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南征(3)

    维系欧洲、中东、东亚的贸易路线共有两条,传统的陆路贸易路线和刚刚兴起的海上贸易路线。
    陆路贸易最大的弊端是过境国太多,土匪多、山头城邦多,运量少,沿途自然资源的贸易禀赋少,导致税率高,风险大,成本奇高。
    好处是贸易国境通道固定,所以即便有战争,只要几个大国不乱,稍微施加一下压力,对外用兵成本低,决策时间断,地方上的小土邦立马消停,实在不行可以学岐帝国,武卫忠出兵去平叛。
    而海上贸易路线的优点就多得多了,首先运量大,是最大的优势。
    其次是海上贸易由于地理条件和气候,在工业和高级农业出现前,沿海国的自然资源贸易禀赋极为丰富,如木材、香料、草药、主要、动物、香油、珠宝、矿产等等等,比陆路贸易沿途的自然贸易禀赋资源多得多。
    通过不断地贸易和易货,无论是商人,还是沿途国家,双方都能通过不断的交换,得到使用价值上的平等,而不是价格上的平等。
    所谓使用价值,你用一根黄金,换一碗急需要的饭,你觉得划算,这就是相对使用价值的平等。度如果用价格要素衡量,显然是不平等。
    但是作为早期社会,生存是第一位的,同时在不缺乏交换自然资源禀赋的前提下,各国基本上乐于从事这种交易,因为能解决吃穿和民生问题。
    同时岐帝国又是一个相对缺乏早期自然资源禀赋的大国,尤其是缺乏贵金属、香料、辛香料,而铜钱又存在重量大,而价值不如贵金属的特点,同时全世界的通行货币是贵金属,这就有了国内贵金属需求。
    中国后期虽然是黄金矿藏大国,但由于矿藏开采难度大,在农业社会几乎不存在大规模开采的条件,而同时又是白银矿藏稀缺国,所以现代化之前,贵金属主要依靠外来输入。
    而且更要命的还在于,当下没有纸币和纸币硬通货,同时只有东亚圈使用铜钱,而铜钱在亚洲圈因为中原王朝的强弱,在特定时期是硬通货,而弱势期在海外变成一文不值,同时还将因为国力衰退,回流国内造成二次通胀。
    同时这个时期全世界的主流货币是黄金,白银是次要贵金属。
    但已知的贸易圈中,尤其是中东、波斯、东南亚、印度,实际上都富产黄金和白银,因为矿藏开发难度低,所以就导致中国要得到世界硬通货贵金属,就只能输出劳动商品,然后换取黄金白银的奇特现象。
    因为对外交易,尤其是波斯、阿拉伯、西方交易,只能用黄金和白银。
    而国内需求黄金白银的目的,是为了抵抗货币风险和对内、对外的流通结算。由于认知和理念上的瓶颈,中国历代王朝始终无法处理好货币不断发行带来的积累贬值问题,导致只能寻求更为保值的货币作为硬通货。
    所以到了清朝中期,白银大量流入,又导致白银购买力贬值,铜钱更贱的局面。
    实际上就是忽视和回避了货币存在的客观问题,一味的囤积货币,而不发展高效生产力,带来的货币积累发行的贬值。
    而发展生产力和设备,却能将囤积的货币变成技术、生产力和国力转移货币风险,因为技术和生产力才是具有价值的工具和商品,而货币只是工具,没有商品价值。
    当人口达到增长顶峰,农耕文明最大的增长动力消失,而货币还在不断流入,结果只能是再贵重的硬通货都会贬值。
    而眼下,岐帝国远不存在贵金属通胀的问题,而是铜钱通胀,贵金属不足,岐帝国急需要贵金属平衡国内的财政的当口。
    乌兹曼的主要交易货币是黄金,其次是白银,和锡白银,而没有铜钱。乌兹曼实行新的财政政策,对国内外贸易商实行征税,直接导致本该正常流入岐帝国的贵金属减少,开始逆向回流乌兹曼,以补充乌兹曼国内的贵金属资本。
    而经济和资本就像水一样,是流动的,且无处不在,岐帝国是生产的终端,由于通信、交通、信息和贸易技术的滞后,所以一时半会儿还反应不到生产源头。
    但是作为沿海严重依赖贸易为生,同时又缺乏农业体系、基础手工业和严重依赖自然资源禀赋的东南亚土邦,却是货币危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第一时间受到打击和冲击。
    东南亚诸国通过贸易,可以得到岐帝国的铁器、布料、棉布、麻布、瓷器、农具、牲口、皮革、皮具、胶漆、木器、锡器、碱、酱料、奢侈品、木制品、小船等等。
    一切这些土邦自己不能生产的手工业品和初级工业品,而这些商品虽然量大,但是利润却不高,只是沿海商人的附带商品,真正赚钱的是丝绸、香料等奢侈品,陶瓷、茶叶还没有成为主流。
    如今乌兹曼大行征税,抽走了大量资金,货物成本暴增,价格增加而资金减少,必然削弱贸易积极性,贸易积极性被打击,贸易量开始下降。
    如果以前需要进口一千吨铁器,现在贸易商缺乏资金和获利动力,只愿意随船带一百吨,同时缺乏资金,原本应该购买两百吨香料,现在只买五十吨,价格还只有以前的一半,这种贸易谁受得了。
    而这些土邦严重缺乏自足经济、生产体系和农业体系,面对商业利润和外来物质的输入减少,此前繁荣贸易掩盖的内部经济和生产力问题,在外来获利暴减之下原形毕露。
    结果就是要么统治阶层本就力量薄弱,经济收入锐减导致国内动荡滑向内战,要么碰上“一代雄主”转移国内矛盾,对外侵略。
    腊婆、骠国、阿瓦达提显然是后者,而涅佛罗国是前者。
    当然,还有第三条路,向岐帝国朝贡,实现薄来厚往。
    换而言之,以较少的珍奇玩物,进贡给中原王朝,换得更多的反赐货物和先进生产力,以补充国内的经济。
    这种模式很大程度上从表面缓解了外邦的经济和民生问题,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些进贡番邦国内的经济和生产力低下问题,但不可否认,薄来厚往维持了一个相较平稳的局面。
    但这种模式只适合人口较少,领土狭小的番邦,对于人口动则上百万,几百万的邦国,无论反赐多少,都不够塞牙缝。
    几十万人的经济问题,和几百万人的经济问题,同为经济问题,但因为经济规模产生的规模效应的增益,导致无法以倍数关系衡量。
    如忽喇,五百余万人口吊在岐帝国的饭碗上,拖就够拖死岐帝国。再多一个腊婆,又只知道好吃懒做吃大户,不想着自立根深自己解决问题。
    关键要命的还在于,这些个番邦无不有“升米恩,斗米仇”的心态。
    他吃你喝你的是应该的,但还觉得不满意,也没有称臣,接受“现代化”的觉悟,反而觉得你给他的是施舍、怜悯、嘲讽,侮辱了他的尊严,于是进一步激化穷人的心里畸形,然后就这样了。
    同时岐帝国自己也不是金钟罩完全免疫,而是随着经济流动,外部的经济风险,很快就会反应到国内。
    随着过国内动荡和经济衰退,有没有能力继续薄来厚往的朝贡模式,存在很大问题。
    一旦输入贵金属骤减,导致无法压制国内通货膨胀,由经济问题引发的政治问题,就会演变成国内动荡根源。
    以各方势力集团为代表的官僚势力,为了各自代表的利益派系粉墨登场,其实都是为了避免自己的损失,而转嫁损失。
    但是后人往往只看政治历史,似乎就是宫廷政治和朝廷权利斗争。
    但实际上,不说全部吧,至少相当一部分王朝权利斗争,都是以文官集团派系为代表的既得利益集团发生的问题。
    追根溯源,就是经济结构失衡,明王朝无疑是这个历史怪象的究极形态。唐朝丢了安息都护府亦如此,导致陆路贸易封闭,海上贸易不振,通胀憋死在国内。
    南宋也是如此,蒙古西征消灭了中东和欧洲人口和政治稳定,而人口意味着市场消费,没了消费,就没有政治稳定,南宋海上贸易再繁荣,你的丝绸就是不要钱,也没人要。因为消费者都死了,还要什么消费。
    可见蒙古帝国其实比南宋政府更懂经济,灭宋就得先消灭南宋的经济潜力。
    所以南宋后期外来贵金属输入锐减,国内因为长期战争和高赋税导致人口锐减,生产力也锐减,南宋为应对战争,又不断滥发贯钞,通货膨胀已经完全脱轨。
    明朝也是,大量对外输出丝绸、陶瓷奢侈品,收入白银,但本质上的生产力却没提高,货币却不断增多,导致本该输出的通胀,逆向往国内输入,输入就输入吧,钱没进国库和老百姓口袋,都进了贪官污吏和奸商之手。
    至于清朝为啥免疫,其实没有免疫,即便西方不发生工业革命,清朝的经济崩溃也是早晚的。
    清朝的通胀其实更厉害,但清朝中期得益于马铃薯、红薯的全面普及,以及北方双季稻的种植,人口迅速增加,人口增加,劳动力、传统手工业产能增加,消费增加,带来经济增长,由此超过了输入贵金属通胀。
    所以人口增加带来的经济和行业增益,掩盖了通胀问题,实际上清朝的通胀吓死人,经济规模看着很大,实际有效经济还不到南宋鼎盛时期的三分之一,所以均摊到每个人头上,清朝实际的经济指标低的吓人。
    而且清朝的人均生产力退化,要不是人口增加至南宋顶峰时期的六倍,大量向大自然索取耕地,清朝内战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更要命的还在于,岐帝国虽然是生产者,但是以丝绸为代表的高级商品,在国内的消费市场狭窄,主要集中在富裕阶层,中产还不一定买得起。但是产量又严重超过国内市场需求,专供对外出口,赚取黄金白银。
    于是又导致另一个问题,岐帝国缺乏贵金属,尚未出现贵金属通胀,同时又需要贵金属作为硬通货,平抑铜钱通胀,对外输出通胀,因此只能通过增加高附加值商品出口,对外输出通胀。
    因此奇怪就奇怪在,无论沿途各国怎么征税,岐帝国都不敢先抬高关税,一旦国内对出口商品大量征税,结果只能导致国外购买量下降,带来的贵金属输入萎缩。
    根本原因就在岐帝国国内的老百姓收入低,消费不起,自己生产的高级商品在国内消化不掉,只能对外出口。所以导致对外出口的别国消费市场具有定价权,反应到当下,就是收税权。
    于是人家先你一步收税,岐帝国却没有反制手段,因为你不具备远洋能力,只能等着人家上门把货运走,从外边输入贵金属和你需要的商品。人家不跑运输,你的货就只能烂在国内。
    所以症结就在这里,你对外出口没关系,你不征税也没关系,但你不能把除了生产之外的销售、运输、征税、定价权都让给人家呀,这不是找死吗。
    奥斯曼帝国无疑就是一个因为掐断海上和路上贸易,吸贸易血建立起来的帝国。从东方发出,最终卖到西方,全程翻了一百倍以上价格,中间至少百分之七十被奥斯曼帝国抽走。
    而且还有个问题,你生产的东西都是十个指头做出来的,织造丝绸更是以牺牲织女的脊椎和颈椎健康为代价的产品。
    而贵金属虽然价值高,但价值的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没有生产,你就是满世界的黄金也买不到一口饭,黄金还有什么意义。
    所以你拿血汗商品去换硬通货,还没终端销售定价权,人家只要征税,贸易刚入你手的钱,又开始回流,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于是中国人又憋出一招大法,“囤”字诀,任凭世界贸易风云变幻,我就是往死里囤黄金、白银,直到清朝中期,就是不拿出来流通,结果把自己囤死了。
    就是这种畸形的商业规则,维系了整个世界过去五千年中多数时间的和平和繁荣,所以存在既是合理。
    但问题是,当这个规则不能维系少数时间下的繁荣与和平时,就是不合理的。
    既然不合理,就只能动手。
    于是问题最终又回到最初的话题,腊婆、骠国、阿瓦达提大搞对外扩张侵略,既是经济过热衰退,让原本内部的问题浮出了水面。
    同时岐帝国运气又不好,接连碰上三个吃大户,又没有称臣觉悟,还是个有野心的土王,都把手伸向岐帝国,导致一连串的地缘政治连锁反应。
    所以“征讨使”的真正职责,是为远征大军提供顶层政略设计,和处置职权内对外政策,以减少军事行动,因为政治风险带来的损失和阻力,同时争取更多的利益。喜欢陛下的CEO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陛下的CEO六六闪读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