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历城城下

历城? 刘衡和李恒皆是面面相觑。 历城只是一座小城市,城矮墙薄,一点都不好防守。 最关键的是,他们的家族都在东平陵,所有的奴仆、家产、田地,都在这里。 不管是从城池厚度以及城内防御设施来看,还是从自身利益着想,东平陵才是首要的防御地点才对。 “为何是历城?” 刘衡问出了心中的不解:“东平陵为济南治所,城池可比历城大得多,城墙也厚得多。” 荀彧自然也有他的道理,笑着解释道:“历城为进入济南的中枢,北面是济水,南面是泰山,横于中央,可阻拦敌军。若是枯守东平陵,敌人完全可以不来攻打,选择北上渡过济水偷袭高唐,届时南北夹击,明公就会非常危险。” 李恒担忧道:“可是历城也并非完全阻挡得住敌人,若是他们绕开历城,直取东平陵该如何是好?” 荀彧说道:“若是这样的话,敌人就是孤身来犯,粮草必然不济。我此番率领兵马前往历城,同时也会派人前往茌平找黄汉升与太史子义求援,只需要坚守数日,等到援军抵达,敌人必会不战自退。” “原来如此。” 二人虽心有疑虑,惴惴不安,但既然荀彧坚持如此,也只能这样了。 他们不知道,荀彧去历城确实是最好的选择。 之前说过,历城、祝阿、茌县三座县城其实就是后世济南市的三个区,济南人都知道,北面就是黄河。 然而汉朝的时候,那条黄河就是济水,而南面就是泰山。 此地的地形跟虎牢关很像,北面是黄河,南面是嵩山,处于河流与大山之间,可谓是交通要道,兵家必争之地。 如果荀彧放任许攸率领的偏师把这里攻下,那么许攸则进可攻,退可守。 进在哪里? 在高唐。 祝阿的位置就在长清区,此地和历城之间,就有渡口过河,渡过济水。 济水一过,就到了高唐身后,此时如果袁绍南北夹击,派出兵马绕过平原,直接袭击龙凑渡口,抢夺了渡口之后,在许攸军的掩护下渡河,那么高唐就危在旦夕。 所以历城的位置就十分关键。 因为当时的济水仅仅只比黄河小一点点,也是一条巨大的河流,如果不靠渡口的话,几乎难以过去。因此只要控制住了历城,许攸军想要在有军队骚扰的情况下安然度过济水,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且最重要的是,即便许攸没有选择渡河进攻高唐,如果荀彧不管历城,许攸大军将这三县夺下,占据了这处黄河与泰山之间的隘口,几乎相当于是董卓军把虎牢关送给关东军一样,敌人随时可以进攻腹地。 到时候源源不断的冀州军就会从济北国进入青州,他们就如同被人扼住了咽喉,蛇被打了七寸,只能被人家进攻,而没法做出任何反制手段。 那退又在哪里? 你家重要隘口被人家占据,人家还不是想退就退? 所以说,此地对于青州的重要性,其实就相当于虎牢关于洛阳,剑门关与四川是一样。 只要守住了此地,源源不断的袁军就可以通过济北国进入济南国。 而且过了济水就是高唐,高唐是黄河最重要的渡口,也是青州防区设置的最后的防线,高唐一失,黄河天堑就没了,后面再无险可守。 如此重要的地方,荀彧自然不可能放给敌人。 当然。 除了地形以外,司马俱也很重要。 现在司马俱的残兵还在茌县,荀彧如果在东平陵的话,司马俱那边的兵马就毫无作用。 他若是去历城,即便敌人占据了祝阿,历城与茌县还能成鼎足之势,将敌人拦在通往济南的入口处,等到援军抵达,就有反败为胜的机会。 所以荀彧敏锐地察觉到了历城的重要性,抛弃东平陵不管,也得先去历城再说。 做出决断之后,荀彧立刻动身,让召来城中守将召集人手。 实际上东平陵也不是完全没有兵力,作为济南的治所,此地有郡兵五千余人,但分散在各县,历城祝阿等地就各有一千,东平陵也有一千,其余分散在漯阴、著县、东朝阳等地。 除此之外,还有数千运送粮草的辅兵。青州实行募兵制,且奉行兵在精而不在多,因此战兵素质较高,人数相比于冀州较少。 但很多上了年龄的老兵不愿意退休,继续留在部队里,这些士兵就成为了辅兵,也相当于预备役。 老兵们的普遍年龄基本都在四十岁以上,不少都是刘备黄巾之战以及陈暮入主青州做刺史时,收拢的青州黄巾,如今十多年过去,虽荒废战事,但战斗力应该还是有一些。 得知后方出现战事,老兵们踊跃参加,等到第二天的时候,就已经有两千多名辅兵转入战兵的行列,其中就有现在担任东平陵县尉的胡平。 胡平今年也三十五六岁了,青州募兵制是以二十到三十岁之间的青壮组成的精锐战兵为主。按照陈暮制定下的军队规划,如果到三十岁之前还没有成为低级军官,普通士兵基本都要退伍,回去种田作为劳动力。 主要也是当时青州还是典型的人少地多的情况,虽然已经有六百万人口,可到处都可以开垦荒地,所以急需要劳动力。三十岁退伍,分了田地,娶妻生子,不至于耽误了人口生育和粮食生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喜欢三国之谋伐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三国之谋伐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