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谢家剧本不对吧


        “启禀盟主,是商洛送来的消息。”斥候赶忙说道。 商洛? 粮草? 杜英皱眉,旋即想起来。 自己还真的叮嘱斥候们留意商洛晋军的粮草调动。 倒不是杜英知道了桓温粮草不够之后,随时准备左右横跳,转眼就把情报再卖给氐人,让氐人能够有所应对。 就目前而言,杜英站在桓温这边的立场还是不变的。 真要让他反复横跳,至少要等到氐人有实力击败桓温再说。 现在的杜英,这么做,只是想要做到自己心中有数。 了解一下桓温的底牌有多少,以避免万一桓温粮食真的不够,转头就要跑路,把关中盟卖得一干二净。 同时,杜英如果不知道桓温现在大概的粮食数量,自然也无从说帮助桓温出谋划策。 所谓的高瞻远瞩,所谓的运筹帷幄,终归还是要建立在对情报了如指掌的地步上。 杜英也不是神仙,就算他知道历史的发展方向,却也不知道各种细节,更不知道这些细节到底已经有多少因为只记得出现而改变,所以它还是要通过这种最简单也是最麻烦的办法,获取能够影响到自己作出判断的情报。 身边的任群等人都很聪明的和杜英、王猛两人拉开距离。 杜英刺探王师的情报,总归是不太道德的。 而且也不能走漏风声,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斥候这才在陆唐的护卫下向前,抱拳低声说道:“盟主,属下在商洛城外发现了王师的粮草车队,上面的旗号纷杂,但是以谢家旗号居多。” “谢家?”杜英和王猛同时诧然,“谢安?谢尚?” 谢家,出手调拨粮食了? 不然的话,此时的杜英他们都想不到其余的可能。 谢家的家主虽然是谢奕,但是实际上谢家这一辈真正主持谢家事务的是谢安,即使是谢安的二兄谢据,也是听从于谢安的指挥。除此之外,谢家还有谢奕的从兄谢尚驻扎在寿春,堂堂方镇,也是谢家能够立足于朝堂的一大保证。 谢家的文事归谢安,武事归谢尚,谢奕更像是谢家的吉祥物罢了,主要负责沟通东南和荆州,也是最后一道避免双方直接撕破脸的缓冲。 谢奕本身,并没有调动谢家粮草的权力。 或者换句话说,他也知道自己的身份敏感,同时也担心因为自己的私欲而毁坏了家族的利益,因此索性把这样的权力拱手交给家中,和自己无关。 那么现在调动谢家粮草北上,只可能是谢家从东南派来的人。 不是谢安派来的,就是谢尚派来的。 其察觉到桓温的粮草不济,而谢奕也在危险之中,所以下决定动用谢家的粮食支援桓温。 甚至有可能其余的粮食,也都来自于原本和桓温不合的东南世家,为了响应谢家的号召罢了。 不然的话,之前桓温不会不动用他们的粮食,他们也不会藏着掖着。 王猛沉声说道: “谢家这是在表达对桓温北伐的支持?还是单纯的希望桓温能够尽快北上,救援谢奕?而或者两者兼有?” 灵魂三问,杜英无法回答,他也想不明白。 谢家的入局,来得太突然。 “不知道这背后,只是谢家,还是王谢,又或者典午?”杜英反问。 谢家到底是代表着陈郡谢氏,还是代表着王谢这个共同利益集团,又或者代表着偌大的东南朝廷以及归属于朝廷的大小家族? 另外,作为东南王朝名义上的主人,司马一族当然也不能被忽略,尤其是不少司马氏宗室仍然还掌握着实权。 而且这还只是站在调拨粮食的事是谢安或者谢尚站在谢家的角度来考虑的。 可是谢安尚且还好说,谢尚可不只是谢家子弟,他还是两淮方镇、封疆大吏,假如这件事得到了他的同意,那么是不是就意味着谢尚有可能会率军北上支援? 就算是谢尚打一打洛阳之类的,也会让当今的局势变得愈发难以掌控。 王猛和杜英似乎在自问,又似乎在询问对方。 但是显然,他们对这些问题没有答案。 询问之后,就是长久的沉默。 “这谢家,剧本不对吧?”很久之后,才响起杜英的声音。 “师弟何意?”王猛皱眉,显然不太理解。 这个时代还没有戏剧这种东西,只有百戏,有点儿类似于杂耍表演那样,王猛当然理解不了什么是剧本。 “没什么。”杜英摇头。 王猛的注意力也不在这上面,只道是师弟思考问题的时候,自言自语罢了。 两人又陷入沉默。 只有马蹄声不断响起。 ————————- 谢家调拨粮食支援桓温,这件事的确在杜英的预料之外。 而且谢奕自始至终都没有说过这件事,更是说明,谢奕本身都应该不知道还有这么一档子事。 不然的话,以现在双方合作的紧密程度,谢奕完全没有必要和理由隐瞒杜英。 甚至这还应该是谢奕主动说出来以换取关中盟更多信任和支持的底牌才对。 关中盟的将士们凯旋,自然正在庆祝这一次的胜利。 可是桓温军中的变故,让杜英明显没有了这个好心情。 他匆匆向将士们讲了几句话,随同大家喝了几碗水酒之后,便把后续的事情交给任群、麻思他们。 大家也都知道盟主必然是为了明日蓝田之行而担忧,不以为忤,反而都有些惭愧,不能为盟主排忧解难。 杜英原本还曾幻想着回到家,是不是要让自家的俏丫鬟伺候着沐浴什么的,现在这种幻想都已经丢到脑后了。 匆匆洗去风尘,他披上衣服就向前厅走去。 少陵坞堡作为关中盟的最主要驻地,坞堡内部不少陈旧的房屋都已经推倒重建,一来是不安全,二来也是为了重新规划,节约用地,以安置更多的人。 而杜英所居住的屋舍前面,也搭建起来一个前厅,作为会客的地方,和后院区分开来。 虽然也就只是把原来的篱笆大门变成了一座屋子罢了,但是杜英后院里到底有女眷,平时也不太方便。 “公子,公子!外面冷,先把头发擦一擦。”归雁一路小跑,追着杜英直接进了前厅。 显然这个女眷并没有自己是女眷的意识。     喜欢晋末多少事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晋末多少事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