要精明!” 沈寂兄弟二人连忙称是。 廖望赋感叹道:“如今是你们要去奔赴前程了!我已老矣,今后廖家全要瑜哥儿一力撑起,也要仰仗诸位相助。” 说到这里已有些伤感。 廖氏道:“父亲哪里老了,您是正当益年,日后瑜哥儿成家立业,还要您带着曾孙玩儿呢!” 廖望赋听闻,高声笑了起来。 一顿饭吃的宾主尽欢。 …… 时间如流水,日出日落间便消逝不见。 很快到了九月廿六,宜嫁娶、纳采、出行、开光,也正是思娘的大婚之日。 一大清早千澜就被廖氏叫醒来观礼,她整个人迷迷糊糊,直到坐上马车那一刻她才清醒。 今天思娘要出嫁了! 对于来到这里以后亲历的第一场婚礼,千澜有着十分的好奇,等马车一停,她便一股脑儿下了马车,往思娘住的院子飞奔。 廖氏叫都叫不住,嗔笑道:“这丫头,这样急做甚,又不是她成亲。” 赵霁一旁哼笑:“她怕是想要嫁了!” 廖氏看向自己的儿子,“你很巴不得你姐嫁出去?” 赵霁小小的身躯扭了扭,眉开眼笑道:“她要是想嫁,尽早嫁了也好,我先去找瑜表哥了。” 说完也跟着飞奔下去。 廖氏哭笑不得,只好让凌云跟上他。 千澜由丫鬟带着进入思娘梳妆的屋子,里头已经汇聚了不少的人,都是些与外祖家有往来的亲友。 思娘已经绞过面,由全福娘子在梳头,道着:“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的喜庆词。 千澜环顾屋里众人,大都是些她没见过的生面孔,从小到大她最不喜欢的就是这样的场面。但还是慢慢走到杨氏身边,向她见礼,又向诸位夫人太太屈膝万福。 “恭贺思姐姐大喜,祝愿姐姐与姐夫幸福长久,琴瑟和鸣。” 思娘羞涩一笑,轻轻扯扯她的衣袖以示谢意。 人群里有个穿靛蓝褙子的妇人上前道:“这样标致的人儿,我却未曾见过,是你家那位表小姐吧?” 杨氏掩唇一笑,“正是我那京城来的外甥女。” “你母亲呢?”杨氏扭头问千澜。 千澜道:“母亲随后就到。” 话音未落,廖氏就从门外进来。     喜欢疏妆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疏妆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