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9章 生命如水逝

    上午就一直对峙着,高寅传来消息,他们进山后就被外围暗哨发现,还没等赶到窝点,就被四百多人挡在了必经之路外,进不去,现在已经陷入对峙,询问沈云卿对策。
    而下午密州刺史孙泽,司马高琼率领州兵八百人赶到吴家堡,沈云卿将怀王亲笔手信交给孙泽,让他配合行事。
    “还请孙大人配合本王行事,不要辜负陛下和怀王的良苦用心。”
    “是是是,下官一定全力协助郡王捉拿这等乱很贼子。”
    “现在本王问你,孙大人可知道这吴廷琛有免死金牌。”
    “不曾听说,下官也是第一次听说我朝还有免死金牌,不看圣祖诏书,下官定会认为有假。可如此一来,可就拿吴廷琛无可奈何了。”
    “天要他死,他不得不亡,这等祸国殃民的乱臣贼子,岂能让他逍遥法外。只可恶事先毫不知情,被他算计。”
    要说这次最大的失算,就是没考虑到有免死金牌这个神道具,而且制造假币这么大的天字号案件,一个没落权贵豪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和朝廷金融对抗,确实可能持有某些大杀器,如果当时多考虑一层,也许还真能考虑到免死金牌这种可能。
    因为吴破胡是开国元勋,历代王朝都有授予免死金牌的惯例,所以吴破胡不是没有可能得到免死金牌,如果当时考虑到这点,其实就不应该立即动手,应该摸清了吴廷琛的情况再做动手也不迟。
    但也可见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已经衰退到州一级,行政命令无法在地方执行的尴尬局面。
    “海郡王,下官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孙大人但说无妨。”
    “这密州地界上的豪强多如牛毛,吴廷琛不是最大的,但是他们之间关系密切复杂,如一定要治吴廷琛的罪,下关担心逼反了他们呀。”
    “吴廷琛犯的本就是不赦之罪,朝廷若不严办,便是向天下这等贼党低头,将严重挫伤朝廷威严。即便他有免死金牌,继续如此有恃无恐为虎作伥,其把朝廷置于何处。不治其罪,简直天理不容。”
    “可是这免死金牌绕不过去呀。不杀吴廷琛,他不罢手,若是杀了他,有可能逼反了地方豪强。”
    “确实非常棘手。”
    皇权政治下有个悖论,这些个豪强其实不服法律,如果朝廷触碰了他们的利益,他们不管什么王法不王法,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他们会和朝廷叫板,如果逼得太急,就会发展成叛乱,甚至王朝更迭。
    这些个地方豪强往好里发展,就是英雄好汉,往坏里发展,就是地方土匪军阀,但无论哪一种,他们都不服法律,他们就是我行我素。
    如那晁盖劫夺生辰纲,说是生辰纲都是民脂民膏,晁盖了劫富济贫为民出气,大家拍手称好。
    且不说劫夺生辰纲的性质就是犯法,北宋时期经济那么发达,用得着搜刮民脂民膏吗。
    相反,北宋太过开放,兵器、甲械管制不严,民间蓄兵成风,是个地盘就有山头,朝廷打击山头,保证国家安全稳定和统一,到了豪强眼里就成了朝廷不仁,残暴统治的象征,然后反了。
    所以在这些豪强眼里,朝廷任何的改革,只要触碰到他们的利益,就是不仁不义残暴统治。之后就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造成大面积铺天盖地的豪强运动,豪强运动再发展成农民运动,最后就是全国性的叛乱和农民起义。
    你要是跟他们讲法,他们根本不卵你。
    吴廷琛现在是仗着自己有免死金牌,非但不及时收手,相反要一条道走到黑,既要拿着免死金牌威胁朝廷,同时还要继续犯罪,还要你不制裁他,这怎么可能。但是在这些目无王法的豪强眼里,这就是理所应该的。
    两天后,女帝的队伍正走在齐州通往泰山官道上,泰山眼下在齐州境内,也就是后世的济南,齐州的管辖面积很大。官道就是这些年新修的官道,路宽地面厚实,大雨之下车轮碾过也没留下很深的车辙,小小的细节足可反应出施工的质量。
    车外大雨滂多,禁军都穿着橡胶雨衣风雨无阻骑马行径,文武大臣皇亲国戚或是坐车,或是骑马,骑马的无一例外都披着橡胶雨衣,就连宫女、太监也能一人一件,可比几十年前皇帝出巡巡幸地方人道多了。
    女帝看着车外倾盆大雨,想着大雨会不会持续到两日后的祭天封禅。
    “欧阳,你说大雨两天后会否雨停。”
    “春雨贵如油,前些年河南开春总是少雨,今年雨倒是多了,陛下怎又嫌多了。即便封禅当日有雨,也是祥瑞的吉兆。如今治水初见成效,即便大雨连绵,也不怕淹了庄稼。倒是持续干旱,朝廷水库尚未大量建成,未必是什么好事。”
    “呵呵,还是你说的有理,兴许是朕老了,越来越心急了。”
    “陛下一定能长命百岁洪福齐天。”
    “朕这一世历经苦难,也享尽荣华,又何求那些虚无缥缈的恭维附和,但求眼下朝廷盛世昌隆百姓安居乐业,朕就不枉此生一世。”
    “陛下心系百姓,奴婢自愧不如。”
    “若是百官都如你与海郡王这般心怀天下,为民谋福,何愁大岐的江山不能万年永昌。江山难治啊,就如这洪涝永远周而复始,永不消停,还是得下猛药才能药到病除。”
    “猛药虽好,却也先得修生养息,先以温药滋养,才能再服猛药,否则后果难料。眼下朝廷大力造福百姓,振兴国力,不出十年将有大成,届时再下猛药也不迟。”
    “但朕,怕看不到那一日,心中难安。”
    女帝想在自己任内把主要问题都解决,不把祸患留给子孙,所以她觉得自己就像窗外的雨水,生命正在迅速凋敝,总有要天气放晴的那天,等到太阳初生之时,就是新君登基之日。
    按眼下的改革的速度,十年后基本可以完成国内经济和宏观政治的治理,届时开始重点治理官僚问题、结党营私问题、权贵问题、土地问题、人事问题、部门调整、行政调整。
    但女帝觉得自己可能活不到七十岁,所以现在有些焦急,万一哪天自己驾鹤西去,新君登基,未必能用好沈云卿这个人。尤其是周启登基,未必能与沈云卿和睦。
    所以女帝的打算是活的长久一些,把沈云卿拖到老,把沈家给约束起来,届时沈云卿也老了,丧失了政治危害,该传播的知识和技术都交出来了,国家也治理好了,有你没你也无所谓了。你就颐养天年安度晚年吧,这是女帝日后对沈云卿的安排。
    现如今沈云卿的财力、政治影响力如日中天,朝内除了女帝能制约他,没人能治得住他。
    “陛下,喝口茶吧。”
    “嗯。让朕想起了你家的头春茶,这个时候应该再摘了吧。”
    “是的陛下,岳母大人这些年精心培育了许多好茶,卖的可好了。”
    “江南的茶市、茶商这些年如何,种茶可有增多?”
    “种茶增加了许多,但主要都在山里,尽可能不占用农田。山里天地之气充足,益于滋养茶苗,比平原上农田里种的茶更好。”
    “是嘛,之前朕只知喝茶,却不知还有这么多学问。江南土地肥沃,茶要种,但也不能影响粮田。东岭道地广人稀,也能种茶,何不在东岭道推广一些。”
    “不瞒陛下,东岭道正在推广,只是碍于人丁稀少,种粮尚且余力不足,腾不出更多民力种茶,因此眼下种茶以江南为主,两湖也种一些。”
    “东岭、岭南、岭西、羁縻四道人丁都少,这些年虽然大有增长,但是比起北方依然少得多,朝廷现重心在往外迁民,南方也不能疏忽。欧阳,东岭、岭南、岭西、羁縻四道适时也应该填入人丁扩充民力,不能光重北方而忽视南方。”
    “陛下所言极是,但南方迁民困难较大,尤其是南方耕地少而丘陵山河众多,在土地问题没有好转之前,南下迁徙百姓朝廷拿不出太多的授田。”
    “还是田的问题。”
    “是的。关外、腊婆、交趾、西辽、肃汝等地都无田政问题,因此迁民问题不大,虽然气候恶劣,但是朝廷现在有收割车,倒也问题不大了。
    可南方本就穷乡僻壤多,耕地少,地方的豪强、地主却不少,大量好地被他们占了,朝廷收不回来,强行迁民将无法安置。因此眼下朝廷回购土地重点都在北方,要解决南方田政,还是得先等北方土地好转之后。”
    南方人口少是历史性问题,因为中原文明主要发迹就在黄河流域,同时北方有广大平原耕地,更能养活大量人口,所以南方人口的迁徙和繁殖一直不如北方。
    中国南方人口的增长和南方开发,追根溯源仍是外因,第一次人口大南迁的是五胡乱华衣冠南渡,人口第一次大举南迁。
    第二次是北宋灭亡,造成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人口南迁,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南宋中后期也没结束。
    北宋人口南逃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南宋中期的繁荣,南宋中期人口大幅增长,经济的繁荣与人口是直接相关的。
    两宋灭亡之后元朝统治时期,中国人口南北开始均衡,后期北方人口锐减,南方人口权重迅速飙升,这也是为什么朱元璋能从南向北统一中国,就是因为南方人口多,经济更发达,北方人口少,经济凋敝。
    中国历史上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北方统一南方,根本原因就是北方人口比南方多,北方拥有的平原耕地比南方多,能养人,能养牲口和马匹,生产力在北方。
    但是到了元末明初,这种情势发生了根本逆转。喜欢陛下的CEO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陛下的CEO六六闪读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