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秦王拜山

    凤阳
    从南京而出,为西进举行大明军武盛世的皇帝朱允炆,路过凤阳老家时,停下了行程。
    凤阳为中都,是洪武大帝朱元璋的出生地,也是大明的龙兴之地。
    这里的地位,被定性为中都就可想而知。
    毕竟,出了一个皇帝。
    而且还是一个布衣皇帝。
    整个凤阳人都为此与荣有焉,因为他们凤阳不仅出皇帝,还出了无数大将军,国公。
    而朱元璋,以及出身凤阳的开国元勋们,自然也没有忘记生他们养他们的老家。
    故而,凤阳不仅政治地位在大明极高,百姓们享受的福利待遇也是最好。
    新皇帝朱允炆路过凤阳要祭祖,整个凤阳顿时欢天喜地,喜庆满满。
    百姓们高兴,朱允炆同样笑容不断。
    他虽然没有出身在凤阳,但他知道人不能忘本。
    对大明的百姓,朱允炆可称一位仁慈的君王。
    当然,如果朱允炆不是拥有仁厚的性格,朱元璋也不会把江山交给他。
    毕竟,朱元璋重民,惠民,以及孝治天下,和他制定的无数政策便能看出。
    从养老政策这一点来讲。
    中原王朝的帝王,虽然从西汉开始便开始推行国家养老政策,但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达成帝王想要的效果。
    而在大明,因为是开国皇帝,因为是布衣皇帝,朱元璋制定的养老政策就完全在大明推行了。
    大明的养老政策,分两个部分,很简单,很给力的两个部分。
    一为执行。
    二为监管。
    洪武元年,朱元璋下诏:“诏民年七十之上者,许一丁侍养,与免杂泛差役。”
    这条诏令的意思是,家里有70岁以上老人者,国家免除家中一人的差役。
    咋一看好像没什么。
    但在当时的大明,百姓是有徭役的。
    因为朱元璋是布衣出身,他清楚农耕民族是面朝黄土背朝天。
    故而,这条政令,便可以让家中有老人的家庭,有更多精力从事劳作,对奉养自己年老的父母也就有所缓解。
    这条政策虽然并不理想,但他揭开了朱元璋养老政策的开端。
    十年后,朱元璋总结出了养老政策。
    洪武十九年朱元璋下令:“今特命有司存问于高年,恤鳏寡孤独者必得其所,笃废残疾者收入孤老,岁给所用,使得终天年。”《明实录太祖实录》
    这是什么意思呢!
    意思就是,一是定期给老人发放米、粮、油等生活物资。
    第二条是在全国修建养老院,由朝廷出资照顾那些没有子女照顾的老人。
    因为是洪武大帝朱元璋的命令,又因为朱元璋这人崛起于布衣,全国官员对于朱元璋的命令,是不打一丝折扣。
    当然,就算他们想打折扣,也不敢。
    因为朱元璋惩罚贪官的手段很暴力,也很残忍。
    大明的百姓是幸福的,因为他们有个好皇帝。
    好皇帝朱元璋逝世,朱允炆继位,同样在执行惠民政策。
    或许是朱允炆还没来得及修改政令,就被北平的燕王赶下了皇位。
    靖难之战的发生,对于大明的百姓是一个灾难。
    毕竟靖难之战长达四年之久,朝廷为了平息叛乱,哪里还有精力去在乎百姓的生死。
    而在朱棣继位后,又五次亲征蒙古。
    百姓的负担就不言而喻了。
    从从汉武帝征讨匈奴的结局中,就能看出,战争打的是财富。
    汉武帝刘彻,在长达五十多年的统治生涯里,与匈奴打了四十年。
    而这数十年里,他消耗了汉朝大量的人力物力,人口也减少一半,国家几乎一无所有。
    国家安危的问题是解决了,但值得吗?
    不值得。
    因为他伤害了自己的民族。
    朱元璋吸取了很多教训,故而才制定了不征之国的政策。
    其目的,就是不想后人穷兵黩武,使百姓受难。
    而且,朱元璋一统天下后,他有足够的实力一举将蒙古打残。
    但他没有这样做,为什么?
    因为在反元的战争中,汉民族的伤亡太大了。
    在休养生息,还是像刘彻一样彻底解决蒙古的问题上,朱元璋做出了明智的决定。
    朱元璋不仅停止战争的延续,还将蒙古的郡主敏敏帖木儿,也就是赵敏封为秦王妃。
    其目的,无非就是对蒙古人释放一个信号,一个大家可以坐下来谈判的信号。
    有谁总结过,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朱元璋的做法就是明证。
    而蒙古人,在赵敏封为秦王妃后,也不在叫嚣打回大都了。
    表面上看,他们接受了朱元璋的停战的信号。
    实际上,一个女人,对于战争是无法做到决定作用的。
    蒙古人是因为没有实力打回中原了,因为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正在崩塌。
    秦王府有底蕴,陇山中有秦王朱樉藏下的财富,秦王被誉为大明第一王,以及大明最富裕的大王,自然是有道理的。
    因为秦王妃赵敏的存在,秦王府一直在做着对外贸易。
    还是那句话,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打归打,贸易还是要继续的。
    而秦王府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就使得他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加上朱元璋逶以秦王关西军事,一手掌握军权,一手掌握贸易权的秦王,成为西北霸主也就理所应当了。
    祭祖的仪式很盛大,很隆重。
    朱允炆虔诚的跪拜,祈祷祖宗的在天之灵保佑。
    “朱允炆回凤阳祭祖了?”
    傍晚时分进入洛阳的朱尚炳收到消息后,不仅喃喃自语。
    “是的,大王。”
    “以皇上的行程,月底将会到达襄阳。”
    房间里,为朱尚炳整理被褥的魏公公接口回答朱尚炳。
    朱尚炳问道:“从少林到襄阳要多长时日?”
    魏公公道:“快马加鞭需十日左右。”
    朱尚炳抬头看了看,窗外的明月,说道:“今日十五,本王倒是可以在少林可以停留几日。”
    “安排下去,明日启程,直上少林。”
    “诺。”
    第二日
    朱尚炳带领一千多骑兵直奔少林。
    少林因为地处在与洛阳相望的嵩山,故而全骑兵的朱尚炳便很快到达。
    “秦王拜山。”
    在朱尚炳抵达嵩山时,一声声的接力传音便传入耳中,致使整个嵩山都在回响。
    “你安排的?”
    听到回荡在嵩山的声音,朱尚炳下马朝不远处的魏公公问道。
    魏公公点头,说道:“回大王,昨晚老奴提前安排人先一步来到少林。”
    朱尚炳看了看上少林的道路,大明日月旗,以及秦王府的黑色战旗迎风招展如同一条长龙,不仅苦笑。
    “魏公公,如此高调,会让人说闲话的。”
    魏公公却正色道:“大王,少林罔顾王命,老奴不得不防。”
    “你啊你……”
    朱尚炳笑着责怪道。
    “上山吧!”
    “诺。”喜欢靖难之战前夜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靖难之战前夜六六闪读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