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互有心计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团结起来,一致抗日!” 一进入到上海,游行的队伍随处可见,高亢的口号声此起彼伏。 卢沟桥的枪声,惊动了全中国。 宛平的炮声,唤醒了全国民众。 事变次日,工农党通电全国: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 而委员长则提出了“不屈服,不扩大;不求战,必抗战!”的口号。 全民族团结在了一起! 身为“钦差大臣”的孟绍原,一到上海,立刻拜见了上海区的区长周伟龙和书记程义明。 此时的两人,面色凝重。 尤其是周伟龙,香烟是一根接着一根的在那抽着。 “戴处长的意思都在这里了。”孟绍原也不废话,把戴笠对于上海的安排逐一仔细说了一下: “同时,为了避免日军在上海有所军事行动,戴处长决定在虹口、闸北、吴淞、江湾等处设立潜伏组,每组十名组员,配备一部电台,严密监视日本人的动向。” “我看沈醉他们行。”周伟龙一听便说道。 “这个。”程义明随即便反对:“让沈醉去担任潜伏任务,似乎不太合适,我看还是再仔细斟酌一下。” 孟绍原只有苦笑。 刚到上海,就被迫键入了上海区区长和书记的矛盾之中。 在军统的高干中,程义明的学历是比较低的,最早来到上海,在“广东汽车公司”当学徒工,属于最底层出身。 他能够有今天,完全是靠着自己一步步爬上来的。 而他也是“虹口派”的幕后老板。 沈醉得不到周伟龙的喜爱,却被程义明当成了个宝。 一旦日本决定扩大战势,在上海开战,那么潜伏组将会非常危险。 程义明当然舍不得和自己在一个战壕的沈醉去冒险。 “周区长、程书记。”孟绍原牢记着戴笠交代给自己的任务:“潜伏组的设立,是戴处长亲自制定的,这点绝无商量余地。委派一名组长,组员、电台报务员,由组长自行挑选,务必在八月份之前,把全部潜伏组组建完毕,不得有误。 我建议,虹口、闸北的潜伏组,由周区长任命组长。吴淞和江湾,则由程书记任命组长。组长,必须是老资格,有经验。虹口是日军驻军基地,比较危险,所以将派遣两个潜伏组。而这第二个虹口潜伏组,由我的人进行潜伏,不知道两位以为如何?” 周伟龙和程义明再无异议。 孟绍原刚到上海,进行潜伏这样重大危险的任务,他完全可以袖手旁观,而且有充分的理由。 可是现在他主动承担起了一个潜伏小组的任务,那在上海的区长书记还有什么可多说的? “孟主任,辛苦了。那就按照你说的去办吧。” 周伟龙和孟绍原算是“老相识”了,知道这次孟绍原是带着尚方宝剑来的,再加上这是自己把兄弟戴笠的安排,所以第一时间做了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坚定的站在孟绍原这一边。 程义明自然也没什么话说。 孟绍原是戴笠在上海的代理人,身先士卒,那还有什么可以多说的? “情况紧急。”孟绍原看了一下时间:“周区长,程书记,我就不留你们了,上海的工作无论如何不能出现任何岔子。” 周伟龙和程义明出去的时候,心里都在那里打着自己的算盘。 怎么把这位年轻的钦差大臣拉到自己的阵营来。 周伟龙自恃自己是老资格,又是戴笠的盟兄弟,孟绍原也是戴笠的亲信,两边交流合作起来自然要方便上许多了。 程义明没有周伟龙那么硬的靠山。 他曾经参加过工农党,还去莫斯科留过学,只是后来却被莫斯科的“红色职工国际”给开除了。 正因为他的这段经历,才被特务机关看中,直接给了他一个少校股员,然后一路靠着自己的努力,坐到了今天的位置。 这是他的优点,也是他的“污点”,曾经被不少政敌攻击过。 此刻日军在卢沟桥悍然进攻,是国家危急存亡关头,却也是个人的一次机遇。 怎么把孟绍原和自己捆绑在一条船上? 陈荣阳! 对,就是这个年轻人。 他是孟绍原在杭州警官学院速成班的同学,两人关系不错。 而且陈荣阳学成归来,自己还刻意栽培过他,当做自己的心腹使用。 要接近孟绍原,必须要通过这条路子才行。 其实这个时候的孟绍原,也知道周伟龙和程义明心里在打着什么算盘。 怎么在两个人中间搞平衡? 怎么尽量的压制住矛盾? 这其中要做的事情多了。 “主任,许成波来了。” 骤然被人从“科长”称为“主任”,孟绍原还是有些不太适应,怔了一下:“啊,让他进来的。” 进来汇报的是他在上海监察办公室的助理,吴静怡。 吴静怡,女,二十六岁,上海本地人,民国二十二年加入力行社,中尉。已婚,丈夫为银行工作人员,婚后育有一子一女。 丈夫至今不知其真实身份。 这是第一批来到上海的袁忠和,亲自帮孟绍原挑选的助理。 第一她的资格比较老,又是上海本地人,熟悉上海情况。第二她是个女人,做事比较精细认真。 然后就是最重要的一点了,她没有参与到任何一个派系中去。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喜欢迷踪谍影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迷踪谍影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