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今日即刻起草宣教文书,就此事统一我朝对外说辞,以便让各国使节了解我国难处与苦衷。”
“准。此事由鸿胪寺与礼部共同办理,务必不令外邦心生异心。”
“臣等遵旨……”
众人异口同声,女帝随后又问范勇:
“范爱卿,西辽守备可有把握?”
“启禀陛下,若是此时濒国尚未发兵,亦或者再拖上半月发兵,待等河北驻军赶赴西辽,应该还是来得及的。如果薛总管能调部分兵马南下,那就更万无一失。”
“当年未能经营西辽,致使今日朝廷万分被动,毫无无民力可用,实属最大失策,尚书陈锦檀。”
“臣在。”
“就日后迁民西辽一事,责成礼部选派官员赴西辽与肃汝各部任职,同时草拟檄文,向天下阐明朝廷徙民实边举措。”
“是。”
“现在,海郡王留下,其他人都散了吧。”
“臣等告退……”
待等范勇、陈锦檀、萧迎远等人离去,女帝再次询问斋春楼大会:
“大会议程进展如何?”
“启禀陛下,财商态度大有改观,金戋寺开禁已成定局。”
“嗯,就怕他们半路打退堂鼓,朝廷会很难堪。”
“是的。”
政府号召全国办某件事,如果下边没人响应,难堪的只能是政府,对王朝而言,也意味着朝廷已经到了崩溃边缘,因为资源已经不受统治者意志的支配险恶境地。
而权力的本质,并不是任何物欲的占有和享受,而是统治者根据自己的意志,定向分配社会资源的主导力。当这种主导力不为社会所接受,也就无从谈起统治的权力。
此时时间尚早,女帝留沈云卿说话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等着今天财商大会结束,桑劲川、许殷良、欧阳羽三人回宫复命,就今天大会内容进行工作汇报。
但话总有说尽的时候,尤其是现在离着散场还有两个多小时,女帝询问了琐碎之后,继续批阅奏折,沈云卿就在一旁伺候着,偶尔还会就奏本问批复内容询问意见。
“这是河北道井州刺史范农良的奏本,你替朕看看。”
“是。”
沈云卿接过范农良奏本细看,内容大致是说,井州万中县最近出现一桩奇闻,近年万中县种下水稻只长秸秆,不长稻穗,也不是不长,而是秸秆比往年都粗都壮,但稻穗的穗粒比往年少了,也小了。
所以万中县近年的收成可能不佳,希望朝廷减少万中县今年的夏税。
看完奏本,递还女帝,公孙芸惠遂即问道:
“海郡王见多识广,井州刺史奏本所书意下如何?”
“回陛下,范刺史只说了万中一县,而没说其他各县,这说明此现象只万中一县,非一州普遍现象,因此不应该是范刺史为减税而编造诓骗朝廷。”
“嗯,接着说。”
“至于稻米为何稻杆粗壮,而稻穗比往年小了,臣以为并非人为有意为之,而是自然变化而成。
正如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南方丰产的稻米,到了北方也会因为季候和水土不服造成产量大不如南方,经过十多年几十年种植之后,北方种植的南方的种子,与南方种子也会不一样,因此万中县的情况并非不可能。
臣倒是以为,万中县此事也许有利可图。若是能派员取来万中县稻米种子,或可为朝廷所用。”
“哦!”女帝闻讯惊奇,她实在想不出粮食减产也能有什么利益可图,她问:“何利之有?”
“五谷有三害,一是倒伏,二是天气,三是病虫。天气非人力可逆,故而只能预防倒伏与病虫,眼下病虫尚无有效手段预防,但是倒伏却可以。
可令人取来万中县稻米种子,与其他稻米种子相杂,获得稻杆较粗,但稻穗更多的稻米,如此可得更为优质两种。”
以小麦、稻米为主的谷类作物,气象、倒伏、病虫是最大灾害,眼下气象无法干预,其实现代社会也没能力干预,病虫害只能靠提高生物技术和农药,农药现在虽然能够小批量生产,但是后果很严重。
因为化工产能不足,所以不可能大范围使用,一旦小范围局部地区使用农药,当地害虫产生了耐药性,就会迅速向没有使用农药的地区扩散,到时候就会更加麻烦,形成恶性反应。
所以眼下能做的只有抗倒伏,简单的自然杂交,获取更为优秀的样本。
井州万中县的稻米秸秆粗而稻穗少,很可能就是长期种植不同品种的稻米,在自然授粉中不断杂交,最后被一种母本所统一。
如果将这种母本加以收集培养,与其他父本样品进行杂交,就能培养出秸秆粗壮,同时稻穗更多更多的新品种抗倒伏高产水稻。
尽管“杂交”是个看似高大上的技术名词,但实际上大自然的杂交无处不在,最简单的就是授粉。稻米要想结穗,就一定得要开稻花,稻花一开,风一吹,稻花中的花粉自己就会随风飘,最后被其他稻花捕捉到。
大自然就是如此神奇,通过概率授粉,让物种繁衍,并不断产生新的样本。
宁阳繁育的良种繁育,都是种在不同区块,之间隔着至少四五里地,而且有森林阻挡,减少了自然传粉的交叉概率,否则不够优良的母本、父本自然传粉之下,弄得不好搞出低能品种也有可能。
井州万中县的减产,显然就是不同品种自然杂交后搞出的低能儿。在以往也许就是一件荒诞的说辞,如是换做其他昏庸的君主和昏官集团,可能就会下旨申斥地方官吏。但现在沈云卿将坏事变之为好事,从而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陛下,臣建议应该派员前往全国各地,收集稻米、小麦两种作物,同时在两湖、振州开辟新的育种州县,从而加快良种繁育,增加我朝粮产。”
“嗯,准奏。此事就有轩禾书院与司农寺一同办理。”
“臣领旨。”
良种的繁育工作其实一直在进行,只不过是由医道科私下经营。
虽然是医道科,但医学属于生命科学范畴,而生命科学又有动植物学科,所以人和动植物本质上都是生命,早期医学从生物学独立之前,动物、微生物、植物、医学其实都在生物学中。
由于缺乏体系的认知和人才基础,沈云卿只能借医道科的衣钵,先培养一批基础人才。
尤其是中医体系以植物为本,所以中医草药体系天然就跟农业种植息息相关。以医道科为平台,高农业研究,只要提供基本的科学认知和基础设备,就能迅速发展起来,时间成本很低,但是见效快。
在此之前主要精力都是搞水稻,因为没人才,只能沈云卿手把手教他们动植物的基本理论,而这些理论基本就是初高中生物和药物医学,在当下已经很先进了。
之所以只搞水稻,不是因为水稻是中华之本,而是当下条件只能搞水稻。
首先水稻的亩产高,而且南方都能种双季稻,甚至三季,现在有了腊婆,能种四季,因此年产值就很高。
而小麦亩产低,只有一半多,虽然能靠耧车实现广种薄收,靠量堆积,但收割车出现之前,小麦的收割效率和水稻是一样的,在收割效率相同,亩产只有一半的情况下,小麦是不划算的。
其二是北方现在只能种一季稻米,无法实现双季稻,因为现在还没有晚稻,水稻的还无法适应北方秋季的气候。
沈云卿的目标就是要实现在北方种植晚稻,所以最近几年间已经在神都附近搞晚稻,但效果都不怎么样,这需要时间堆积。
其三是小麦对肥力需求更高,虽然对水的要求更低,但目前正在进入小冰期,没有水利配套,北方干旱将更加严重,小麦对水依赖低的优势荡然无存。
同时还更消耗土地肥力,导致中原王朝中后期北方经济下滑,本质上就是北方土地经过三千年开发,肥力严重流失的结果。
在北方土地肥力日渐下降,干旱愈发频繁的情况下,再把有限的资源挪去搞低效率的技术攻关,不是明智之举。
而且小麦的亩产实在太低,要搞上去需要很大的力气,而且要体系配套。
其四就是宁阳水稻的培育没有体系化,只是经验摸索和积累,宁阳高产良种的繁育成功,更多是靠当年拓宽河道堆积的淤泥和家畜肥料催出来的。
通过催肥得到的良种,缺乏基因稳定性,因此还需要时间沉淀稳定遗传基因。
最后是没有化肥,好的种子得要足够的肥力才能支撑起种子的潜力。宁阳种田靠的是当年拓宽河道挖掘的淤泥,和后期家畜粪便发酵堆起来的高肥田。
种植了几十个品种,最后只选出三五个,最后再筛选淘汰,只有三个品种留存。
到今年为止,宁阳稻种已经培育了快十二年,今年的理论亩产能有三石五斗,可能更多一些,但是到了农民种植户手里,最上等的肥田亩产也只有两石多,根本的差距就在田间管理体系和土地肥力差距。
而种植高产稻米,又会消耗更多的土地肥力,没有合理的田间管理,后期的积肥,现代化肥,大量高产先进的种子投入田间,虽然能得到一时的丰收高产,但后期会因为肥力丧失导致产能锐减,结果就是人祸。
小麦又比水稻更消耗土地肥力,在亩产和天气都不给力的情况下,搞小麦品种,短时内没有显著效果,因为产能本来就低。同时北方经过两三千年的开发,土地肥力已经大幅降低,甭说高产小麦能搞出来,搞出来后也只有两种结果。
一是土地没有肥力,高产小麦没能高产,二是高产了几轮,然后迅速萎缩,因为土地肥力被急速耗尽。
因此农业技术进步,还得配套其他项目。
经过这些年的积累发展,万料厂已能生产化肥,但无法实现工业化规模生产。
一是设备制约,二是矿产开采技术相对低下,导致矿产原料产能制约,结果又带来成本高的问题。
三是交通系统不发达,目前只能神都生产,从洛阳用一艘两百石的小船运一船化肥去开封,即便走水路,成本也不低,如果是走陆路,那就更贵。
所以即便有化肥,也只能优先有河道的地区,并且还得用三千石的大船运,同时普及四轮的辎重车辆。
然后以河道为物流干道,四轮车辆以河道两侧的州县为运动半径,先实现水域两岸的基本的供应。等日后出现铁路技术,再修铁路,提高原料运输和投送的效率辐射
这套体系需要配套船舶、物流和基站,没有十年功夫根本搞不起来。
所以有些东西现代人看着挺容易,真到设身处地去搞,会有难以想象的难度。
因此搞小麦的效果远不如搞稻米,把水稻总体指标搞上去,同时推动相关体系配套,粮食问题就能基本解决。
如今经过十二年培育,稻米体系基本成形,相关基础配套正在推动上马,现在回头在搞小麦,等小麦基本搞成功,差不多也得十年一个周期,十年后神都的配套设施和体系基本形成,那个时候再推广高产小麦,效果会更好。
而且按目前的进度,十年后的北方双季稻应该也能搞成,届时北方黄河两岸都种上双季稻,粮食问题彻底解决。
此外眼下还有一大优势,就是人口少,理论上的人均土地多,日后如能顺利解决土地问题,农民分配到更多土地,就能实现休耕轮作,让疲劳土地得以修养,同时再配套合理的田间管理和后期的人工积肥、施肥,困扰中原王朝至今现代的土地退化疲劳问题也能解决。
以上种种都是需要配套完整体系和政策的大政策,女帝自然是不懂得,讲给她听,也只能讲个笼统大概,上层次的理念和认知讲了也没用。
而且你还不能在皇帝面前表现出自己的嘚瑟和博学,彰显皇帝的无知和低能,所以得拿捏了分寸再说话。喜欢陛下的CEO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陛下的CEO六六闪读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