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沈云卿的生意经(1)

    当天晚上,桑劲川见到了薛仲安,薛仲安对女帝突然的让步深感不解。
    “桑大人,母后突然开禁铁政,还让户部继续主持,而驳了工部的面子,此事似乎有些蹊跷呀。”
    “王爷,此事因范勇而起,并非陛下突然退让。”
    “哦,怎么说?”
    “近来海寇袭扰河南与两江沿海,即便本官同意提增铁产,广铸火炮,一是时间来不及,二是这花销从哪而出。甭说户部如今钱粮不凑手,即便是金戋寺哪里,也吃紧,所以这钱是问题。
    其二,火炮终究无法解决海寇问题,还得阵前拼杀。而眼下朝廷为养民生息,并未兴师动众,故而眼下兵部手中可用兵马就那么些,根本无兵可用。于是范勇便出了这么个主意,开禁民间铁器,将百姓武装起来,令地方操练,而后为朝廷所用。前番允许船帮结伙,也是这个道理。
    其三,火器如今越发厉害,有了火器,即便是最精良的铠甲也无济于事,民间无法制造火器,即便刃器泛滥,对朝廷的威胁也比以往更小。
    另外下官以为,藉此放开铁政,朝廷还能为此活络钱粮,不失为当前筹措钱粮的办法。”
    “有是有道理,那桑大人准备如何订立新规?”
    “眼下范勇已提方略,陛下审改后发给了户部,原则上按陛下的意思照办。但毕竟要订立新规,所以有些地方恐怕绕不过去。”
    “哦,是怀王哪里?”
    “王爷明鉴,虽然铁政由兵部提出,但铁料与供应由户部管着,但各地的缺,吏部也在放,所以许殷良提出重修铁政律法,其实便是要参与订立新规。”
    铁政开禁,以前的律法得要修改,而新规也要草拟,所以一新一旧之间就有交集,如果户部订立新规不识像,吏部那边改旧法就让你日后难受。
    数日后,二月二十七,女帝在后宫设宴,宴请“野放”归宫的先帝妃子们唠家常说天下,气氛很是融洽,女帝前所未有的赏赐了不少好东西,可是把这些个“贵妇”们给乐坏了。
    当然,好处不是白给的,尤其是公孙芸惠的实惠,拿一分,得要还一块。
    这不,下午散席后,隆妃何宁悦、淑妃方蓉、丽妃张紫嫣、宸妃乔巧,惠贵妃段莹玉五人伴驾返回各自宫中,边走边是唠叨:
    “陛下,姐妹们平日里手头都不充裕,突然间要筹措内宫局,姐妹们这心里可是没底。”
    周尧生母隆妃小心翼翼的说着,她虽然不缺钱,但自从做了寡妇之后,进项也不多。
    其他妃嫔除了段莹玉之外,无不感同身受,那周宇生母淑妃也说:
    “是呀陛下,这内宫局听着花里胡哨的,但姐妹们都是外行人,可没陛下这般睿智神武。”
    “呵呵,有朕作保,还能亏待了诸位妹妹。”女帝拍着胸脯大包大揽,似乎钱不是事儿,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下刻女帝继续又说:
    “内宫局专司新奇货物与珍宝,日后朝廷一应所得新奇货物与奇珍异宝,皆由内宫局承办,由朕的内司府监理,诸位妹妹大可放心。”
    沈云卿远征不在的国内的这段时间,女帝陆续弄明白了几件事。
    一是沈云卿的营销模式。
    二是沈云卿的生意网络。
    三是沈家的原料供应。
    四是沈家的货物种类。
    这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沈云卿“把持”沈家期间,所有的账目、进货、出货实际上只有沈云卿一人知道,尽管沈严良是名义上的沈家主人,但实际上这位真做不了什么主。
    而沈云卿为不让外界知道原料来源,分别经由工部、户部、金戋寺、沈府、内司府、女官六局、轩禾书院、孟津县以及与沈云卿有生意往来的商人,甚至是暗线商人。
    各条渠道相互之间极少产生交集,民间与朝廷的渠道,就更没有交集,使得公孙芸惠长时以来无法查清所有渠道来源。
    由此导致女帝只知道沈云卿的财富指数,以及大致的运营范围,但不知道许多商品的成本、利润,以及怎么给变出来的。
    由于沈云卿盯在神都,所以最终的关键联系人是沈云卿,要想弄清各条网络最终汇总的信息,就无法进行。
    因为工部、户部、金戋寺、沈府、内司府、女官六局购买的原料,并不占沈云卿原料的多数。
    而且女帝也不是傻子,按常理,买入的原料不应该比卖出的货物少太多,这里的数量包括了重量、商品种类、件数等等
    所以按说工部、户部、金戋寺、沈府、内司府、女官六局购入的原料,最终产出的货物总量,应该与购入的数额和种类大致相当,但现实情况是出入太大。
    加之其他渠道的数据不明,女帝始终无法知道沈云卿怎么变换花样。
    但沈云卿出国之后,女帝便有了可乘之机,沈家的供销渠道一部分交给了沈严良,一部分交给了呼延秦,见鬼的是轩禾书院这么个教书育人的地方,竟然也替沈云卿进货走货。
    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女帝发现,沈云卿经由朝廷与民间生意网络购买的各种常见、少见,乃至奇形怪状的原料目录竟然多达四百六十多种。
    但最终从沈家出货的商品目录,竟超过一千三百余种。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女帝的认知当中,商品的毛重怎么也应该与原料大致相当,即便生产中有损耗,也不可能出入太大。
    好比织布,一斤的棉花就该织出九两半的布,不可能一斤的棉花织出一斤半的布,怎么变,也变不出来。
    但沈云卿的万料厂,却能把一斤的原料,变出一斤二两的货。这还不算,
    简而言之,一斤的原料变出了两斤的货,女帝死活查了数月不得其果。
    此外沈家的营销模式也与众不同,但凡涉及民生商品,盈利都不高,但凡涉及新奇商品,稀缺商品,甚至奢侈品,都是暴利收入。
    但问题就在,即便是民生商品,沈家薄利多销,可也经不住量很大。
    以火柴为例,这玩意儿既新奇,又方便,价格还便宜。更重要的是,沈云卿能把从工部买来的不明矿石变成火柴头。
    然后满天下的卖,而且还是消耗品,现在一年能卖几百万盒,哪怕一盒只有一厘的利润,一年也得好几十万贯的利润。
    这才刚开始,普及率还不高,这要是日后挨家挨户都用上,一年怎么也得消耗十几,几十盒火柴。那就是一年几百万,上千万贯的净利润。
    至于高级商品、奢侈品,不查不知道,一查成本核算怒火中烧。
    当下蜡烛虽然已经不是稀罕生活用品,但仍然不是多数老百姓首选的照明染料,依然大量使用灯油和动物油脂,因此蜡烛在时下还是中高级商品。
    尽管朝廷除了宫中之外,朝廷没有蜡烛生产作坊,但蜡烛本不应该作为暴利商品,因为当下的技术认知,决定了蜡烛价格不是很亲民,主要的消费对象是小资以上的群体,加之蜡烛又是消耗品,量小问题不大,但量大普通的小资也吃不消,因此蜡烛最大的消费群体其实是有钱人家。
    但是翻开了沈云卿的生意经后,这蜡烛的成本居然只有市面蜡烛成本的五分之一,却卖着相同的价格,而且质量还他娘的好。相同规格的沈家百通利蜡烛,燃烧时间还长,亮度还高。
    这就导致价格相同,质量还好,沈家蜡烛不仅不愁销路,还经常卖断货。
    也就是说,沈家的实际销售利润,是普通蜡烛的四到五倍,成本的十多倍。
    这哪里是什么暴利,简直是丧尽天良。
    这还不算,女帝去年冬季巡视轩禾书院,正巧撞见从西辽道回来的生员。
    由于这件事没在牡丹内卫的汇报中,女帝就很好奇,沈云卿这人都不在,这些生员还能外出?而且看年纪,也都三十多岁,四十岁的样子,也不像是正儿八经的生员。
    这不问不知道,一问女帝都觉替沈云卿脸红。
    原来这批生员是医道科四年前招收的生员,名为学医,实际上学习了一年草药辨识之后,被沈云卿分流,与司农寺搞了农经专业,从事农业良种繁育与动植物研究。
    由于有了显微镜,有些技术上的微观认知,也就有了可研究的基础条件。
    此番回校的几人是半年前去的西辽,视察人参种植的情况。
    啥,人参种植!
    对,古代人参都靠自然野生采集,所以价格腾贵,皇家御用人参其实都是限量供应。直到近现代,人参才实现农业化种植。
    当然,古人不是没想过种人参,也想过,问题是对人参认知与农业技术条件不足,无法人工种植。
    由于名贵药物价格居高不下,主要是量不够,价格才高,价格对于沈云卿而言倒是无所谓,但是也撑不住大量使用。
    为了解决这一问,沈云卿组建医道科不久,就派人前往东北寻找野生人参植株,但凡是结果的都加以采集,然后就地进行野外种植繁育。
    得益于当下自然环境优越,野生人参密度较高,而近现代野生人参基本已经绝迹,若没有人工野外补种,野外人参已经难觅踪迹。
    此番前往西辽,就是巡视生产老林中种植人参的情况,并替换当地留守的观察小组。
    得知人参都能种,女帝胸口算盘啪啪这么一算,乖乖呀,这一年要进账多少黄金白银。
    而且竟然瞒着朝廷,瞒着朕,这还得了。
    想到此处,女帝横下心来,查,一查到底!喜欢陛下的CEO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陛下的CEO六六闪读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