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你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三十多艘大船停靠在了港口,已经收起来的船帆仅仅留着桅杆就已是遮天蔽日。 岸上的士兵纷纷上去帮忙牵引船只,船是不能直接靠岸的,这样会搁浅,因而必须利用船锚停在海岸线外,然后用小船拉着绳索牵引往岸上拉。 郑和下西洋的时候,用的宝船长四五十米,有数千吨重量,基本就是靠这个办法才能驶离岸上以及靠岸停船。 卢国船坞口建设了大量停泊位,由木头制造,青州的造船业不如明朝发达,因此这些船只只有二三十米长,一千多吨,放下大量小船,有无数士兵踩踏木浆,牵引大船靠近。 陈暮坐着一只小船靠岸,这种小船具备了脚踏桨,原理和马钧发明的龙骨水车以及自行车一样,通过脚踩的方式转动木浆来驱动,属于人力桨的巅峰发明。 在几名士兵的保护下,陈暮一脚踩在了卢国的土地上,远望过去,丘陵起伏,于一列列山川之下,坐落着大片平原,分布了数个莫卢国村庄。 “四将军!” 独眼龙和刀疤脸上去迎接。 陈暮笑了笑道:“原来是赵禾与张桥,今年是你们镇守此地吗?” “是的。” 独眼龙张桥低头拱手说道:“属下现在隶属于镇海卫护船司,是甲组十二屯的屯长。” “属下是丙组七屯。” 赵禾也道。 镇海卫是区别于青州军政府之外的一个机构,可以理解为海军。 下属有造船司、航海司、护船司、税务司等。 青州和三韩之间的贸易往来还是很频繁,朝鲜半岛的矿产丰富,金银铁矿无数,当地土著冶炼水平很低,还是用的秦朝的技术,导致铁器质量较差,只能在辽东半岛售卖。 而青州已经使用土法炼铁,这种炼铁水平在后世工业革命时期属实拉垮,属于落后技术,但在汉代已经非常先进,使得青州铁器产量大幅度提升,急需铁矿。 同时渔业、手工制造业、瓷器、茶叶、油盐,都是双方交易的物品,按照《三国志》记载,三韩地区织造业非常发达,经常售卖到辽东地区,毕竟此时的三韩也是拥有七十多万人口的区域,进行地区贸易还是很不错。 陈暮点点头道:“你们来此地多久了?” “两年。” “我记得护船司外派是三年吧。” “是的。” “那你们相比对这里很了解。” “还算熟知一二。” 几个人站在岸边上,过了片刻,另外几艘船下来孙观、孙康、吴敦、尹礼几人。 目前青州人手比较紧张,从前线已经调集不了多少兵马,为了完成一个大战略,陈暮只能临时招募一万新兵。 孙观、孙康、吴敦、尹礼四人在争夺徐州之时立下大功,成为校尉,此次就跟着陈暮来了三韩。 这次来三韩,就是处理整个三韩之地,顺便彻底连通三韩与倭国的航道。 相比于三韩和青州,论起矿产,倭国才是最富裕的地方。 “介绍一下此地情形。” 陈暮说道。 等到孙观、孙康、吴敦、尹礼等将士从小船上下来,其他士兵都开始拉船进港口的时候,一行人往船坞方向而去。 赵禾与张桥跟在身边,由独眼龙张桥介绍。 这里是莫卢国,除了海边这几个村子以外,丘陵那一头还有数个村庄,最大的城市位于此地西北面十多里外的伽倻津江边上,名叫莫卢城。 伽倻津就是后世的洛东江,在江东面还有一国叫做驾洛国,两个国家总人口加起来,估计也就是一万出头。 因此这破地方,说是国,还不如说是乡村。 泱泱大汉地广人稀,那得看跟谁比。 以如今大汉三四千万人口的体量,跟后世十四亿比起来,肯定就是地广人稀。 可跟三韩地区比起来,那就是一个庞然大物,人口稍微多一点的郡国,就相当于整个三韩地区的总人数。 莫卢国和驾洛国都属于弁韩,居民属于外来人口,说的话与马韩不同,为古秦语。 秦朝到汉朝已经有四百来年,语言稍微发生了一些改变,不过改变不大,因为秦朝一统天下,古秦语散播开来,成为中原雅语,也就是粤语和客家话的祖先。 所以弁韩人和辰韩人跟青州过来的人可以勉强交流。 他们的国人姓氏与中原人无异,什么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秦人有什么姓氏,弁韩与辰韩也有什么姓氏。 而马韩那边则不一样,据说他们的君主辰王姓“箕”,是箕子的后代。 箕子是商纣王的叔父,受封于箕,与比干、微子并列为殷末三仁,被孔子推崇。 武王伐纣之后,箕子在避祸辽东,于朝鲜半岛,如今的乐浪郡,后世的朝鲜平壤一带,建立箕氏朝鲜。 西汉时期,有燕人卫满前来投奔,最终驱除了箕氏,建立卫氏朝鲜。箕氏则只能南下,逃入了后世的韩国,建立了马韩政权。 马韩政权的组成是由箕氏带领的殷商遗民,再加上一部分濊、貊等少数民族组成,语言及风俗习惯跟秦末时期跑来的弁韩人与辰韩人大相径庭。 他们的组织结构松散,以部落为形式,尊辰王为主,其它城邦自有城主,大一点的城池首领名叫臣智,小一点的叫做邑借。 如果把三韩地区看作是大汉的三个郡国的话,那么马韩、弁韩、辰韩的首领就是郡守,底下各地城邦,臣智可以看做县令,邑借则可以理解为乡长,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喜欢三国之谋伐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三国之谋伐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