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汉末群雄之红马董仲颖

就在公孙瓒防守广阳,刘备出兵平原的时候。 此时凉州这边,也发生了战乱。 中平四年二月,韩遂杀边章李文侯等人,与汉阳人王国一起兵围陇右郡。凉州刺史耿鄙征调六郡士兵,准备北上迎敌。 而朝廷这边,随着汉灵帝手里有钱,陈暮献上各种治国之道,天下已经承平一年有余。 凉州叛乱虽时有发生,但皇甫嵩并没有被汉灵帝调离,因为汉灵帝希望皇甫嵩把凉州叛乱彻底处理掉。 结果两年时间,皇甫嵩没有任何建树,汉灵帝因此大怒,将皇甫嵩夺职下狱,押赴洛阳问罪。 其实汉灵帝之所以能忍皇甫嵩这么久,就是希望他能够尽快把韩遂消灭,平定凉州。 然而皇甫嵩始终被动挨打,浪费了那么多钱财,韩遂还是稳如泰山。 这种情况下,汉灵帝怎么可能还能忍得住? 本就对皇甫嵩忌惮的汉灵帝,立即以懈怠战事、徒耗钱财、连战无功、有负皇恩的罪名把皇甫嵩抓了回来。 同时派遣张温去替代皇甫嵩的位置,命令他统筹凉州,尽快消灭韩遂。 皇甫嵩被抓最高兴的是谁? 当然不是陈暮。 而是张让。 张让可一直没有忘记陈暮当初那句,要想为自己的族侄报仇,就得先处理皇甫嵩的建议。 所以这次皇甫嵩惹恼了汉灵帝,张让下足了功夫推波助澜,不断进谗言。 新仇旧恨,加上张让蛊惑,这才是皇甫嵩翻车的根本原因。 事实上汉灵帝本来就不是个傻子,想要单纯地蛊惑他非常困难,如果让他对某人言听计从,除非那人像陈暮一样能帮他解决各种麻烦,不然不可能让他什么都听话。 即便是张让赵忠也做不到这一点。 像后来汉灵帝召见盖勋,问他为什么天下这么多叛乱,盖勋当面指责汉灵帝的过失,告诉他都是他的左右亲信做的好事。 汉灵帝却说这些他都知道,甚至没有责怪盖勋,还认为自己与盖勋相见恨晚,可见汉灵帝很聪明,任用张让赵忠,也纯粹是因为财政困难,不得已而为之。 还有卢植被换,难道就因为是左丰一个小黄门进谗言? 别开玩笑了。 就凭一个小黄门让汉灵帝冒着大忌临阵换将,本来就是不现实的事情。 卢植被换,那是因为他选择的是围困战术。 旷日持久地围城,每日的消耗足够让任何一个心疼钱的皇帝发狂,更别说当时候汉灵帝已经接近山穷水尽,没有那么多钱来负担卢植继续耗下去。 所以卢植被换,董卓一上任就急功近利,强行要从其它地方找突破口,再转而兵败下曲阳,自然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现在皇甫嵩与当初卢植被撤换的情况几乎一样,在长安浪费了两年时间,边关却还是不稳定。 白白浪费了两年钱粮,没有结果,这让汉灵帝怎么可能还忍得下去? 因此皇甫嵩被拿下狱,也在情理之中。 张温这边接到命令之后,一边派人去幽州找公孙瓒,让他带幽州精锐过来。一边整顿兵马,准备带着一部北军士兵前往长安接管雍州。 只是他没有等到公孙瓒,因为张纯那边又搞事了,无奈之下,他只能不等幽州骑兵了,带着北军先行到了雍州。 皇甫嵩在的时候,以执金吾袁滂为副。以董卓为破虏将军、周慎为荡寇将军。 张温过来,自然也是接收了这批原班人马。 此时,雍州右扶风槐里县。 很多人以为雍州和凉州是两个州,雍州是后来的陕西,一半甘肃。凉州是后来的宁夏,另外一半甘肃。 这种说法对也不对,因为在王莽时期和曹操时期,确实是这么划分的。 但在汉末的时候,雍州就只有三辅地区,也就是长安右扶风,左冯翊,京兆尹三郡之地。 因为在东汉初年的时候,刘秀把雍州的名字改了,改成了凉州。 所以实际上雍州就是凉州,凉州就是雍州,二者是同一个地方,如何称呼一般取决于当地百姓的习惯而已。 由于后来的雍州就是现在的凉州,所以韩遂边章作乱,并不是大家所想的那样是从非常遥远的北面甘肃敦煌那边打过来,而是就在长安边上的金城郡、陇西郡、汉阳郡三地搞事。 相当于后世从兰州一路打到天水,再从天水打到宝鸡,最后从宝鸡打到西安,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全程拢共也就600多公里。 因此由于三郡离长安非常近,而皇甫嵩又无力剿灭韩遂边章等人,就只能在右扶风边境屯兵。 槐里县是右扶风治所,此时县城当中,因为讨伐张角立功,被封为右扶风的鲍鸿,正在这里等待着张温过来。 除了鲍鸿以外,还有袁滂周慎等大小官员,唯独董卓不在这里。 张温带着人马进城之后,抵达了府衙。 厅堂内,军中大小官员都已经等待,张温径直走到主坐上,孙坚站在一旁守卫。 “拜见司空!” 众人起身拱手敬礼。 张温摆摆手,示意众人坐下,环视左右道:“那董卓董仲颖为何不来见我?” 周慎说道:“董卓此时正在汧县防备韩遂。” “嗯。” 张温点点头:“贼势如何?” 鲍鸿说道:“二月,韩遂杀边章李文侯,领十余万羌胡匈奴人攻掠陇西,陇西太守李相如,酒泉太守黄衍反,与韩遂连和,如今叛军屯兵狄道,对汉阳虎视眈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喜欢三国之谋伐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三国之谋伐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