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1章 败鼓之皮

    “陛下,臣有一计可解此难题。”
    “讲。”
    “此案就事论事,以涉嫌巨额避税为名,抓了涉及此案的密党,但是让户部去办,刑部只做结案审判不做侦办。”
    “如此岂不惊动密党。”
    “无论惊不惊动,此事对朝廷都有利。首先,如果密党被打草惊蛇,时间上他们来不及完成撤离,神都的消息要传到江淮需要时间,而豹韬卫在审问许平丞后,第一时间已经派人去了江淮,按名单监视起来,他们要逃也逃不掉,因此可以将与许平丞案有关人员一并抓获。如果密党还在观望,那是最好不过,就地进行抓捕。”
    “然后呢?”
    “然后就事论事,就以巨额避税为由进行审理。臣相信,不仅仅是许平丞偷逃税款,这些围绕许平丞设下圈套的外围密党人员,也在帮助密党高层偷逃税款,因此他们也有经济问题,朝廷以经济罪对他们进行处罚合情合理。
    同时朝廷以巨额避税为由羁押他们,查抄他们的账本,甚至可能还能得到名册,然后就能顺藤摸瓜发现其他密党踪迹与网络。而朝廷对外仍然以巨额避税的罪名进行公开审理,但是私底下朝廷在掌握罪证之后,可以从这些密党当中寻找一些突破口,将其变成朝廷的卒子。待等此案结案,再把他们释放,替朝廷潜入密党内幕。”
    给许平丞设套的密党以避税罪抓捕之后,公开审理仍然以避税的名义审理,但是暗地里,朝廷选择其中个别密党成员作为突破口,让他们成为朝廷的抓手,替朝廷办事。
    不论他们愿不愿意,只要他们被朝廷抓捕,无论是什么名义被朝廷抓住,最后再被释放,都会遭到密党的怀疑。
    于是就带来三种可能,一是密党对他们进行灭口,以偶然方式人间蒸发。
    二是不信任,同时采取监控和调离措施。
    三是朝廷就事论事以经济罪处罚他们,对他们罚巨款,然后开释,密党方面没发现异常,仍然继续信任这些被抓人员,但这种概率不大。第一第二种情况可能性最高。
    如果是前两种,对朝廷是有利的,朝廷可以让这些倒向朝廷的密党成员更加卖力替朝廷卖命。
    同时朝廷通过经济案件侦办过程,可以合法取得这些密党的明账,甚至迫使其中一些成员与朝廷合作,拿到密账,通过梳理他们的账目和账户,就能顺藤摸瓜找出其他密党网络。
    “陛下,如此即可向天下舆论交代,同时也不至于对许平丞等涉案人员采取严厉措施,还请陛下明鉴。”
    “你倒是处心积虑费尽心机。”
    “臣是为朝廷大局平稳着想。”其实沈云卿自己也不信,他甚至觉得自己现在活脱脱一个权臣嘴脸。
    女帝沉默思考了许久,随后又说:
    “许平丞被豹韬卫所抓,如何又能解释的通?”
    “以豹韬卫严查海寇为名,发现许平丞与疑似海寇的濒国不良商人往来,从而发现许平丞巨额避税。如此许平丞只是与疑似海寇商人往来,经调查为合法商人,对舆论也能有个交代。”
    “董达,你以为呢?”女帝问道董达。
    “末将以为,此计可行。以涉嫌疑似海寇商人往来抓捕许平丞,进而牵连出巨额避税,再以协助巨额避税,与参与巨额避税为由抓捕其他密党成员,然后以罚款结案释放,确实能取得目前最好的结果。”
    董达所谓的“目前最好结果”,是指的政治上最好的结果,不是密党案本身。
    因为只要抓了许平丞,密党在神都的眼线都能知道,无论怎么隐瞒,都瞒不住许平丞被抓这件事,能隐瞒的只有许平丞被抓的原因。
    因此密党在得知许平丞被抓之后,一定会采取措施,这是无法避免的,所以也就无从谈起会有什么好的结果。
    女帝再次沉默了片刻,神色稍显缓和了一些,虽然只是极其细微的变化,但沈云卿知道,公孙芸惠已经打算做出让步。这件事上沈云卿顶的很厉害,同时也占着理,女帝清楚知道沈云卿的政治能量,该给的面子还是得给。
    “王素琴,去宣郑王与刑部尚书杨文炼。”
    “是。”
    许平丞案要平稳处理,最终还是得由刑部出面侦办审案,豹韬卫是情报部门,情报部门处置单纯的经济案件,本就不单纯,继续让豹韬卫过问,显然是不正常的,所以案件需要移交。
    但是移交之前的口供、卷宗、笔录都要改,需要把和密党有关的内容全部剔除,只对巨额避税和疑似海寇的濒国不良商人进行陈述,以便于日后将案情向舆论公开。
    约莫等了一刻,周启、杨文炼赶到御书房,女帝将笔录、口供、卷宗给二人过目,看过之后杨文炼自不用说了,脸都绿了。周启第一反应是先看了眼沈云卿,有种被骗的感觉。
    之前沈云卿前来游说,要他大事化小,当时周启多少有点猜到许平丞涉案金额可能巨大,但你也不能顶三十年前半个国库吧。
    虽然这件案子的性质是密党背后作祟,但是这么大的金额,要大事化小,也化不了呀。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么大一笔金额就是去掉一个零,也是大案,更何况这是多一个零。
    二人看完口供、笔录,交换女帝后,杨文炼不吭声,在等周启开口,不吭声是因为杨文炼很聪明。
    这豹韬卫的笔录上出现更多的是都是“避税”两个字,鲜见有“偷税漏税”四个字。而许平丞又是莱王的小舅子,沈云卿是天下头号避税大户,同时卷宗内也写得很清楚,是密党有意设圈套构陷许平丞避税。
    不论豹韬卫是不是秉公叙述,但这字里行间都透着为许平丞开脱的意味。
    这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是皇家的事,沈云卿在插手,刑部根本惹不起。
    这时周启先说:
    “母后,许平丞案金额巨大,若是就此草率了结,恐怕很难向天下交代呀。”
    “那就听听海郡王怎么说吧。”
    沈云卿将许平丞案处置方式和盘托出,然后可见周启、杨文炼脸色凝重。
    “郑王以为海郡王此议可否。”女帝问。
    “回母后,儿臣虽然也很赞同,但是如此做法与欺世盗名无异,只怕是向勋贵、财阀好交代,向百姓就不好交代了。”
    这时沈云卿说:
    “非常时期当用非常手段,这是目前没有办法的办法,要维持大局平稳只能做一些调整,待等日后积弊消除,再推行严法,一视同仁也不迟。
    如果现在一视同仁,首先解决不了问题,其次朝廷也无法执行落实,反而让勋贵、财阀认为朝廷软弱,其三会让律法成为一纸空文。
    与其让律法成为软弱无力的一纸空文,不如进行适当的惩戒,至少让律法维持司法的存在。”
    周启无疑说到了目前司法的弊端,就是法律,尤其是经济层面的法律,对权贵和财阀阶层的约束力不够强大,但是对普通老百姓的约束力很强,这就等于变相再给权贵和财阀资本开绿灯。
    但是这些问题不是现在才有,而是存在了好几百年一直有,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问题。
    而且最近二十年来,已经好转很多,至少在刑事、民事司法层面上经过几次修法和严打,取得了很大进展,有效遏制了勋贵、财阀的刑事、民事、土地犯罪,树立了朝廷司法系统在社会上的地位,稳固了司法执行力。
    但是重病不能下猛药,财阀和权贵阶层毕竟不是老百姓,把他们逼急了,就可能引发政治问题。
    所以朝廷一面回收土地,一面重塑刑事、民事司法体系权威,打击恶性犯罪,就势必得在经济领域做一些退让。
    那些个财阀、勋贵谁没有黑料,但是恶性刑事犯罪的毕竟不占多数,更多的都是经济犯罪偏多,但是容易引发恶劣示范效应的,反而是政府对刑事犯罪的执行不力。
    权贵和财阀杀人放火朝廷管不了,非但会助长财阀、勋贵刑事犯罪,更会助长经济犯罪。而其他没有刑事犯罪的财阀、勋贵,看到朝廷不采取严厉打击制裁,也会有恃无恐的从事经济犯罪。
    所以司法体系中,刑事犯罪是核心问题,如果刑事犯罪得不到制裁,其他法律也会形同虚设。
    朝廷最近二十年来通过修法、严打和经济发展,已经重塑了刑法体系的执行落实,但要彻底根治全部的司法问题需要时间,尤其是经济犯罪,无法一蹴而就,于是就会出现经济层面犯罪,朝廷对权贵和财阀开绿灯的情况。
    但这只是暂时现象,沈云卿本意也不想开经济绿灯,但朝廷的问题根深蒂固,你不能一边重塑司法,打击恶性犯罪,一边搞土地改革,一边还要打击经济犯罪,这三个鼓,敲响哪一面都可能把鼓敲破。
    所以三面鼓,只能一面一面的敲,哪怕敲破了,败鼓之皮仍可兼收并蓄,如果三面鼓同时敲,都破了,江山是要出问题的。喜欢陛下的CEO请大家收藏:(663d.com)陛下的CEO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