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1章 襄阳城下

襄阳城内,一片大乱。 朝廷兵马收纳张绣,大败文聘,席卷了整个南阳。 在小长安聚之战后,陈暮重新整顿了一下兵马,于数日后继续南下,兵锋直指襄阳。 襄阳城区位于汉水南岸,此时整个襄阳都十分恐惧,因为城内兵马很少。 之前说过,刘表的总兵力虽然多达十二万之众,但水师几乎占了一半,陆军只有五六万左右,并不算多。 其中水师分为襄阳水师,江夏水师以及长江水师,江夏水师占据了水师当中大半,兵马数量达四万,而襄阳水师的兵力很少,不足一万。 陆军还需要留守各处,五六万人其中至少有一到两万需要分散各地关隘,如巫县秭归、上庸房陵等益州进攻荆州的道路。 因此襄阳城实际可用兵马陆军不到五万,除开文聘率领的两万人北上之外,长沙张羡叛乱之后,刘表派了外甥张允前往江陵平叛,也带了两万人马前去。 结果就导致整个襄阳城目前只有数千陆军以及七八千水师,总兵力只有一万多人,可以说眼下的襄阳,兵力非常空虚,防守力量严重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刘表又急又气,连忙叫蒯家兄弟和蔡瑁等人前来商议,众人商议了之后,最终定下计策,只能叫来黄祖回援。 虽然这意味着荆州将彻底失去对扬州的窥伺,但现在连老家都没有了,就别想着得陇望蜀了,先保住自己再说。 于是在数天前,得知文聘大败之后,刘表就已派人去江夏找黄祖回来,令他顺着汉水北上回襄阳。 黄祖接到这条命令之后也犯难。 难的不是回不回去的问题,而是怎么回去的问题。 长江江面有多宽,最宽处能达七八公里,最窄处也有一里来地。 荆州水师在长江上大型楼船随便跑,多少吨都没问题。 可汉水呢? 最宽处不过三百多米,最窄处只有八十米,水深也远不及长江。 江夏水师的楼船可不是陈暮在洛阳造的那种千人级小楼船,而是能载三千人以上的大楼船。 当年陈暮灌粘水淇水加上洹水三条河流的水流量,只能派三艘载千人的楼船在江面上航行,水深是够,但江面不够宽敞,因此三艘小楼船已经是极限。 而江夏水师根据记载,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意思是船只数量有几千艘,想让这几千艘船大规模北上,以汉水的宽度根本不够。 除非黄祖放弃超大型楼船,只用艨艟斗舰等中小型运兵船逆水划上去,而且还得分批次,不能一次全去。 犹豫再三,黄祖只能这样选择,四万人的军队留下一万人防守沙羡,其余水军放弃大型楼船,用中小型运兵船分批次北上。 汉代运兵船小到先登、走舸、露桡,每次只能运兵二十到三十人。 中等船只则是艨艟斗舰,可以运兵三四百人。 但逆水而上,且还是手动划桨,运兵过多会导致船只航行缓慢,因此每艘船又得减掉一半人数来减轻负担,加快航行速度。 如此一来,小型运兵船每次大概只能运十多人,中型运兵船只能运一百多人。 想把三万人一次性运回去得,小船得一千多艘,中型船一百多艘,是一个非常浩大的工程。 更重要的是,汉江不够宽敞,船只太多会导致拥堵。 所以黄祖被迫分了三批,利用中小型运兵船,每次一万人,计划五天之内把三万人全部送回襄阳。 结果就是这几日汉江江面上倒是颇为壮观,每天都有数百艘先登、走舸、露桡等小船,以及数十艘艨艟斗舰浩浩荡荡北上。 江上千帆竞技,密密麻麻的黑点塞满了整个江面,简直是一片勃勃生机,万物竟发的境界。 最糟糕的是,偶尔还因为船只过多,江面太窄而发生拥堵事件,甚至还出现了几起撞船,船毁人亡,在没有战事的情况下损失了十多名士兵,弄得江夏水军一阵鸡飞狗跳。 在这种混乱的情况下,江夏水师磕磕绊绊,好歹是回援了三万人马到了襄阳。 而此时陈暮也已经整顿好了兵马,近六万大军挥师南下。 襄阳城北面是汉水,南面是岘山以一条小河叫做襄水,因为位于襄水北岸,所以才称之为襄阳。 后世襄阳城分为南岸和北岸,南岸是襄城区,北岸则是樊城区。 但在汉代,江北不止只有一座樊城,还有一座邓城,位置是在樊城的西北方向约十里左右,离汉水距离约二十里,周围草木旺盛,田野无数,而历史上诸葛亮所耕作的地方,就在邓县辖区。 之前刘表是派文聘驻扎邓县防御江北,但如今这种情况,只能全面龟缩进襄阳和樊城,把主力全调回来。 只不过樊城离襄阳更近,且从清河取水,环绕整座城池,在拥有约六七长宽的护城河保护下,刘表才派人在樊城驻军防守。 因为即便樊城被攻破,城里的人也可以坐船从清河跑去对岸的鱼梁洲。 如果没有护城河,他是万万不敢派人防御。 如今整个南阳除了随县以外,几乎都落进了朝廷手中,包括随县也已经岌岌可危。 虽说随县地处大洪山山脉和桐柏山山脉之间,乃是战略要地,但奈何它不是一个山谷,两座山脉之间相距一两百公里,根本不是什么险要的关隘。 所以除非在随县派重兵把守,否则光靠随县的地形,不足以抵挡朝廷大军。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喜欢三国之谋伐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三国之谋伐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