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横扫昌邑

    却说二王交火,再度与北燕在元国属地用武。吾梓须看准良机,便与诸将但就曾经崇楼所决议的惊世大计再议短长。期间局势已明,便要定下此番先锋之人。吾梓须以此询问在场诸将,然而话音未落诸将之中便有一人主动请缨。
    吾梓须目光所及,便落在此番主动请缨之人的身上。此人非是旁者,正是新归降到国卫府自己麾下的穆侑俭。
    吾梓须但见穆侑俭主动请缨,心中自是欢喜。
    自从自己降服穆侑俭以来,便按照崇楼预先拟定的计划,对穆侑俭待之甚厚。穆侑俭心性纯良,本是感恩之人。更兼为人忠烈,故而深得吾梓须信任。此番主动请缨,不用多说,自是有向自己便施报答的意思。
    吾梓须心明于此,只恐穆侑俭为人太刚。便既自去,亦恐有失。
    斟酌少时,便与穆侑俭道:“将军请命出征便为先锋,我自放心。然而将军虽有勇武,毕竟智略不足。此番你为先锋,我且让崇楼将军为帅。和你一并前往,不知你意下如何?”
    穆侑俭叩首,言道:“末将自归顺以来,便受大人恩义。此番出征,必当效死以报大人知遇之恩。末将勇武沙场,自少机辩。大人派遣崇楼将军作为主将,末将自是心服口服。”
    闻听穆侑俭所言,吾梓须大喜。以此加封二人,便领大军三万,克日便取南境二王之地。自己则与其余诸将固守驷马城,以防不测之余,也好避免二王闻听后方之事从后掩杀发难。一者提防二王,其二便是筑建防垒,抵御北燕日后攻袭。
    放下吾梓须与国卫府其余诸将留守驷马城如何调度不提,单道崇楼奉命便为主将,更使穆侑俭为先锋领军直取南境二王属地。
    既取南境,便率先取道昌邑。昌邑边关屈城,看似不大,实乃要地。屈城若破,但以崇楼所见便如同打开了整个昌邑之地的门户。大军一路向北,便可直破昌邑王都。故而由此决议,便率大军直奔屈城而来。
    既至屈城,崇楼便在城下挑战。屈城守将闻讯,便自列军于屈城城下于国卫府大军对垒。穆侑俭身为先锋,一马当先而出。屈城守将不识穆侑俭之名,便引部将与战。穆侑俭纵马而出,手中双锏起处,连斩三将落马。屈城众军骇然,不敢与战。守将震怒,便于暗中拈弓搭箭。一箭离弦,正射穆侑俭右臂。穆侑俭震怒,纵马直取守将。守将畏其勇,便引军撤。不想穆侑俭马快,不等他回城便从后面赶上。手中金锏起处,便既将守将头颅打碎。一声断喝之间,余者尽皆下马请降。崇楼大喜,以此便得屈城。
    屈城既下,昌邑门户便成洞开之势。
    崇楼以此为势,便要再取昌邑王都。穆侑俭闻讯,便来再向崇楼请命攻拔。
    崇楼道:“非我不肯见用将军,只是将军此役右臂遭遇流矢,不若权且在屈城休养。夺取昌邑之事,我自前往便可。”
    穆侑俭道:“身为战将,纵横沙场之间受伤岂非常事?如今不过小伤而已,元帅何须这般介意?末将既受吾梓须大人厚恩,正当于此战厚报。岂可因一时小伤,便自休养?”
    崇楼点头,由此不在担忧。待安排好了屈城诸事,便起大军仍以穆侑俭为先锋直取昌邑而来。既到昌邑城下,屈城琐事也都报于太守得知。闻听国卫府驱兵来取昌邑奏报,太守便即震惊。高挂免战牌的同时,也遣密使而出欲调裴寅婴归国。然而密使方出,便被崇楼截获。崇楼大怒,斩杀使者之余,也引大军四面围城。大军并分四门日夜攻打,昌邑守将因此疲惫不能固守。无奈之下,便自遣使而出,想以拖延之计诱得崇楼就范。
    崇楼识破,假意许诺缓攻,实则暗中自有调度。
    待得夜晚,城头守军多日疲惫松懈之时,崇楼密遣一军暗中摸上城楼。不等守军防备,便自将其尽数结果。城楼守军既破,城门便即洞开。崇楼见得了势,便引军趁势杀入城中。一路疾驰,直奔太守府邸。太守惊惧,便要出逃。迎面一军赶来,为首正是穆侑俭。
    灯火通明之间,穆侑俭便已认出太守。当即以手中双锏点指,喝道:“城门已破,尔上不下马受降,更待何时?”
    太守畏惧,拨马便逃。穆侑俭纵马赶上,收起一锏便重击在他背上。太守一声惨叫,便即跌下马来。以此呕血不止,就此而亡。
    太守即死,昌邑都城也尽被国卫府攻取。崇楼不肯歇兵,便取大军以昌邑为原点,便成席卷之势。四面城邑得讯,无不闻风丧胆。但见国卫府来攻,十有九降。因此不过一月光景,昌邑全土便已皆在国卫府掌控之中。
    崇楼既取昌邑全土,便修书向吾梓须报捷。吾梓须闻讯,甚为欢喜。就此加封崇楼与穆侑俭,自然不在话下。表奏由此送达昌邑,崇楼与穆侑俭欢愉之间,二人也开始再谋攻取中庸之事。
    中庸之地,自与昌邑相连。因其精锐尽在前线,目下国中也无太多军马。
    崇楼以此谋计,便与穆侑俭分兵而行。自己取路于东,穆侑俭则率军径取南境。以此共同合力而攻,便会猎于中庸都城之下。穆侑俭领命,便即率军而去。大军既出,便取奇袭。不等中庸边关做出反应,便既连夺十二处城寨。中庸南境边陲守军无不闻风丧胆,战报便如雪片般报入中庸都城之内。
    此时的中庸王主,便是泰颌之子泰康。此人年幼儒弱,既闻国卫府大军倾势而来,便不禁因此惊恐成疾。朝中诸臣闻讯,多来探望。
    泰康叹道:“今番国卫府派遣大元帅崇楼前来,更兼元国旧将穆侑俭勇不可当。我司马大元帅身处前线,我国精锐已全都还在元土未归。似此形势,孤王确当如何论处?”
    群臣道:“大元帅虽在西境未归,国中大长老庄秦尚在。此人素有谋略,可堪大用。如今情势危急,大王何不唤他问计?”
    泰康大悟,便使人速去请庄秦入宫,以此商议大事。
    这正是“家贫困顿思孝子,国乱危难想忠臣”。预知庄秦入宫见解怎样,中庸战局又当如何?且看下文。喜欢诸国志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诸国志六六闪读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