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如何解决原生家庭问题?

    在国产影视剧中,受原生家庭迫害的角色不在少数,比如《欢乐颂》里的樊胜美、《都挺好》里的苏明玉、《安家》里的房似锦……以上提到的这三个角色,堪称影视界“三惨”。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也遭遇了类似的原生家庭问题,他们看到剧中的樊胜美、苏明玉和房似锦等,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或者现在的自己,特别特别能够感同身受,特别特别能够理解其中之苦。同时,他们也迫切地希望剧中的主角们能够给出一个好的答案,可以帮助他们摆脱原生家庭的阴影。
    遗憾的是,无论是《欢乐颂》,还是《都挺好》,亦或是《安家》,都是大团圆式的happy ending,看似圆满了,却处处透着无奈。而耐心看到结尾、满心等待答案的观众,只能在失望中吐槽一下,然后继续忍受原生家庭之苦,继续寻找所谓的解决的办法……
    原生家庭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是指儿女还未成婚,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这个家庭的气氛、传统习惯、子女在家庭角色上的学效对象、家人互动的关系等,都影响子女日后在自己新家庭中的表现。
    而无数真实的案例早已表明,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可怕的,很多人哪怕已经结婚生子,也还是活在父母的阴影之中。这种阴影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要么是打着“我为你好”的名义实行的道德绑架,要么是用父母的威严强行将自己的意志贯彻于子女身上,要么是将子女当做满足自己各种需要和期待的工具……
    那么,我们究竟要怎么做,才能真正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呢?
    老实说,这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不像樊胜美,有一批像安迪和曲筱绡这样热心又不差钱的朋友;也不像苏明玉,有颜值,有能力,有魄力,完全没有经济上的压力;也不像房似锦,房子一套一套地卖出去,还和百年难遇的好男人徐文昌相爱了……而普通人,既没有开挂的才能,也没有足够的运气,只能老老实实工作、挣钱,却仍要面对樊胜美、苏明玉、房似锦她们那样的原生家庭问题。可想而知,普通人该有多么痛苦、绝望啊?
    退一步说说少数人,比如娱乐圈里的某些大明星,他们在面对原生家庭的问题时,除了忍受和决裂,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也许有人会问,难道我们真的没有解决办法了吗?难道我们将一辈子都没有办法摆脱阴影?一辈子都不可能获得幸福了吗?
    在这里,我们必须意识到:任何心理层面的原生家庭的问题,都可以从认知与行为的角度切入达成改变。套用一句用烂了的很玄的话:如果你认为自己没办法从父母的阴影中摆脱出来的话,那你就真的没办法摆脱了;但只要你相信你能够摆脱,就一定能够摆脱。
    当然,从生物学的角度和心理学(依恋理论)的角度证实,我们是不可能完全摆脱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创建新的人生经验,和新的依恋关系来减低原生家庭的影响。虽然原生家庭塑造了我们的过去,但是却不能束缚我们的现在和未来。
    以下是某位心理咨询师的话,仅供参考:
    首先,承认我们的童年发生了不幸,承认原生家庭有它自己的局限性,承认我们对原生家庭的恨、爱、愤怒、羞愧、伤痛、挫败等情感,是降低原生家庭对我们负面影响的第一步。人不可能自欺欺人地过一辈子,正视过去,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才能帮助我们回归现在和展望未来。
    其次,学会自己抚育(mothering)自己。既然我们的原生家庭没有能力抚育我们,我们就应该自己承担起照顾、安抚自己的工作。用我们希望父母对我们的方式,跟自己相处。允许自己为应得却从没有得到过的快乐童年默哀,学会在生活的琐事上对自己好一点,耐心一点,常常对自己说一些积极的、鼓励的话。要知道,降低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是一个漫长并且起伏的过程,为自己的每一个小进步鼓掌,也要原谅自己偶尔的失误。
    说实话,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原生家庭的影响确实是举足轻重的。美国精神分析医生埃里克森认为,在婴儿时期,个体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希望的实现。而这一切,都是在婴儿与其照看者之间形成最初亲密关系的过程中获得的。当孩子有了信任和自信的基础,才有勇气向外探索世界,去完成生命的成长、发展。
    但是,原生家庭对个体人格的影响并不是全局性和决定性的,个体的人格特质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学校、朋友等其它因素的影响。如果用决定论的态度来看待“原生家庭”,认为所有过去不好的经历可以决定你未来的命运,那就严重偏离了生命的本质。
    发展心理学分析,人的心理发展首先是有生物前提的,也就是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人是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所塑造的,家庭环境也只是后天环境的一部分。而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还有个体的主观意志,以及家外环境的影响。
    心理学学者唐映红就认为:“原生家庭对个体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儿童期和青春期。进入成年期,个体面临着自己选择自身成长人生历程的情形,此后的人生轨迹和状态就不能简单地归咎于父母。即每个人在成年后都有着来自原生家庭的种种烙印,但如何对待以及发展就取决于每个人自己的态度和选择。”
    因此,一味地用直线因果的分析方式,向自己的原生家庭追责、讨伐,是非常不公平,也是无效的做法。原生家庭只是一个中立词汇,并不是一个糟糕的概念。它的流行,启蒙了很多人的独立意识,也让很多家庭意识到儿童时期家庭陪伴的重要性。所以,分析原因、追究责任并不是最终目的,转化过去带来的伤痛才是最重要!喜欢这就是萧雯的一生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这就是萧雯的一生六六闪读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