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猥亵等性侵儿童的案件层出不穷,不仅日益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更让我们颠覆了“熟人”的概念,当老师、邻居、亲戚、父母的朋友这些人出现在孩子世界里,他们有可能是亲切友好的亲人或师友,也有可能成为他们生活中的黑洞和终生的阴影。
不仅是身边,网络上的猥亵儿童案例也屡禁不止。网红大v徐豪杰被爆创办和经营大尺度□□网站;江苏网警曾接到过一个针对某系列猥亵儿童视频的爆料;郑州网警发布通报称已接到网友举报,一个名叫“西边的风”的网站不但有出售“原味内衣裤”的字样,而且还拍摄了不少与儿童有关的剧情片。
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到2016年全国的法院审理结案的光猥亵儿童案就有10782起,平均每天超过7起。2016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共审理“猥亵儿童罪”案件236起,同比增长93.4%。从2014年到2017年7月,与“猥亵儿童罪”相关的一审刑事判决书共达644封,其中江苏、四川、广东、安徽、河南等地案件多发。
根据“女童保护”基金统计,在2017年全年媒体公开报道的性侵儿童(14岁以下)案例378起中,其中明确表述人际关系的有349起,熟人作案209起,占比59.89%。其中,家庭成员(父亲、哥哥、继父、祖父等)作案32起,占比15.31%。
目前,我国针对儿童性犯罪有两个罪名:□□罪和猥亵儿童罪。
犯猥亵儿童罪的,会依法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从重处罚。如果被认定为聚众或在公共场所当众犯罪的,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考虑到犯罪嫌疑人的动机、行为、造成伤害的后果以及社会影响,会在法定刑幅度内从重处罚。对实施共同犯罪的,将根据其起到的作用和犯罪情节等进行处罚。
然而,现实情况却是,熟人猥亵儿童更难得到应有处罚。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是人情大于法。
由于身心发育特点,尤其是在熟人作案且性知识教育普遍缺乏的情况下,受害儿童不能识别到自己遭遇了侵害。即使儿童能够识别并克服羞耻心,大多也只能求助于父母或其他亲人。
出于维护家庭稳定和谐,或是考虑到与熟人的人情关系,许多受害儿童的家属常常会选择私下解决。据以往的报道,在很多父亲或是其他亲属猥亵女童的案例中,当母亲听到女儿提及自己受到猥亵时,第一反应是惊讶,难以置信。
很多监护人甚至会认为,女儿就是被摸了一下,没受到什么伤害,家丑不可外扬。和其他熟人抬头不见低头见,也没必要走法律程序,赔偿点钱就好了。
此外,如果一旦付诸诉讼将事情公之于众,受害儿童及其家属也会遭遇他人的偏见,甚至沦为众人的谈资,受到二次伤害。
二是取证难。
猥亵儿童罪,是指以刺激或满足□□为目的,用□□以外的方法对儿童实施的□□行为。所以,判定犯罪嫌疑人是否构成猥亵,其目的是否为满足□□是先决条件。
比如“南昌高铁女童疑被猥亵”一事,警方调查后,依据证据作出不立案查处。诉讼证据有六大类: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的辩解,视听资料、鉴定意见等。该事件只有视频,证据不足。
对于其他猥亵儿童的案件,如果没有造成受害人身体伤害,也没有及时录下音频视频等证据,单凭受害儿童陈述,不能提起诉讼。猥亵儿童案件即使付诸诉讼,取证也很难。
三是保障缺失。
对于猥亵儿童案中监护人失责,甚至走向犯罪嫌疑人,《民法通则》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申请,撤销监护人员的资格,变更监护人。
可是,撤销监护人资格后,监管和抚养问题该如何解决呢?所以,这也是个大问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世界多国和地区对猥亵等性侵儿童犯罪作了专门规定,相对于我国刑法而言,欧美等国及地区的立法更为细致和全面,一些优良经验可提供我国借鉴。
一是对负有特殊职责的人员的性侵行为加大刑事处罚。
德国刑法将行为人与未成年人之间的特殊关系,滥用权力实施的□□行为作为特殊犯罪方法加以规定。我国台湾地区刑法还将利用特殊依附关系实施□□或猥亵行为的,规定为利用权势□□罪或权势猥亵罪。
除了熟人外,其他性侵儿童的犯罪嫌疑人也应受到严厉惩罚。
在英国,单纯藏匿猥亵照片者最高可判5年有期徒刑,而制作猥亵照片者最高可判10年□□。
美国各州对□□或猥亵未成年人的量刑不同,但都将其视为重罪,甚至连家中藏有儿童色情照片都属于犯罪行为。
韩国对“以儿童为对象进行性犯罪”的初犯和重犯一律进行化学阉割,并对儿童、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实施性犯罪者判处10年以上的重刑。
二是对猥亵儿童犯罪嫌疑人实行高额民事赔偿。
在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中,被性侵儿童在争取民事赔偿的过程中面临重重困难。
但俄罗斯规定:不使用暴力并对明知未满14岁的人实施猥亵行为的,处数额为最低劳动报酬300倍至500倍或判处3个月至5个月工资。
三是加强社会监管,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美国对性侵儿童的罪犯进行存档并在其出狱后公告社区,有时还禁止其接近儿童聚集的场所。加拿大主要是登记和职业禁入制度。
每次猥亵儿童事件被曝光后,总能掀起舆论热议,关于加强儿童性教育的话题也一再被提起,诸如《家长嫌性教育太早,禽兽可不会嫌孩子太小》之类的文章,更是刷爆朋友圈和各大网络平台。诚然,补足性教育这个短板很重要,但提高犯罪成本,对受害儿童提供社会保障,在立法上切实保护儿童同样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喜欢这就是萧雯的一生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这就是萧雯的一生六六闪读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