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有苦说不出


               < ?v=2022"/>     “老爷,该入宫了。”     就在这时,管家适时的叫醒了沉思的曹韦。     “备马!”     收回思绪,曹韦微微点头,不紧不慢的向着门口走去。     今天入宫为的便是讨论‘裁军’一事,本来,依照曹韦现在的职务是没有资格参加两府廷议的。     他是被李杰特意叫上的。     曹家世代为将,对于中下层军官的了解远超于大多数文臣。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如今的两府大臣,很多大臣都没有从军的经历。     另一边。     丁谓同样准备向宫城出发,作为‘裁军’的首倡者,为了今天的廷议,他准备了很久。     ‘裁军’并非他所愿。     虽然他知道冗兵的危害,但国朝现在的岁入起码是撑得住的,还没到必须更易的时候。     如果按照他的意思,这等事最好是教给下一任首相来解决。     要相信后人的智慧。     他呢,年纪大了啊,这种大风大浪,最好是能少则少。     如今,自他上书‘裁军’已经过了一旬左右的时间,丁谓明显感觉到了军中的燥热。     哪怕此次‘裁军’的对象是厢军,但情绪是具备传递性的。     不要把别人当傻瓜,把别人当傻瓜的人才是傻子。     几十万禁军中总有几个聪明人,现在‘裁军’的刀割在了厢军头上,焉知下一次会不会割到‘禁军’?     【推荐下,野果阅读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 www.yeguoyuedu.com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稍微读过一点兵法的都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     当然,躁动归躁动,军中的情况还没到生乱的地步。     这并不是丁谓最担心的事。     他担心的是官家的态度。     ‘裁军’,先帝不是没有做过,但碍于种种原因,每次裁军都裁的不够彻底。     并且,先帝裁军也是登基很久之后的事。     似官家这样刚刚登基,就打算‘裁军’,丁谓不知道官家到底是年轻气盛,还是另有深意。     两种可能中,丁谓更偏向前者。     不气盛,那还叫年轻人嘛?     他年纪那会,同样是意气风发,尤其是东华门外唱名的时候。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恨不得登上云梯,一朝入宰辅,以此实现胸中的抱负。     ‘希望官家只是年轻气盛。’     相比于这一点,丁谓更担心官家是另有深意。     做臣子的,理想中的帝王应该是致君尧舜上,垂拱而治。     毕竟,‘雄主’可不是那么好伺候的。     拥有凌云之志的雄主,往往意味着变革。     中上阶层最怕的便是变革。     也许,变着变着,自身的利益就受到了损害。     身为既得利益者,丁谓自然是不想看到这一点的。     然而,这些事并不是他能左右的,随着太后的渐渐隐退,丁谓心中的无力感越来越强。     局面已然出乎了他的预料。     借内侍之口,让自己策动‘裁军’,这是少年人能做到的吗?     这种手段,简直是老辣的不能再老辣了。     易地而处,丁谓自问是做不到这种程度的。     官家今年才十来岁啊!     再过个几年,官家的帝王心术又会高到何种程度?     无法想象!     ……     ……     ……     承明殿。     约莫半个时辰后,一应重臣皆已到位,此时,殿内的氛围很是静谧,大家都在等待着天子和太后的到来。     啪!     随着一记鸣鞭响起,众臣立马起身,恭候大驾。     “参见陛下!”     “参见太后娘娘!”     听到重臣先‘陛下’后‘太后’,刘娥心中不由一暗,以前大臣们都是先‘太后’,后‘陛下’的。     一个小小的顺位改动,竟让刘娥生出了‘世态炎凉’的感觉。     人还没走,茶便先凉了。     不过,这种感慨只是一闪而过,既然已经做出了还政的决定,这一天,刘娥早就预料到了。     另一边,李杰敏锐的捕捉到了刘娥的异样,于是他转过头去,看了一眼刘娥。     这一眼,顿时让刘娥心情大好。     官家是顾着她的。     旋即,刘娥嘴唇微动。     “众卿平身。”     “谢太后!”     丁谓最先反应过来,连忙一礼,将‘太后’又放到了前面。     “谢陛下!”     紧接着,众臣纷纷跟着附和。     台上。     刘娥微微点头,此时她看向丁谓的眼神中,莫名的多了几分赞许,只是重臣都是半低着脑袋,无缘得见。     倒是一旁的李杰,看得是清清楚楚。     对此,他心中也没什么反感。     些许名头上的便宜,让刘娥占了便占了。     不过,丁谓这家伙的反应是真的快,不怪乎能爬到首相的位子。     只是一句‘众卿平身’,就让他抓住了一次讨好太后的机会。     待到众臣纷纷落座,刘娥微微转头,看了李杰一眼,重新将话语权交到了李杰的手中。     台下。     丁谓用眼角的余光注意到了这一细节,刹那间浮想联翩。     ‘太后和官家的关系,远比想象中的和谐许多啊。’     虽然之前的种种迹象已经表露了这一点,但细节之处,更是耐人寻味。     “上旬,丁相上书重议厢军拣选一事,朕看过之后,深以为然。”     “今日召集诸卿于承明殿议事,正是为了此事。”     “丁相,你是此事的首倡者,关于上书的具体内容,且由你向诸卿概述。”     听到李杰口中的‘首倡者’,丁谓心中不免一苦。     首倡者是自己?     该是官家您才对啊!     臣当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但没办法,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官家既然点名了,他只能硬着头皮站出来。     “至道年间,先帝即位,故王司谏(王禹偁)时任知制诰,王司谏上书言五事。”     “其中第二事便是‘减冗兵,并冗吏’,使夫山泽之饶,稍流于下。”     “如今,距离王司谏上书已过半个甲子,然,冗兵之事,并无缓解,今内外禁军约为四十三万余人。”     “其中州郡厢军、乡军、义勇、诸军小分、剩员,皆不在此数,军人日多,农民日少。”     “若长久为之,天下必大困矣!”     对于‘裁军’一事,丁谓虽然是不得已为之,但既然做了,该做的准备,他还是有的。     他的这番话,大多属实,并没有夸大其词。     毕竟,朝廷历来有收灾民入军的传统。     比如这次苏湖秀地区遭灾,倘若不是朝廷及时处理,调拨粮草,恐怕三州地区的厢军又要来上一次大增员。(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六六闪读:www.663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